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清時期的縣衙是什麼樣子的?官職是怎麼設置的?

明清時期的縣衙是什麼樣子的?官職是怎麼設置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清時期的縣衙是什麼樣子的?官職是怎麼設置的?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明清時期,縣是最基層的行政單位,其長官爲知縣。至於知縣以下還有什麼官,又設立了哪些編制,估計瞭解的人就不太多了。下面就以明清時期爲例,說一說縣的官職設置情況

明清時期的縣衙是什麼樣子的?官職是怎麼設置的?

官吏設置基本上是按正官、佐貳官、屬官、教職、雜職、吏典、差役的順序編排的。除特殊情況之外,縣的正官只設一人,即知縣。無論上、中、下縣,還是事繁事簡的縣,官階都是正七品,京縣地位特殊,加官階爲正六品。

知縣的佐貳官是縣丞、主簿,分掌糧務、水利、河防等事。一個縣的佐貳官,或一人,或二三人,或不設,這要看本縣的事繁事簡。事繁的設兩人或多人,事簡的設一人或不設,清代州縣不設佐貳者爲多。

縣丞的官階是正八品(京縣縣丞官階正七品),縣主簿的官階是正九品(京縣主簿官階正八品)。佐貳官雖然在本縣爲輔助官,但有自己的衙門,也是一個部門的主管,因此,在他們因故離任和缺員的時候,要由府派人署理其任。縣的屬官只有一職,即典吏。典吏屬於未入流,在一般的小縣,不設佐貳官,典吏則分領佐貳之職。按一般規定,首領官只設一員。

明清時期的縣衙是什麼樣子的?官職是怎麼設置的? 第2張

縣的教職是教諭、訓導。明代的縣教職沒有官階,是未入流。清代提高教職的地位,教諭爲正八品,訓導爲從八品。即便如此,教職的實際地位也相當低。他們受雙重領導,既受本省學政的節制,還要聽從本縣知縣的領導。不過,知縣對教職雖有管轄考察之權,但對他們比較客氣,講究一些禮節。

根據不同縣的地理、交通、治安、物產等情況,一些州縣還設有一些雜職,諸如巡檢司、驛、庫、倉、河泊所、批驗所、閘等,分別設巡檢、驛丞、大使、副使等官進行管理。其高官者爲從九品,大多數則爲未入流。

明清時期的縣衙是什麼樣子的?官職是怎麼設置的? 第3張

雜職雖然各有所專掌,但是要接受所在地縣正官的領導。此外,各縣還設有一些不給俸祿的雜職官,如醫官、陰陽學、僧正司會、道正司會等。這些人是在官籍的專門技術人員,國家雖不給俸祿,但他們可以靠自己的業務專長以謀生。

人在官籍就要接受官的考覈,考滿則有升遷降調。雜職基本上是專門業務或技術人員,在一般情況下,只要他們不出現大的差錯,縣正官是不加干涉的,但在道德聲名等事關人事的問題上,縣正官是從不放鬆的。

在縣衙門具體辦事的是吏典,一般縣衙都設有吏、戶、禮、兵、刑、工六房,俗稱“六房書吏”。實際上各縣不止六房,最起碼要有承發房和架閣庫,而這兩個部門要排列在六房之前,且離正堂較近。

明清時期的縣衙是什麼樣子的?官職是怎麼設置的? 第4張

吏典的地位並不高,他們名義上是“官役”,屬於庶人在官者。長官們對他們責罰打罵是尋常事。不過,這些吏典的能量卻不能忽視,這些人師承相傳地在一個部門供事,對衙門中的條規律例相當熟悉,外來的長官不得不依靠他們。於是,這些人憑藉自己的特長往往“百端作弊,無所不至”,雖然吏典沒有什麼社會地位,但是發揮的作用卻不小,乃至許多縣正官都受制於他們。

縣衙門中人數最多的是差役,一般的縣有二三百人,大縣往往有千餘人乃至數千人。這是一個龐大的組織,一般分爲兩部分,一部分服役於班房,分爲三班:即壯班——專司值堂、站班兼捕盜;快班——專管緝盜維護治安;皁班——司儀仗護衛。

一部分服役於知縣,下分七個部門:收發——管收發公文,前稿——管差標畫,侯稿——值簽押房,班管——總管監督,值堂——司內庭事務,跟班——隨侍左右,執帳——傳遞、通事、隨同知縣拜會。

前一部分習慣上稱爲三班衙役,一般縣有二三十名左右,多者可達數百名。此外還有非在編而謀充進來的白役。三班衙役的分工不甚明確,具體的工作基本上是以本縣長官所發出的牌票爲準。後一部分是雜役。

明清時期的縣衙是什麼樣子的?官職是怎麼設置的? 第5張

除以上所講的七個部門之外,尚有庫子、倉老、倉鬥級、門子、禁子、巡攔、廚子、膳夫、館夫等,分別管理各種具體事務或雜務。這些人按離知縣遠近而分別在地方政治中發揮不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