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孫堅和孫策父子二人,誰更厲害一點?

孫堅和孫策父子二人,誰更厲害一點?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孫堅和孫策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岑岑巨闕出,匣中寶劍鳴。

傳檄清君側,奮馬渡川陵。

江東開霸業,雄武列三分。

國璽識英主,非是籍虛名。

孫堅,三分時代東吳陣營第一代主公,膽氣超羣,勇力過人,志向高遠,胸懷天下。可謂“雄主”;而他的長子孫策爲江東第二代主君,少年英武,精力充沛,野心勃勃,有平吞天下之志,橫行江東,也是一代雄才大略的主公。那麼,這父子倆誰又更厲害一些呢?咱們就從下面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廝殺的武藝

檢點一下孫堅的武力展示:

錢塘江邊,年僅十七歲的孫堅隨父出行,遇羣盜劫財,孫堅“奮力提刀上岸”,大呼小叫,驚走衆賊,孫堅追擊“殺一賊”;

宛城之戰,孫堅“首先登城,斬賊二十餘人”,黃巾軍將領趙弘“飛馬持槊”而來,孫堅飛身奪槊“刺弘下馬”;

樑東夜戰,孫堅大寨遭華雄夜襲,慌亂中孫堅匆忙披掛出帳,正遇華雄,殺到面前,“兩馬相交,鬥不數合”,四處火起,孫堅“突圍而走”,華雄追擊,孫堅連射兩箭,皆被華雄閃過,情急中又拽折了鵲畫弓,只好“只得棄弓縱馬而奔”;

硯山之戰,孫堅兵圍襄陽,劉表麾下“健將”呂公出城突圍,孫堅與呂公交手,“只一合,呂公便走”,孫堅追擊陷入硯山埋伏圈,“山上石子亂下,林中亂箭齊發”,壯烈戰死,“壽止三十七歲”。

孫策的武力展現:

樊城之戰,十七歲的孫策助戰韓當,一箭射中劉表部將陳生的面門,翻身落馬;

神亭嶺與猛將太史慈單打獨鬥百餘合,馬戰到步戰,步戰到格鬥,不分勝負;

牛渚(zhǔ)之戰,“戰不三合”生擒敵將於麋,拔馬回陣,樊能企圖偷襲,被孫堅回頭大喝一聲,驚落馬下摔死;

吳城外與嚴與談判,孫堅手起飛劍,斬殺嚴與(yǔ);

會稽城外夜戰,孫策一個回合刺死逃路的敵將周昕;

丹徒出獵,遭到三名刺客伏擊,被毒箭射中面頰,孫策反手射殺一人,“且戰且走”,多處受傷,被救後因傷重而亡。

孫堅和孫策父子二人,誰更厲害一點?

比較父子兩人的戰鬥力,孫策無疑比他老爹的戰鬥效率要高很多,與他對陣的除了太史慈之外,都被孫策幹掉了,共斬將5名。而孫堅只斬殺過一名敵將,幹掉一堆嘍囉,樑東夜戰中“戰不數合”被華雄打跑,還兩箭不中,落荒而逃,表現不如兒子孫策。所以僅以單挑廝殺的武力來看,孫堅弱於孫策。

二、統兵才能

孫堅體現其領兵才能的戰役有:宛城之戰,先登入城(勝);兵進汜水關,初戰告捷,但缺糧退兵樑東遭到華雄夜襲(先勝後敗);回兵路過荊州,被劉表截殺(先勝後敗);跨江擊劉表,打敗黃祖(勝);兵圍襄陽,硯山遇伏,壯烈犧牲(敗)。

孫策的領兵戰績:

牛渚灘之戰,擊敗張英(勝);曲阿之戰,擊敗劉繇、笮融(勝);攻秣陵,擊敗薛禮(勝);涇縣生擒太史慈(勝);取吳城,殺嚴輿,擊敗嚴白虎;會稽之戰,擊敗王朗,斬周昕(勝);宣城剿平山賊(勝)。襲取廬江,擊敗劉勳(勝),馳檄逼降豫章太守華歆(勝)。江東大定。

我們可以看到,孫堅領兵作戰有勝有敗,勝負率相差不大,而孫策領兵的戰績則要比他老爹好得多。正可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

三、人才儲備

孫堅赤手打天下時,手下有四員忠誠的猛將:程普、黃蓋、韓當、祖茂。但都是些臨陣搏殺的勇夫,大家都沒有什麼政治眼光,缺少雄才大略,只憑着一腔熱血披荊斬棘,效果也不理想。

孫堅和孫策父子二人,誰更厲害一點? 第2張

孫策對人才還是比較重視的。他不但繼續任用了叔輩的程普、黃蓋、韓當這些老一代忠誠勇將,朱治、呂範這些袁術的麾下有智之士也被他收納,還獲得了周瑜的效忠,隨後又延攬來張昭、張紘(hóng)、魯肅等謀臣,還陸續收服了周泰、凌操、蔣欽、陳武、董襲、太史慈第一些悍勇猛將,實力大大增強。

四、取得的業績

孫堅是東吳第一代主公,空手套白狼,一切都在草創開拓階段。他率領麾下的一羣老兄弟們打天下,開始依附於袁術,又四處打拼,勉強在江都佔住一小片地方。但他戰死後,實力大損,缺兵少糧,兒子孫策只好又依附於袁術。

孫策少年英武,胸懷大志,腹有良謀,玉璽換兵,重新開闢基業,發起擴張,橫行江東,屢戰屢勝,經過數年的努力打拼,“江南大定”,奠定了東吳鼎立江山的堅實基礎,成就比他老爹要強得多。

但是,我們必須要注意到:任何時候,從無到有的開拓是最爲艱難的。就像我們現在的生活和擁有的財富,要比我們的父輩強很多,但是無論面臨的環境之險惡,道路之坎坷,困難之衆多,奮鬥之艱辛,毅力之堅韌,付出之巨大,我們都與自己的父輩相距甚遠。沒有父輩爲我們在荊棘叢中開闢出的第一條小道,我們就無法繼續擴展並坦蕩前行。正是前輩們用一生的努力和犧牲,用一代又代的無私的血汗付出爲我們汲取了教訓,收穫了經驗,承受了失敗,指引了方向。

前輩們付出的不僅僅是汗水和鮮血,還有整整一代的青春,甚至寶貴的生命。他們曾經不懈努力地付出,也曾跌倒和妥協,犧牲自己的尊嚴和榮耀,不斷地糾正和否定自我,使後輩們擁有評價、批判他們的勇氣,甚至嘲諷和憐憫他們。

當然,這並沒有什麼錯。正是因爲這種對前人不斷否定的精神,我們才能夠不斷地進步,創造出更偉大的業績,終有一天我們也會被自己的後輩們超越、否定和批判,而唯一不變的是手中所持的那支不滅的火炬一代代薪火相傳,延續着我們中華文明永恆的希望。

這就是傳承。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