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古代帝王爲平衡權利大多縱容下屬爭鬥,玄武門之變是否是李淵縱容造成的?

古代帝王爲平衡權利大多縱容下屬爭鬥,玄武門之變是否是李淵縱容造成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帝王心術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我們知道,古代帝王有一種操作,就是故意縱容手下們爭鬥。

這種情況在古代非常普遍。比如唐玄宗對手下的那些大將大臣李林甫、安祿山、楊國忠、哥舒翰、王忠嗣等人的爭鬥,其實瞭如指掌。但是他從來沒有試圖阻止他們爭鬥。不只一個人告訴他安祿山會造反。你以爲唐玄宗沒有懷疑,他真的那麼相信安祿山嗎?顯然不是的,他是要留下安祿山和楊國忠爭鬥。

古代帝王爲平衡權利大多縱容下屬爭鬥,玄武門之變是否是李淵縱容造成的?

(唐玄宗)

再比如乾隆皇帝,他的手下也是爭鬥得相當厲害的。乾隆也在打擊他們,但是從來沒有站在所謂“正義”的立場上,端正過部下的這種爭鬥風氣。

最典型的是明朝。明朝的黨爭是最激烈的,而這種情況,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皇帝造成的。朱元璋由於取消了宰相職位,朝中大臣們沒有一個人能夠說了算,因此永遠無法把朝臣的意見統一起來。朝廷們都只有向皇帝上奏,讓皇帝當裁判。但是皇帝也從來沒有爲了一邊而偏袒另一邊。而是一會兒打擊這邊,一會兒打擊那邊,感覺也就是在縱容。

古代皇帝不但會縱容大臣們互相爭鬥,他甚至還會縱容兒子們互相爭鬥。

比如我們前面提到的唐玄宗。他知道他的兒子李瑛、李瑁、李亨等人爭鬥儲位很厲害,但是他也沒有制止。而且還會借別人的話,打擊他的兒子們。比如武惠妃說李瑛要造反,他就把李瑛抓起來殺掉。他難道連一點基本的判斷都沒有嗎?但他就是要這樣做。李林甫極力推薦李瑁當太子,但他就不把太子之位給李瑁,而且還把楊玉環從李瑁身邊搶走。後來他立了李亨爲太子,但是他一直沒有放棄打擊李亨,使得李亨爲此離了兩次婚。

古代帝王爲平衡權利大多縱容下屬爭鬥,玄武門之變是否是李淵縱容造成的? 第2張

(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看起來很反感兒子們爭鬥。每次看見兒子們爭鬥,他都是一副痛不欲生的樣子。但是,如果他想真正阻止兒子們爭鬥,其實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儘快確立太子。所有人都知道,太子乃國家的根本,只有太子確定了,國家纔會安定。而且康熙並不是沒有合適的人選。胤禩被稱爲“八賢王”,大家都覺得不錯。胤禛很沉穩,也是皇帝恰當的人選。胤禵能力突出,文韜武略一流,這樣的兒子當皇帝,也肯定能讓江山永固。但是康熙遲遲不確立,直到死的時候也不確立。

有人可能會說,正是兒子們太優秀了,康熙才選花眼了,不知道選誰。其實,選誰不選誰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選。只要選定了,對其他兒子進行約束,兒子們就不會爭鬥了。康熙一直不選,給人的感覺,就是他故意不選,故意要縱容兒子們的爭鬥。

那麼,古代的帝王爲什麼會這樣呢?

根本的原因,就是他要尋找一種平衡。無論是大臣們還是他的兒子們,都是雙刃劍。這些人在輔佐他的同時,一旦做大,也會對他的皇位,對他的權力構成威脅。所以,皇帝絕對不允許這種威脅存在。只有讓他們互相爭鬥,誰也做不大,保持平衡,這種威脅纔不會存在。

古代帝王爲平衡權利大多縱容下屬爭鬥,玄武門之變是否是李淵縱容造成的? 第3張

(李淵)

根據這個思路,我們再來看看李淵的做法。

李淵的兒子們也爭鬥得非常厲害,李世民與李建成、李元吉,已經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對於這種情況,李淵最好的做法,就是及時阻止這種爭鬥。只有阻止了這種爭鬥,最終纔不會產生“玄武門之變”這樣的悲劇。

李淵和康熙皇帝不一樣。康熙皇帝是遲遲不立太子。李淵是很早就確定了太子。從這一點來看,李淵似乎並沒有縱容他兒子們爭鬥。但是,他雖然很早就確立了太子,卻並沒有確立太子的權威。不但沒有確立太子的權威,似乎還多次打擊太子的權威。

一般來說,皇宮中的居住地,除了皇帝皇后的住處最重要外,就是東宮太子的住處。但是,李淵並沒有對此進行刻意地安排,而是讓李世民、李元吉等與太子具有同樣的待遇。

居住地倒還在其次。更嚴重的是,李淵確立了太子,卻沒有確立太子的威嚴。並沒有把兵權從李世民手裏收回來。誠然,李世民能征善戰,但是既然江山已經打下來了,就應該把李世民的兵權收回來,以降低李世民集團的權重,增加太子集團的權重。但李淵並沒有這樣做。

說起來,兵權也並非最重要的。在李世民和李建成爭鬥的過程中,史料記載,李淵一共有三次對李世民說,要把皇位給他。

大家想想,一個當爹的對其中一個兒子說這樣的話,而且連續三次,這不是人爲製造麻煩嗎?關鍵是,他連續三次說了這個話,卻並沒有實施,這不是製造更大的麻煩嗎?

所以,我們不得不懷疑,李淵的那些做法,是故意挑起兒子們的爭鬥,目的就是爲了穩固自己的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