首頁 > 文史語錄 > 4.5萬人打敗了70萬大軍,揭祕歷史上的武王伐紂

4.5萬人打敗了70萬大軍,揭祕歷史上的武王伐紂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武王伐紂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在中國史學中,“武王伐紂”是一場既透明又神祕的朝代更迭之戰。爲何說它透明?因爲受《封神演義》等作品影響,這場戰爭知名度太高。西周方面,周武王英明果斷、姜子牙老謀深算,二人合力,事情本就成了一半。商朝方面,商紂王驕奢淫逸,陷害忠臣,任用奸佞,有了這樣的對手,事情又成了一半。用孟子的話說,這場戰爭是“以至仁伐至不仁”,所以,最終的結局是,作爲臣子的周武王必勝,作爲君主的紂王必敗,從而順利地完成了王朝興替。

那爲何又說這場戰爭神祕呢?因爲發生時間較早,有關它的記載都不是很詳細,大家只知道戰爭發生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左右,而具體時間竟然有十多個版本。直到1976年陝西臨潼出土了“武王徵商簋”,才證實了武王伐紂中牧野之戰的具體時間是公元前1046年二月二十六日(二月癸亥),這個日期是目前最權威的說法,但仍存在爭議。

4.5萬人打敗了70萬大軍,揭祕歷史上的武王伐紂

根據《史記》等傳統史料記載,周朝的始祖“后稷”自黃帝時期就被其他部落侵擾,不得已遷徙到了山西岐山附近。後來周部落的首領依附於商朝。《詩經》雲:

后稷之孫,實維大王。居岐之陽,實始剪商。

從“實始剪商”這四個字可以看出,從最開始,周部落就有取代商朝的意圖。商王文丁爲了拉攏周國,還把女兒嫁給了周部落首領。到了商朝末期,周國日益強大,而商朝卻一日衰落,這讓兩者之間的猜忌越來越深。西伯侯姬昌繼位以後,商紂王一度將姬昌囚禁。後來周國以美女、寶物賄賂紂王,紂王才把姬昌放回。姬昌回到周國之後,勵精圖治,大力發展生產,打算一雪前恥,只可惜,姬昌沒等到報仇的哪一天到來就去世了,他的次子姬發(後來的周武王)繼位。在姜尚、周公等人的輔佐下,姬發開始拉攏諸侯國,一起討伐商朝。

公元前1045年,商紂王殺死忠臣比干,囚禁他的哥哥箕子,很多商朝之臣不得已投奔周國,周武王覺得時機成熟,臣商紂王發兵征討狄戎、朝中空虛之際,帶領各部落合計4.5萬兵馬討伐商紂。商紂王聽說姬髮帶兵前來,很生氣,立即發兵70萬迎戰,打算教訓一下姬發。於是,雙方在牧野這個地方遭遇。

要知道,商紂王以70萬人打周武王的4.5萬人,平均15個人羣毆對方一個,看起來勝利可謂探囊取物。沒想到的是,僅僅過了一天,最終商朝大敗,周武王完勝。

後人很不理解,別說是70萬人了,就是70萬頭豬,周武王要想將他們全部抓住,沒個十天半月也不行,怎麼會在一天之內完敗呢?

原來,商朝因爲國內兵馬都去打狄戎了,這70萬兵馬大部分都是奴隸改編,在大戰開始之際,奴隸們突然倒戈,就這樣,在一天之內,全軍覆沒。

4.5萬人打敗了70萬大軍,揭祕歷史上的武王伐紂 第2張

這就是史書記載的“武王伐紂”的過程,因爲奴隸倒戈,商朝滅國。其實,這裏面有個很大的BUG,70萬奴隸,如果沒有人引領,他們真的會“齊心協力”突然倒戈嗎?雖然自古就有奴隸受壓迫而反抗的事情,但要讓70萬人同時倒戈,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話題,所以,史學家只能把這種結果歸結於“天意”。

其實,在那個時期,奴隸們隸屬於奴隸主,他們幾乎沒有思想,若要他們統一倒戈,必然需要一個領頭人,而這個人,就是歷史上少有記載的神祕人物——膠鬲。

關於膠鬲,這個名字看起來很陌生,其實我們早就知道他,因爲在《孟子》中有“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的記載。其中,膠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鹽商,換句話說,他是古代販賣食鹽的祖師爺。如今在揚州的“鹽宗”廟裏,仍然供奉着膠鬲的雕像

自古以來,鹽商富甲天下,膠鬲作爲祖師爺,當然富可敵國。商朝末年,商紂王爲了討伐東夷,國庫日漸空虛,周文王祕密將膠鬲介紹給商紂王,因爲膠鬲財大氣粗,給商紂王巨大的支持,商紂王歡欣鼓舞,視膠鬲爲親信,封了膠鬲一個少師的頭銜。可說到底,膠鬲是周文王的臥底。

周文王死後,膠鬲被紂王派到周邊國家去視察,膠鬲來到周國,和周武王悄悄對了“暗號”,兩人一拍即合,然後開始商議滅商的大業。

所以,周武王之所以能夠準確地把握進攻的時間,準確地把兵馬派往牧野,這是需要朝歌有人提供“情報”的。於是,在牧野大戰之前,膠鬲已經設計讓商紂王將大軍調往東夷,並且把幾個能征善戰的將士們一同調離朝歌。當週武王帶兵來襲時,紂王委派膠鬲帶領70萬奴隸迎戰周武王,然後當兩軍對陣,膠鬲二話沒說帶領奴隸調轉矛頭殺向朝歌,紂王在驚慌之餘,見大勢已去,穿戴整齊,自焚而死,以身死社稷。

幾千年來,周武王是千古明君,是正義的化身,而商紂王是昏聵之君,兩者相鬥,是“仁義”和“邪惡”的較量。殊不知,在這場較量中,另有隱情,因爲裏面有一個著名的“餘則成”,那就是膠鬲。

爲了不影響周武王的形象,即使有《國語》《韓非子》等史料能夠證明膠鬲的存在,但史學界還是很少承認有膠鬲的功勞,因爲膠鬲一旦發揮作用,周武王就從“正義”變成了“雞鳴狗盜”。

筆者認爲,承認膠鬲,並不影響周武王的英明。相反,膠鬲和周武王一樣,都是中國歷史上的英雄。一味地吹捧周武王,並不是歷史求真精神。周武王是一個有血有肉、有勇有謀的周武王,而不是一個高高在上,不接地氣的周武王。這纔是武王伐紂的真相。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