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遼五京分別指哪兒?爲什麼遼國要實行遼五京制?

遼五京分別指哪兒?爲什麼遼國要實行遼五京制?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遼五京是遼上京、中京、東京、南京、西京的總稱。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遼五京分別指哪兒?爲什麼遼國要實行遼五京制?

發展過程

遼太祖神冊三年(918)建國修建皇都。會同元年(938),遼太宗名皇都爲上京,設臨潢府。遼太祖滅渤海,建東丹國。天顯三年(928),遼太宗遷渤海居民於東平郡,升號南京。

六年,廢東丹國,於南京設中臺省。會同元年,得後晉所獻燕雲十六州地,升幽州爲南京幽都府。原南京改稱東京遼陽府。

上京、東京、南京於同年設立,合稱三京。

統和二十五年(1007),遼聖宗在奚王牙帳建立新都,號中京大定府。與原三京合稱爲四京。

開泰元年(1012),改東京幽都府爲析津府。重熙十三年(1044),遼興宗升大同軍爲西京大同府。遼興宗以後,始有五京。

五京是各地區的統治中心,各領有軍州府縣,故又稱五京道。道不設行政機構。五京長官均稱留守,由契丹皇族或後族重臣擔任。五京分設留守司和都總管府,統領所屬軍州事。

上京城在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遼太祖命薊州漢人康默記董理修建,一百天建成。城牆高兩丈,幅員廣二十七裏。城北是皇城,牆高三丈。皇宮南門爲承天門,東爲東華門,西爲西華門。城南是漢城。有市肆交易。

中京城在今內蒙古寧城西大名城。遼聖宗命燕薊漢人工匠仿上京城制建造。兩年建成,遷移漢人民戶入城居住。中京城建立後,皇帝即常駐於此。建有驛館,接待宋、夏、新羅使臣。

東京在今遼寧遼陽。城高兩丈,幅員三十里。宮城在城東北隅,城高三丈。南部外城爲漢城,有南市、北市貿易。城內居民多爲渤海人和漢人。

南京在今北京市西南,又稱燕京。城牆高三丈寬一丈五尺,幅員三十六裏,是五京中最大的城。宮城在西南隅。西城顛有涼殿。

西京在今山西大同。原爲軍事重鎮,城方圓二十里。遼興宗升號西京大同府,未建宮城。遼道宗時在城內建華嚴寺,鑄有歷代皇帝像。

遼五京分別指哪兒?爲什麼遼國要實行遼五京制? 第2張

五京道

遼國原稱契丹,立國與五代的樑同時,其典章制度主要以唐爲樣板,政區的劃分也不例外,其領土分建五京,並置五道。

《遼史·地理志》稱:“太祖創業之地,負山抱海,天險足以爲固,地沃宜耕種,水草便畜牧。”在獲得燕雲十六州後,遼太宗於公元938年改國號爲“大遼”,改“皇都”爲“上京”,稱林潢府。以後陸續建立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東京遼陽府(金遼寧遼陽市),南京析律府(今北京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正式成爲五京。

上京臨潢府:初名皇都,後改名上都,爲上京道治所。是代表其發源地,被列爲五京之首。

東京遼陽府:天顯三年(公元928年)以東平郡(今遼陽市)爲南京,後改爲東京,府名遼陽,爲東京道治所。作用在於控制住渤海。

中京大定府:遼聖宗統和二十五年(公元1007年)置,稱中京,府名大定。在今內蒙古赤峯市所屬寧城縣附近,爲中京道治所。由於位置居中,有利於各方面的聯繫,特別是接近靠近中原的南京(析律府),可以起着支援的作用

南京析津府:原唐與五代時的幽州,石敬瑭割予契丹後,契丹於會同元年(公元938年)立爲南京,府稱幽都(今北京),後又改爲析津,爲南京道治所。是對宋的攻防重鎮,是漢人聚集的區域,也是對漢人分治而建立的中心。

西京大同府:原唐與五代時的雲州。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建爲西京,府名大同,爲西京道的治所。在軍事上相當於南京的側翼,也是加強對西夏控制的基地,是契丹的西部政治、軍事、經濟中心。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