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王竑對明朝盡心竭力,爲何最終會選擇辭官歸隱?

王竑對明朝盡心竭力,爲何最終會選擇辭官歸隱?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王竑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在中國古代史當中,明朝是一個相當有趣的朝代,不管是皇帝還是朝中大臣,皆有着非同一般的氣節。明朝延續二百七十六年,一共有十六位皇帝上朝執政,每個時期都有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土木堡之變是明朝由盛轉衰的關鍵性事件,明英宗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選擇御駕親征,誰知都成了蒙古人的靶子,幾十萬大軍都折在了這裏。除了普通士兵以外,還有很多文臣武將因此消亡,使得明朝出現人才斷層,從此一蹶不振。土木堡事件發生後,京城出現了較大規模的動亂,而不得不提的便是大臣王竑當朝打死錦衣衛指揮使一事。

王竑對明朝盡心竭力,爲何最終會選擇辭官歸隱?

王竑這個人素來性格豪邁,雖然是讀書人的身份,卻有着武將一般的性格。考中進士以後,王竑被皇帝安排到了戶部做給事中,官職不大卻有實權,足以說明皇帝對他的欣賞之意。在明朝,給事中的職責與御史有很多相似之處,可以彈劾百官與監督朝中大臣,正好適合王竑這樣性格的人。對於自己的工作王竑相當滿意,不管是大臣顯貴還是皇室宗親,很多人都曾經遭到過他的彈劾。當然,凡是被王竑彈劾過的事情皆有證據可循,否則皇帝不會對他委以重任。

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變成了瓦剌人的俘虜,雖然暫時沒有性命之憂,但由此所帶來的屈辱是無法磨滅的。而王振作爲這件事的罪魁禍首,即便早已死在土木堡一戰中,也必須追究其黨羽的連帶責任。明英宗被俘後由朱祁鈺監國,因爲之前從來沒有處理過這般棘手的事情,所以只能坐在大殿上任由羣臣激憤。大臣們主張將王振滅族,而且他的下屬黨羽亦不能放過,畢竟是禍亂國家的大罪,單單處置一個人是遠遠不夠的。當然,也有人對此事持反對意見,一時間雙方爭論不休,朱祁鈺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眼看着羣臣激憤事件難以控制,錦衣衛指揮馬順便站了出來呵斥羣臣,一下子便激怒了王竑。王竑情急之下抓住了馬順的頭髮,其他大臣見狀也加入了暴打馬順的行列,沒過多久就將其當朝打死。當然,這個馬順之所以首當其衝,因爲他就是王振手下的黨羽且作惡多端,即便沒有被羣臣處置,也逃不開律法的制裁。馬順被打死以後,朱祁鈺再也控制不住內心的害怕想要逃走,但王竑卻對他說:"毛貴和王長隨也是王振的黨羽,必須將他們處死才能暫時平息怨憤。"朱祁鈺無奈之下只能照做,隨後這二人也被激憤之下的羣臣打死,這件事給朱祁鈺帶來了相當大的震撼及影響。

王竑對明朝盡心竭力,爲何最終會選擇辭官歸隱? 第2張

自從這件事發生以後,王竑從此一戰成名,不管是皇帝朝臣還是民間百姓,皆對他印象深刻忌憚不已。朱祁鈺登基後,王竑再一次受到了重用,與同僚一起擔負起守衛皇城的重則。其實,王竑的種種手段雖然過激,但足以體現他的忠心與爲國爲民的責任感,所以才能得到皇帝的信任。朱祁鈺在位時鳳陽等地出現洪澇災害,衆多百姓不但流離失所還食不果腹,所有人都期盼朝廷早日開倉放糧。眼看着饑民越來越多卻沒有朝廷的旨意,王竑只能私自做主給災民放糧。在明朝的律法當中,私放官糧是一項大罪,可王竑眼中只在乎飢腸轆轆的百姓,從沒想過自己的性命安危。

安頓好受災的難民以後,王竑主動向朝廷彈劾自己,但朱祁珏卻表示:"王竑真是賢才,救活我大明朝無數百姓。"從此以後,朱祁鈺對他越發看重,這應該是王竑名聲最盛的一段時期。明英宗迴歸後順利奪回帝位,王竑被石亨等人陷害降職,直到後來才重回大明朝堂。英宗過世後由憲宗登基,王竑一如既往地盡心竭力,只是他的性格不符合明憲宗的要求,所以纔會落得辭官歸隱的結局。

王竑對明朝盡心竭力,爲何最終會選擇辭官歸隱? 第3張

對於當時的大明王朝來說,除了虎視眈眈的外敵以外,最應該被處理的乃是朝廷內部矛盾,否則很容易影響局勢的發展。王竑是一位能臣,但他和內閣首輔之間卻存在很多問題,就連他舉薦的官員都遭到了內閣的反對,這對朝廷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損失。總而言之,王竑之所以受到前幾位皇帝的重用,就是因爲他鐵板一般的性格,這樣的人非常適合做御史。但明憲宗卻並不喜歡王竑,否則不會任由其辭職不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