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官場如戰場,古代官員是如何應對官場危機的?

官場如戰場,古代官員是如何應對官場危機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衙門間的交往,條條框框上傳下達,枝枝蔓蔓左揖右讓自然有許多門道,在外人看來十分複雜,但在內行眼裏卻不是問題

話說蘇州衙門接到刑部一封釘封文書(這類文書大多是斬決要犯的批覆),拆開一看,說的卻是雲南的一件案子,只好重新封上退回。直到年底,刑部又來了一封新文書,這才說到處決蘇州的一名要犯。該犯是個富家子,三代單傳,犯死罪後千方百計開脫未果,還是被判了斬立決。他家人只好退而求其次,打點了縣署內監,然後花高價到鄉下買了幾個健壯的姑娘,輪流到監內陪他住宿,希望能留下一點血脈。但這事是需要時間的,他家人只好去找刑部書吏疏通。刑部書吏有技巧:他故意將江蘇、雲南兩地文書錯裝在對方文件袋裏,江蘇收到雲南公文需一站一站退回去,雲南也得這麼操作,然後江蘇一站一站再發下來,如此往返一趟最少得耗費一年時間。有這麼多時間,啥事兒都辦妥了。

關於釘封文書,門道還不止這些。在古代,釘封文書不用漿糊封口,只用錐子在上面扎幾個眼兒用紙繩穿上,意思是事情非常緊急,來不及封口。可這也給沿途傳遞者偷看文書提供了方便。偷看文書是沿途相關傳遞人員經常乾的事,大家都想先睹爲快,說得堂皇一些是想提前瞭解上頭的方針政策,實際上,是想早了解“風向”早站隊。

官場如戰場,古代官員是如何應對官場危機的?

湖北宜昌知縣有回偷看了一封釘封文書中的內容,卻不小心讓煙燈燒破了文書一角。偷看不打緊,毀損文書卻是要治罪的。知縣忙找師爺商量對策,這師爺存心要訛一下上司,就說法子是有的,但要五千兩銀子。知縣一聽這麼大事兒才花五千兩銀子,立即同意,師爺堅持要先兌銀子。拿到銀子後,師爺當即拿出公文燒了,知縣大吃一驚,師爺卻不慌不忙地拿來一張白紙放進釘封袋中,原樣封好,然後淡定地說:“傳到下一站,經辦員拿出來見是一張白紙,哪敢聲張,肯定趕緊照樣封上往下傳。”結果正如師爺所料,一站一站傳遞的都是這張白紙。最後一站的人見此狀況,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只好退回給發文者。發文者還以爲是自己疏忽了,吃了個虧還不好意思往外說。

不過,文書傳遞再重要,也敵不過文書內容重要。文書內容看似平靜如水波瀾不驚,但想要對其動手動腳,門道也是很多的。

有次廣東地方兩族之間發生大規模械鬥,死傷數十人。由於牽涉面太廣,地方官員就刪繁就簡,只將械鬥起因說成是看戲引發了糾紛,彼此碰撞扭毆致人死亡。

官場如戰場,古代官員是如何應對官場危機的? 第2張

臬司衙門就照這個口徑往刑部上報。可過了些日子,刑部來了一封信,向廣東衙門“借”十萬兩銀子。這無疑是刑部敲竹槓,廣東巡撫於是把臬臺埋怨了一頓。臬臺回衙門後趕忙讓祕書排查來往文書,很快問題查出來了,原來呈文那天是先皇歸天的忌日,按例是禁鼓樂的。連這種原則性錯誤也敢犯,人家找你要十萬兩銀子多嗎?不多。這下可把臬司嚇得半死。祕書卻說:“這事容易,大人您去請示一下巡撫問他願不願意舍掉三個月工資,如不願意大家就得分攤十萬兩銀子了。”巡撫聽說只需三個月工資就能搞定,當然很樂意。

祕書當即擬定一個折稿:“某月某日奏報某案看戲肇事句內,看字之下,戲字之上,悟脫落一‘猴’字。”看猴戲照例是不犯法的,而按照當時規矩:奏摺內錯一個字,罰俸三個月。這麼一場熱熱鬧鬧的大事就此冰消瓦解。

當官或許真不難,跟着大家夥兒當就是了,但要想在官場混出個樣兒來,就得懂官場的規矩。仰人鼻息,看人臉色的本領不可少,但對箇中門道一無所知,同樣是吃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