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年輕的皇帝比老太后早死一天,內情原來這麼可怕?

年輕的皇帝比老太后早死一天,內情原來這麼可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年輕的皇帝比老太后早死一天,內情原來這麼可怕?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年僅38歲的光緒帝**於北京中南海。第二天,73歲的慈禧太后魂歸西天。皇帝和太后一前一後死亡,相隔不到20小時,轟動天下,震動百姓,於是,光緒皇帝的死引起許多猜測,也成了待解謎團。

年輕的皇帝比老太后早死一天,內情原來這麼可怕?

隨着咸豐皇帝與慈禧太后的獨子同治皇帝的去世,年僅四歲的載湉被慈禧太后選爲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年號光緒。但是,誰也說不清楚,青年喪夫、中年喪子的慈禧太后,對那時的小光緒帝是否有過真正的母子之情。而光緒帝只比慈禧早起一天,讓人不得不懷疑是慈禧的陰謀詭計。

有人猜測,慈禧知道自己將命歸西天,她不願意光緒皇帝重新掌權,於是派人毒死了光緒帝。

案發當晚可能是這樣的:光緒皇帝在中毒當晚,向內務府發出了兩道緊急召醫的手諭,但是內務府帶來的醫生當晚被阻攔在中南海宮門外,未能進入瀛臺爲光緒帝診治。

次日早晨西醫屈桂庭(後有回憶錄)進入瀛臺,發現光緒帝腹痛難忍在牀上打滾,並且不停地大叫,‘肚子疼得不得了。’

再看光緒帝“面黑,舌黃黑”,臉色發暗,舌頭又黃又黑,明顯是中毒症狀’。但是屈桂庭也未對此時中毒垂危的光緒帝進行任何救治,僅僅進言“以暖水熨敷腹部”便匆匆退出。

此後,雖有其他御醫進入瀛臺爲光緒帝診治,但是所開方藥無一味對症。

1908年11月14日(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晚6時33分左右,光緒帝去世。在光緒帝喝下毒藥,尚未發作時,慈禧太后已經命人將皇帝梓宮停在乾清宮,預備發喪(慈禧太后估算光緒帝當晚即死,沒有想到光緒帝在中毒後仍然堅持了四天)。由此可以判定,下毒之人必爲慈禧太后,因爲其他人沒有調動皇帝梓宮的權力。

由此可見,光緒是被毒死的,而最大的嫌疑人是慈禧太后。

但是,檔案記載,光緒自幼就是一個病秧子、藥罐子。成年之後體質未見好轉,而病情卻不斷加重。進入壯年時,已是病入五臟,氣血雙虧,到臨終前半年臟腑功能全部失調,雖從全國各地延請名醫,然已無對症之藥可用,醫生只好在脈案上記下:“調理多時,全無寸效”了。光緒死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月十七日傍晚。

現代醫學專家研究了醫後認爲,光長期患有肺越核、肝病、心病、風溼病,抵抗力下降,成多系統疾病。直接的死因可能是心肺功能,合併急性感染。縱觀光緒脈案,其病屬漸進性化,並無暴亡跡象,當屬正常死亡。

1980年清西陵文管處清理光堵遺體時,並未發現有外來器物造成的損仿,骨頭經化驗也沒有中毒現象,從而驗證了醫學專家的結論。

清光緒帝的死因,100多年來一直是史學界爭論的焦點。後來,有人從光緒的頭髮裏發現了大量砷,又讓光緒帝之死變得撲朔迷離。

也正是因爲這樣,也有說法,說是光緒帝是被“竊國賊”袁世凱害死的。這個說法的依據是,袁世凱眼見慈禧一病難起,非常光緒在慈禧死後而掌握實權,從而報復自已在戊戌變法出賣皇帝的行爲,於是散盡千金,賄賂宮廷宦官,毒殺了光緒帝。

而支持這個說法的有力證據是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溥儀曾經說過的話:“我親耳聽到一個侍候光緒帝的老太監講:‘光緒帝死前一天,只是用了一劑藥,才變壞的。後來才知道這劑藥是袁世凱送的。’”

但是,“慈禧毒死說”觀點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分析慈禧要毒死光緒的緣由可知,主要原因有,光緒並無政治才能,且性格喜怒無常。倘若光緒掌權,以其急躁性格,勢必大肆開除官員包括實力派鹿傳霖、袁世凱等人。此等人手握兵權,若被逼急,起兵造反的可能性也並不是不存在;

光緒在戊戌變法中重用的官員都屬激進的改革派,這些人想法過於激進,有些做法不切實際。如康有爲等人。

在那樣的歷史背景,像康有爲如此激進之人比比皆是。若按光緒所爲,極有可能激起手掌軍權的滿漢官員聯合推翻光緒,另立新主。加之國外勢力的攙和,大清朝恐怕難保。勢必會造成時局動盪,天下反。

加之罷黜鹿傳霖等人,如若鬧起農民起義,則朝廷基本上都沒人能夠鎮壓。另一方面,慈禧臨終前讓隆裕皇后以及醇親王載灃掌權,其有很大意向是想讓自己的孃家葉赫那拉氏掌權。

如果光緒上臺,她的心計則就會被打破。更糟糕的是,大清的二百多年基業可能也會因此而消亡。

所以,爲了時局穩定,爲了葉赫那拉家族,爲了大清基業,爲了實現時局的一時穩定,只有光緒不掌權才能實現。這樣看來,則只有一種可能,光緒不在人世。站在慈禧的角度來看,光緒帝的死看來變得是那麼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