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影響了戰國七雄的格局的這幾個人,都出自衛國?

影響了戰國七雄的格局的這幾個人,都出自衛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爲天子,但已名存實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這七個諸侯國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值得注意的是,在戰國時期,除了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這七個大國,還存在一些中等諸侯國和較小的諸侯國。

其中,就中等的諸侯國,自然包含了宋國、中山國、魯國、越國等諸侯國。至於較小的諸侯國,則以衛國等諸侯國爲典型。因爲實力相對較小,衛國在戰國時期可謂默默無聞,甚至經常被人們所忽略,比如戰國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基本上沒有衛國的身影。不過,在戰國時期,衛國這個小國卻走出了三位頂級人才,甚至影響到了戰國曆史的走向。

商鞅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孫氏,名鞅,衛國人,而且是衛國國君後代。雖然商鞅是衛國的宗室,但是,在小小的衛國,商鞅的才華,自然是無法施展的。於是,商鞅在學成之後,選擇來到衛國旁邊的魏國,希望獲得魏惠王的重用。但是,非常遺憾的是,魏惠王並不能重用商鞅。在此背景下,商鞅離開魏國,投奔秦國。來到秦國之後,商鞅受到了秦孝公這位君主的賞識。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打算在秦國國內進行變法,又擔心遭到反對,所以猶豫不決。

秦孝公於是着急大臣,商討變法上的事宜。值得注意的是,秦孝公提出變法的計劃之後,立即遭到了不少大臣的反對,他們認爲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無過,循禮無邪。”商鞅針鋒相對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然則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禮者未足多是也。” (語出《商君書·更法篇》、《史記·商君列傳》)。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得以在秦國推行了“商鞅變法”。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駟即位,即秦惠文王。對於秦惠文王這位君主,決定處死商鞅。於是,商鞅回秦後被迫潛回封邑商,發動邑兵攻打鄭縣(今陝西省華縣)。秦惠文君派兵征伐,結果商鞅失敗戰死。其屍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後示衆。雖然秦惠文王殺了商鞅,但是,商鞅變法並沒有廢除。因此,在商鞅變法的推行之下,秦國不斷崛起,在戰國中後期實現了對山東六國的領先。換而言之,商鞅變法在一定程度上爲秦滅六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影響了戰國七雄的格局的這幾個人,都出自衛國?

吳起

同樣出自衛國,商鞅幫助秦國走向強大,而吳起則是秦國的重要對手。吳起(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姜姓,吳氏,名起,衛國左氏(今山東曹縣)人。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爲主將,攻克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元裏並築城。次年,吳起再次率軍攻打秦國,一直打到鄭縣。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萬攻打魏國的陰晉。吳起親自率領其中沒有立過軍功的五萬人,外加戰車五百輛、騎兵三千大敗秦軍,這就是著名的陰晉之戰。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魏國擔任將領期間,吳起率領魏國大軍多次重創秦國。一定程度上,正是因爲屢次被魏國擊敗,促使秦孝公即位之後求賢若渴,迫切需要一場變法來改變秦國的困境。

影響了戰國七雄的格局的這幾個人,都出自衛國? 第2張

說到變法,吳起不僅是一位武將,也和商鞅一樣開啓了一場變法。吳起投奔楚國後,楚悼王任命吳起爲宛城太守,一年後升任令尹。成爲楚國令尹之後,吳起正式在楚國發起了“吳起變法”。經過吳起變法後的楚國國力強大,向南攻打百越,將楚國疆域擴展到洞庭湖、蒼梧郡一帶。公元前381年,楚國出兵援助趙國,與魏軍大戰於州西(今河南省武陟縣西南以西)。不過,和同樣出自衛國的商鞅一樣,吳起在楚國發起的變法,也導致其沒有獲得善終的結局。公元前381年,支持吳起變法的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趁機發動兵變攻打吳起,從而殺害了吳起。吳起著作有《吳子兵法》,傳於世,與兵聖孫武並稱“孫吳”。唐肅宗時,位列武成王廟內,成爲武廟十哲之一。宋徽宗時,追封廣宗伯,成爲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呂不韋(?—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滑縣)人。和商鞅、吳起一樣,呂不韋也是衛國人。不過,呂不韋活動於戰國後期。呂不韋早年經商於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在趙國期間,呂不韋精心策劃,豪擲千金,從而將秦國質子異人帶回秦國,扶植其成爲秦莊襄王后,呂不韋被拜爲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在秦國執掌大權期間,呂不韋帶兵攻取周國、趙國、衛國土地,分別設立三川郡、太原郡、東郡,對秦王嬴政兼併六國的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秦莊襄王去世後,呂不韋迎立太子嬴政即位。秦王嬴政即位之後,呂不韋被拜爲相邦,尊稱“仲父”,權傾天下。不過,在秦王嬴政掌權之後,呂不韋被罷相歸國,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飲鴆自盡。雖然呂不韋最後沒有獲得善終的結局,但是,在戰國後期,呂不韋可謂秦國兼併天下的重要人物,也即其對於秦朝的建立,同樣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