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演義中的諸葛亮神機妙算無所不能,真實歷史上又如何呢?

演義中的諸葛亮神機妙算無所不能,真實歷史上又如何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已經二十七的諸葛亮,其實心裏是很着急有明主上門來請他出山的,所以劉備三顧茅廬後,他就迫不及待的爲劉備獻上了《隆中對》,這一鳴驚人、振聾發聵的戰略佈局,一下子就讓劉備見識到了諸葛亮的才能,並馬上對其重用,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可是大家是否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拋棄《三國演義》裏所講,在正史中,一直到劉備稱帝,諸葛亮貌似沒什麼作爲。

演義中的諸葛亮神機妙算無所不能,真實歷史上又如何呢?

《三國演義》裏將諸葛亮出山後的經歷寫的很精彩,寫得沒諸葛亮,劉備就會一事無成的那種,出山就來了一場火燒博望坡,然後又是舌戰羣儒,草船借箭,設壇求東風,留計追孟德,巧計取荊州,龐統命喪落鳳坡後,又得靠諸葛亮來收拾殘局……

可是實際上,在《三國志》中,關於諸葛亮出山一直到劉備稱帝,除了說服孫權答應孫劉聯盟外,諸葛亮在這期間所做的事,都被輕描淡寫了。

諸葛亮在這期間,除了說和了孫劉聯盟外,還做了什麼呢?

《三國志》是這麼記載的:

“曹公敗於赤壁,引軍歸鄴。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爲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遣法正迎先主,使擊張魯。亮與關羽鎮荊州。先主自葭萌還攻璋,亮與張飛、趙雲等率衆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成都平,以亮爲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

然後就是諸葛亮請劉備稱帝,而劉備稱帝后則“亮以丞相尚書事,假節。張飛卒後,領司隸校尉。”

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諸葛亮一直是在做搞後勤的工作。

而這段時間是劉備勢力發展最快的時期。

赤壁之戰後,劉備先是“借了”孫權的幾個郡縣作爲根據地,然後取西川取漢中,並在晉位漢中王后,勢力達到了頂峯,而此時劉備封賞衆功臣,法正是尚書令,而諸葛亮則是軍師將軍,這時的法正的官職是超過諸葛亮的,如果龐統不死,估計也能封比諸葛亮更高的官。

演義中的諸葛亮神機妙算無所不能,真實歷史上又如何呢? 第2張

而龐統和法正的功勞,就是爲劉備打江山出謀劃策。

在取益州時,龐統給劉備準備了上中下三策:

“挑選精兵,晝夜兼行直接偷襲成都,可以一舉而定,此爲上計計也;楊懷、高沛是蜀中名將,手下有精銳部隊,而且據守關頭,我們可以裝作要回荊州,引他們輕騎來見,可就此將其擒殺,而後進兵成都,此爲中計;退還白帝,連引荊州,慢慢進圖益州,此爲下計。如果猶豫不前,將會有大難,不能在此地久留。”·

然後取了龐統的中策,可是在基本上要搞定益州時,龐統卻戰死在了雒城(龐統是在巡視攻城情況時中箭而死的,死後葬於落鳳坡)。而在取漢中時,法正纔是隨軍軍師,也是他建議劉備取漢中的:上,可以討伐國賊,尊崇漢室;中,可以蠶食雍、涼二州,開拓國境;下,可以固守要害,是持久的戰略。在與曹軍交戰時,又是法正獻上了聲東擊西的計謀,調開了夏侯淵一半的兵馬,援助張郃,然後又讓黃忠趁亂斬殺了夏侯淵,打得曹軍大敗,不得不退出漢中。

總之一句話,取益州和取漢中,諸葛亮都沒有出謀劃策,憑的是龐統和法正的智慧。

那是不是說劉備的江山,諸葛亮就沒有功勞呢?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爲大家講一個大家應該都熟悉的歷史典故:

話說劉邦打敗項羽後,要分封功臣了是吧?大家都在討論,誰纔是開國第一功臣,當時得票最高的是張良和韓信,因爲張良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是劉邦的主要智囊;韓信則攻必克戰必勝,沒他劉邦就逃不出川蜀,沒他劉邦就打不贏項羽。可是劉邦呢,卻說蕭何這個大掌櫃的功勞是最大的,因爲沒有蕭何穩定後方,源源不斷的供給糧草,即便有張良計和韓信謀,也打不了勝戰,因爲將士們不可能餓着肚子打戰。

同樣的道理,雖然在劉備打江山時,諸葛亮只是坐鎮後方,可是他先是“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後來又“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保證劉備的糧草和兵源,才能讓龐統和法正的計謀有用武之地。俗話說“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兵法也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所以穩定後方,發展生產,募兵籌糧的諸葛亮不僅對劉備打江山有貢獻,而且貢獻還非常大。

我們可以說劉備打江山最主要的謀臣是龐統和法正,可是要說對劉備打江山幫助最大的文臣,諸葛亮即便不能排在龐統法正之上,也應該和龐統法正並列,大家說是不是這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