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清時期的康氏家族爲什麼被稱爲“康百萬”?巔峯時期究竟有多富?

明清時期的康氏家族爲什麼被稱爲“康百萬”?巔峯時期究竟有多富?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康氏家族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俗話說得好,“富不過三代”,孟子也曾說過,如果只是依靠財富來傳家的話,那麼這個家族是不會得到好的發展的,如果家族的風氣不正,即使有再多的財產讓後代繼承,他們最後也還是會敗光家產的,可以說是,留得青山在,就怕燒光柴。

可凡事都有個例外。在河南就有一個家族,這個家族經歷了三個朝代,而且最可怕的是這個家族最祖孫十二代,竟代代都是富豪,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可是這都連着富了十二代了呀,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這個家族長盛不衰呢?我們今天就來講講這個家族。

這個家族叫做康百萬。康氏家族上到六世祖康紹敬,下至第十八世代康庭蘭,一共在四百年間富了整整十二代。歷史中被稱作“康百萬”的基友康大勇、康鴻猷等十餘人。

從明清時期的康應魁家族開始,康氏家族被稱“康百萬”,被稱爲康百萬的原因是因爲當時的康家家主爲慈禧太后捐贈了上百萬的白銀,然後被慈禧太后冊封爲“康百萬”以至名揚天下。

康氏家族源自明朝,興起於清朝初年,乾隆年間達到頂峯,但是在咸豐時期以後就開始走下坡路,到了民國中期時便開始走向衰敗。

明清時期的康氏家族爲什麼被稱爲“康百萬”?巔峯時期究竟有多富?

那麼這個富可敵國的康百萬家族在巔峯時期究竟有多富呢?

從康紹竟開始,康氏家族一共十二代人,整個家族跨越了明、清和明國三個時代,一共在四百多年間富裕了十二代,他們富甲山東、河南、陝西三省,洛、黃、運、沂、涇、渭六河中都有許多他們的商船,更是擁有數千頃良田,財產更是數不勝數。

當時民間時這樣描述康氏家族的:“頭枕涇陽、西安,腳踏臨沂、濟南;馬跑千里不吃別家草,人行千里盡是康家田”,由此可見康氏家族產業之龐大。

康氏家族的龐大不僅僅這些,在康應魁還未去世時,康家曾經兩次被朝廷賜予了“良田千頃”的匾額。我們很難相信出他們的富裕程度究竟有多麼恐怖。在民間甚至還傳唱着關於康家的歌謠“河裏行的康家船,岸上種的康家田,路上跑的康家馬,棧房借的康家錢”。這歌謠可謂是當時康氏家族的真實寫照。

康氏家族不但富有,而且家族中的人都是樂善好施的,出手十分大氣。據傳說,康應魁曾在自己七十五歲的壽宴上當衆燒掉了親戚和百姓們欠康家債務的賬本,這麼大的手筆可謂是轟動一時。所以康應魁同明朝的沈萬三和清朝的阮子蘭這兩位富商被世人們並稱爲三大活財神。

明清時期的康氏家族爲什麼被稱爲“康百萬”?巔峯時期究竟有多富? 第2張

康家爲了體現自己的家族身份,曾經還大興土木,花費巨資建了一座龐大的莊園。這座莊園佔地兩百多畝地,其中整整分爲了十九個部分。這座莊園還被稱爲十八世紀的黃土高原封建建築堡壘式建築的代表建築物。一個私人家族能夠修建出這樣宏偉的莊園,必然需要擁有富可敵國的財力。然而這在康氏家族眼裏卻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

康氏家族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的富了十二代,主要是家族中獨特的經營方式,他們的經營方式就是“捕捉商機,抓住機遇,大膽開拓,大量購置土地。”

他們爲了避免自然災害或者戰亂會對家族造成影響,還在離家比較遠的地方建造了基地,即使真的出現了意外也能夠及時在別處得到補充,來保持家族的經營地位。

可惜的是在民國二十三,康家經營失誤,經營的棉布生意大面積失敗,囤積的棉花又因爲戰亂被燒燬殆盡,導致了康家產出虧損大半。即使是虧損了大半財產,康家所剩的財產依然是我們普通人不敢相信的數目。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