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上古三皇五帝的故事

上古三皇五帝的故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皇五帝屬於通常所說的神話傳說範疇,是後人對遠古時期帝王朝代的概括,由於上古文獻大多失傳,但從傳說的廣泛性上和《史記》等描敘,三皇五帝的真實性應該是確切存在的。

上古三皇五帝的故事

“皇”的原始意義是神祇,“帝”原指天帝。自盤古開天闢地以後,他的後裔諸神,即最初的三皇及後來的五氏完成了創世需要的任務後,都歸神籍。人類迎來了新的時代,因爲五氏是創世中最晚出現的神祇,所以人們把原始社會中後期出現的許多爲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部落或首領稱爲“三皇五帝”,其中就包括五氏中的神祇。

中國的古史傳說中,由於戰國後期五行說逐漸建立,凡事都要湊五爲成數,於是在上述許多古帝王中,遂有羅列“五帝”的必要,並出現了多種五帝說;戰國末始有“三皇”一詞,到漢代才形成幾種置在五帝前的“三皇”說。“三皇五帝”都是象徵性的人物,是傳說中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聯盟的領袖,不同人士的不同分類而已,並沒有確切的所指。“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義。三皇有五說,五帝也有五說。

燧人、伏羲、神農

伏羲、女媧、神農

伏羲、祝融、神農

伏羲、神農、共工

伏羲、神農、黃帝

有巢、燧人、庖犧(伏羲)分別代表矇昧時期的低級、中級、高級三個階段;神農代表野蠻時代的低級階段;女媧則是更早的創世紀式的神人,在神話中又和伏羲結合創造人類。

此外,漢朝的緯書中稱三皇爲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後來在道教中又將三皇分初、中、後三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則人面蛇身或龍身;後三皇中的後天王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後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媧,後人皇牛首人身,即神農。

最後一種說法由於《尚書》的影響力而得到推廣,伏羲、神農、黃帝成爲中國最古的三位帝王。此外,漢朝的緯書中稱三皇爲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後來在道教中又將三皇分初、中、後三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則人面蛇身或龍身;後三皇中的後天王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後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媧,後人皇牛首人身,即神農。

五帝

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大戴禮記》);

庖犧、神農、黃帝、堯、舜(《戰國策》);

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呂氏春秋》);

黃帝、少昊、顓頊、嚳、堯(《資治通鑑外紀》);

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僞《尚書序》);以其經書地位之尊,以後史籍皆承用此說,於是這一三皇五帝說被奉爲古代的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