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服飾:明朝皇帝燕弁冠服

明朝服飾:明朝皇帝燕弁冠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燕弁冠服

燕弁冠服是明世宗和內閣輔臣張璁參考古人所服“玄端”而特別創制的一款服飾,用作皇帝的燕居服。

嘉靖七年,明世宗對冕服等冠服制度做了修改後,又認爲皇帝的燕居冠服“多俗制不雅”,遂令張璁稽考古代帝王燕居時所穿法服的形制。張璁根據《禮書》“玄端深衣”的記載,製成圖注進呈明世宗,“上覽之稱善,遂命工如法制燕弁服,稍加文采,襯用深衣、色用黃。令尚衣監收貯,著爲式。”《大明會典》(以下簡稱《會典》)記載的燕弁冠服制度是參照明世宗的上諭,系最初構想,之後又在張璁的建議下做了一些細節的調整,並刻成《燕弁冠服圖說》(以下簡稱《圖說》)頒佈天下。因此,《會典》所錄文字部分與實際方案不同,但插圖則按《圖說》繪製,文、圖不完全相符,這是研究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燕弁冠

形制與皮弁相同,外冒烏紗,弁身前後各分十二縫,每縫壓以金線(不綴玉珠)。冠前裝飾五彩玉雲各一,冠後列四山。五玉雲象徵五行,四山取其“鎮靜”之義,即“前象五行,欲法其象以修五事;後鎮四山,欲體其義以綏四方”(《燕弁冠服圖說》,下同)。明世宗原定冠稱“玄冠”,又有“朱絛爲組纓、雙玉簪”,但張璁認爲:“玄冠、朱組纓,天子之冠也……今更名曰燕弁宜矣……然皮弁用朱組纓,此而燕居,宜去纓,從便可也。”所以燕弁冠無組纓。而《圖說》與《會典》插圖均只見一枚玉簪,不用雙玉簪。

明朝服飾:明朝皇帝燕弁冠服

玄端服

玄取“玄邃(至德淵微)”之義;端取“端方(齊莊中正)”之義。衣身爲玄色,領、袖、衣襟等處用青色緣邊,前胸繪蟠龍圓補,後背繡雙龍方補,龍紋前一後二,象徵“三才”,又“前圓抱陽以象乾,後方負陰以象坤”。緣邊施以五彩龍紋八十一:領緣與兩袪(袖緣)用龍紋四十五,衽(衣襟側邊)與前後齊(下襬緣邊)用龍紋三十六。緣邊龍紋用八十一以應“黃鐘之數”。世宗原擬在兩肩添加日月二章紋,張璁認爲冕服玄衣上用日月,是爲了象徵“嚮明而治”,燕居服上不用日月,則能體現“嚮晦宴息”的含義,因此玄端服兩肩無日月紋。

明朝服飾:明朝皇帝燕弁冠服 第2張

玄端服

深衣

即穿在玄端服之下的襯衣,衣身黃色。衣袖(袂)爲圓弧形,袖口(袪)方直。腰部以下(也被稱作“裳”)用十二幅拼縫,底邊平直(下齊),“衣”(腰部以上)之中縫、背縫與“裳”之中縫、背縫上下垂直相接(負繩),衣長至踝。張璁在《圖說》中對深衣的象徵意義做了詳細說明:“玄端者,命服也;深衣者,法服也……色用黃,尚中色也(五行以土爲中,用黃色爲代表);十有二幅,以應期(一年的十二個月)也;袂圓,以應規也;袪方,以應矩也;負繩及踝,以應直也;下齊如權衡,以應平也。” 劉向在《說苑》中寫到“衣必荷規而承矩、負繩而準下”,就是指的深衣各部位所具有的含義。但燕弁冠服所用的深衣與傳統深衣還是有不同的地方,如衣身顏色、不施緣邊等。

明朝服飾:明朝皇帝燕弁冠服 第3張

素帶

素帶朝外一面(表)爲青色,朝內一面(裏)爲硃紅色,帶身及下垂部分都用綠色緣邊,另在腰圍裝飾長方形龍紋玉帶銙(玉龍)九片,四片在前,五片在後。《圖說》:“(玉龍九片)亦應陽奇也,古無玉,今加之,蓋別等威也。”

明朝服飾:明朝皇帝燕弁冠服 第4張

玄履、白襪

履爲玄色,施朱緣,履首綴有黃結。襪用白色。張璁在《圖說》中亦有說明:“夫履者,履也,履禮所以遵道而行也。舄用玄者,敦純素也;纓以紅者,從赤舄也;結以黃者,象坤色也;襪用白者,尚白賁也。”

明朝服飾:明朝皇帝燕弁冠服 第5張

明世宗給禮部的詔書中說:“夫常人之情,多修治於顯明之處,而怠略於幽獨之時,古聖王慎之,於是製爲玄端,以爲燕居之服……比年以來,衣服詭異,雖達官顯士,未免淪俗與市井同,走卒後廝乃敢濫服與儒流並……朕惟玄端之服,在古雖爲上下通用之服,而今人又非古人之比,故雖在燕居之中,宜有等威之辨。因酌古玄端之制,更名曰‘燕弁’,庶幾乎深宮獨處之時,而以燕安爲戒也……其燕弁服朕已製成,慎用之矣。”明代皇帝在日常政務活動中穿常服,起居則有各式便服,燕弁冠服的製作本是爲了體現“敬微慎獨”之意,與尋常便服不同,故又強調“慎用”。目前除了《會典》、《圖說》等冠服制度的描述以外,尚未看到皇帝使用燕弁冠服的記載。

明朝服飾:明朝皇帝燕弁冠服 第6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