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民間常說的“二月二龍擡頭”,到底是出自哪裏呢?

民間常說的“二月二龍擡頭”,到底是出自哪裏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講述行雲布雨、播撒甘霖的的蒼龍爺的故事

民間常說的“二月二龍擡頭”,到底是出自哪裏呢?

一,故事來源

農曆二月二“龍擡頭”的習俗來源於蒼龍爺的故事,相傳蒼龍爺是遮山的保護神,相傳就居住在遮山東北的蒼龍潭中,他的老家在禹王店,鎮平縣五朵山是他的第二故鄉。今天就爲大家詳細講述蒼龍爺的傳說故事。

蒼龍爺老家禹王店位於南陽市宛城區黃臺崗鎮,十里河東岸。

民間常說的“二月二龍擡頭”,到底是出自哪裏呢? 第2張

在這裏,“蒼龍出世”的傳說攜風帶雨、播撒千年:這蒼龍爺姓孫,家住禹王店東北五里的大龍泉,其母親姓許,家在河西二里的莊兌莊村;其母年逾四十而尚未有一子半嗣。一日,蒼龍爺的父親從河裏打撈出一個像鴨蛋的東西,其母吃後妊娠十一月,於九月十三日誕下一蒼色小龍(蛇),時接生婆魂飛魄散奪門而逃,其母餵奶時亦被嚇死,其父聽到驚叫衝進屋中,見此物凶神惡煞,怕它日後禍國殃民,遂拿起菜刀高高舉起欲斬之,蒼龍爺疼痛至極,騰空而起,只斬斷一截尾巴,後將屋頂衝出個大洞,腥風血雨向東北方竄去。

禹王店村邊有一龍母冢,冢前有一石碑,碑額曰;“流芳百代” ,碑中大書“龍母塚”三字。

碑文記載的便是這樁離奇的舊事:“宛東南四十里禹王店,在傳孫姓婦許媼,年四十懷妊過期,於其年九月十三日誕生一龍,有蒼色,家甚驚駭,懼不敢棄,比乳時許輒氣絕,孫公斬之”。

時烏雲蔽日,天搖地動,碑文繼續寫道:“龍飛馳入騎立潭中,僅禿其尾。自後時去時來即大風雨雹,幻冥晝晦。至去後乃已,許亦尋卒,於是乎葬葬後歷百年所”。

蒼龍爺飛馳而入的騎立潭,即五垛山三潭,鎮平也便因此成爲蒼龍爺的第二故鄉。因爲蒼龍爺被其父砍掉了半截尾巴,所以都叫他禿尾巴老蒼龍。

過去天旱時節,官民祈雨,人們皆言去三潭最爲靈驗,甚至這邊人剛出發未至半道,家裏已經大雨傾盆,人們都說蓋因蒼龍爺眷念家鄉之故。

當地還流傳着每年二月二冬春之交這一天,雷聲響處,風雨晦冥,人們就把菜刀扔到院門外去,這樣蒼龍爺就不敢也不再誤闖誤撞進來驚嚇家人。

其實,每年二月二前狂風大作這是每年身在異鄉的蒼龍爺回家到墳上叩見其母,故風雲同行,啼哭落淚所致。“每春夏交風雨之災,往往如前俗謂蒼龍顧母也,遠近傳聞莫不知而厭道之,而亦卒無有墾易其土者,故謂爲龍母冢,其信然耶”。龍母冢碑舊有碑樓,古色古香;碑面光滑清晰,碑文無有落款,僅雲“歲在癸丑仲春吉旦”,但觀碑制及碑文最後“前明有爲其志,其巔末甚鑿,鼎革之際沒於兵燹矣”,應是清初所立。

太平盛世,兵燹未見,但前年碑樓被拆,連這塊珍貴的石碑也斷爲兩截,殊爲可惜!可嘆!可恨!龍母冢碑所載的傳說和千百年來鄉人口口相傳的內容基本一樣。但鮮爲人知的是,這個傳說的年代還被推到了上古的夏朝,言及老蒼龍曾化身如犁,開鑿溝渠,輔佐大禹治水驅魔;而在周邊的十里八鄉,也還流傳着蒼龍爺後來的故事。

二,故事後傳

蒼龍爺尾巴上被其父砍了一刀,疼痛難忍,慌不擇路,來到了禹王村東北方的桐河,桐河不僅是人們熟知盛產貢品桐蛋的地方,《光緒新修南陽縣誌》記載到:“桐河北魏之洞川也,出橋頭鎮,有泉上出,多蚌蛤,秋夜月明中網之,輒得珠粒,所謂宛珠也”,司馬遷《史記》所記“宛珠”也即此。

桐河上游有清河和珍珠河兩源,在高廟東北匯流而稱桐河。“高廟到桐河,七十二潭窩”,這近二十里地界,河牀曲灣多潭,最深的叫黑龍潭。據說,被斬斷尾巴的蒼龍爺一開始就藏身於此。

每年汛期發大水時,附近的人們都能看到一條獅頭蒼龍瞪着銅鈴般的巨眼在河中翻騰,細看,原來是那禿尾巴老蒼龍憑一己之力在與興風作浪的惡龍爭鬥、分水避禍。農耕時代,旱澇蝗蟲乃是痼疾大患。農諺曰:“庚子遇雙春,糧食貴如金”。2020年又是一個兩頭立春的年份,在民間解讀中,這一年會有災星,應予以重視防範。

禹王店北舊有蝗蟲廟,後頹敗不存,幸有《蔣公賑蝗碑》殘碑遺棄於荒溝。鄉賢王進超辛苦尋之,將其載回所辦民俗館,碑文漫漶,然“何止蝗蟎遍野”之嘆息清晰可見。

三,個人感想

年前,還以爲今年或如有歷史上有蝗蟲飛掠一樣的自然災害或乾旱水澇。殊不知,一場終將載入史冊的天災人禍卻訇然而至。

己亥末,庚子春,荊楚大地,八人封寇,九州閉虎,終致家國停擺,誤我昌盛國運,害我黎民百姓,蒼天昏晦,天人共憤。故近來時時喟嘆竟歷如是之事,哀之、痛之、恨之、惜之。

古人云: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後天地開闢,萬物復生。天道有序,萬物有時,不可微逆。

天佑蒼生,眷念萬敏,二月二至,南陽疫情連續數天爲零記錄,社會經濟秩序有望漸次恢復、休養生息;然武漢等地仍處水神火熱之中尚待時日

“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自古天道有序,萬物有時,不可違逆。何獨有不哀前世之哀者?復使後人而復哀今日?

禹王店行雲布雨、播撒甘霖的的蒼龍爺早已不知去處。

嗚呼,惟願龍魂常在,江山無恙;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武漢加油!中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