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龐太師的原型到底是誰 他真的是一個大奸大惡之人嗎

龐太師的原型到底是誰 他真的是一個大奸大惡之人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反派龐太師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北宋有個大反派,但凡愛看電視劇的中國人都曉得他,他就是歷史名劇中當之無愧的奸臣常青樹,史上最盡職盡責兢兢業業的大奸臣,爲中國古裝電視劇做出傑出貢獻的反派一號大BOSS,龐太師是也。筆者整理了一下這位奸臣的“光輝事蹟”:

1、和楊家將鬥,從楊令公斗到楊文廣,鬥了整整四代!

2、和包青天鬥,從少年鬥到老年;

3、與八賢王五廉王鬥;

4、與張三丞相李四尚書鬥;

從《少年包青天》鬥到《老年包青天》,真正的生生不息,其樂無窮。!

可能有些朋友知道歷史上的“龐太師(龐籍)”是北宋著名的名臣,抗擊西夏,提拔燕青,爲政清廉,卻被小說醜化爲著名反派,實受“千古奇冤”。但是,這位龐太師的歷史原型真的北宋名臣是龐籍嗎?

龐太師的原型到底是誰 他真的是一個大奸大惡之人嗎

就筆者所翻閱的相關資料瞭解,這位龐太師歷史原型並非是借其姓名的名臣龐籍,而是北宋仁宗年間的外戚張堯佐。

張堯佐,字希元,北宋河南永安(今鞏義市)人,溫成皇后的伯父。因是外戚,仕途通達,張堯佐先升任三司戶部判官和副使。提升爲天章閣待制、吏部流內銓,歷遷兵部郎中、權知開封府,加官爲龍圖閣直學士,升爲給事中、端明殿學士,被任命爲三司使。後因諫官包拯等人的奏請,張堯佐被召回京,改鎮天平軍。去世後被贈爲太師。

這位張堯佐憑藉外戚身份上位,很快就地位顯赫,位極人臣,死後追贈太師(龐籍史上則是以太子太保致仕,死後追贈司空)。而關於張堯佐還有這麼一段故事:張貴妃想替自己的伯父張堯佐謀個“宣徽使”的官職——所謂“宣徽使”是指“宣徽南院使”,其實是一個虛銜,並沒有任何實際權力,但是按照慣例,只加給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臣。因此遊說仁宗,仁宗也同意了。但是詞頭下到中書,遭到臺諫官員的強烈抨擊。仁宗也認爲臺諫官員過於小題大做,於是決定在朝堂上當衆宣佈,以此造成一個“既成事實”。據史書記載,這一天早朝,張貴妃送仁宗出殿門的時候,還說“官家勿忘宣徽使”。仁宗連說“安心”。結果……當時的臺諫官首領……那個傢伙叫包拯(知諫院)……包拯在朝堂上一衝動,一個箭步衝到仁宗面前,揪着仁宗的袖子,慷慨激昂的訴說反對的理由,噴了仁宗一臉唾沫……仁宗很無奈的回到後宮。張貴妃迎上去還沒來得及問,仁宗就一面用袖子擦臉上的“包黑子牌口水”一面抱怨“今天包拯就衝上丹墀了,唾沫噴了我一臉,你只管要宣徽使,難道不知道包拯現在在當諫官嗎?” 這件事情後來改編到《三俠五義》之中,當然,對象換成了龐太師。

龐太師的原型到底是誰 他真的是一個大奸大惡之人嗎 第2張

但是,歷史上的張堯佐實際上也算是個不錯的官員,他唯一的“罪過”,就是因爲他是“外戚”。張堯佐中進士之後,歷任憲州、筠州推官。吉州有個道士和商人夜間飲酒,商人暴死,道士害怕就逃走了,被巡邏的捕獲,同時還有一百多人被捕。轉運使命令張堯佐覆核處理,受冤的人都得以解脫。後來改任大理寺丞、汜水縣知縣,因政績出衆,升爲殿中丞、犀浦知縣。犀浦地少人多,因土地引起的訴訟很多。張堯佐確定他們的田界,條具利害使人知曉,訴訟日減。不久升任開州知州,也有政績。任滿回京,授判登聞鼓院。這時候他的侄女張氏剛剛開始得寵,還不是貴妃(當時張氏是修媛,是九嬪中的第六級)想借自己的伯父擡高自己的地位。因此吹枕頭風,讓仁宗對張堯佐稍微提拔一下,擔任龍圖閣直學,上給事中。遭到當時任諫官的包拯、餘靖(余文帥,不陌生吧?這哥們被和尚黑的不輕的說!)等人強烈反對。

龐太師的原型到底是誰 他真的是一個大奸大惡之人嗎 第3張

後來張堯佐升任戶部侍郎。就發生了唐介直諫的那件事。當時的諫官對於外戚出身的人擔任中央職務非常忌憚。堅持要外放張堯佐爲節度使(宋朝節度使和唐朝可不一樣,基本沒有多少實權)。結果仁宗一時腦子短路,說了個“節度使是粗官”。結果唐介堵上一句“太祖太宗都曾經當過節度使”。

此後,張堯佐雖然又擔任了多個職務,但是基本都是閒置。

死後追贈中書令、清河郡王、諡號景思。

張堯佐死後,又發生了唐介一句話給仁宗頂的一溜跟頭那件事——仁宗說“你們以前言過其實了,都說張堯佐是楊國忠,朕要是用他,就會變成唐玄宗,其實哪有那麼嚴重。”唐介馬上回話道:“對,確實言過其實了。用了張堯佐,也未必會出亂子。可一但出了亂子,陛下就不如唐玄宗。唐玄宗歹有兒子能收拾河山,陛下有兒子嗎?”

順便說一句,張堯佐的諡號是“景思”,這兩個字前一個字是美諡,而後一個字則不是。景的含義是“布義行剛”。而思的含義,雖然有好幾種,但是這裏取的意思,顯然是“追悔前過曰思”。

宋朝當時的大臣,認爲張堯佐戀棧權位,因此不肯給他兩個字都是美諡。

其實,大臣有幾個不是“戀棧權位”?主動交權回家養老的,又有幾個?近乎苛刻的要求張堯佐,其實並不是因爲他這個人有什麼缺點。是因爲他是“外戚”。

龐太師的原型到底是誰 他真的是一個大奸大惡之人嗎 第4張

我們可以發現關於這位“龐太師”,其歷史上也並不是什麼大奸大惡之徒,但爲何小說戲劇對其抹黑如此之嚴重呢?這其實就是歷史上的中央集權的必然,藩鎮,后妃/外戚,宦官,這些對於封建王朝統治地位有威脅的政治因素必然會被打壓,自明代以後中央集權逐漸達到頂峯,外戚,后妃干政現象幾乎斷絕,宦官也淪爲皇帝的統治工具而非唐代那般完全把持朝政甚至達到肆意廢立皇帝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