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印象 > 歷史劇 > 揭祕:羋月的私生活爲何如此開放?

揭祕:羋月的私生活爲何如此開放?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羋月,又稱羋八子,戰國時期秦國王太后,史稱秦宣太后。她是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羋月以太后之位主政,執政期間,攻滅義渠國,一舉滅亡了秦國的西部大患,爲後來秦國統一華夏奠定了基礎。羋月是一位擁有傳奇一生的鐵血太后,也是一位飽受世人詬病的風流太后。她年輕時與義渠王翟驪二人在一起保持情人關係長達30年之久,上了年紀時又與秦國大臣魏醜夫傳出風流韻事。即將去世時,她竟然傳下懿旨令魏醜夫爲其殉葬。那麼,作爲一國太后之尊的羋月,爲什麼私生活如此開放呢?

一、羋月在私生活上放蕩不羈,是商鞅變法的侷限性帶來的後果。

電視劇《羋月傳》播出後,劇中主人公秦宣太后的歷史,被媒體一再“普及”。其中最津津樂道者,莫過於秦宣太后超級開放的性觀念。史載,宣太后執政期間,韓國曾向秦求救。宣太后在朝堂上對韓國使者大談性生活:“從前服侍先王。先王把大腿壓在賤妾身上,賤妾很難受;先王把身子壓在賤妾身上,賤妾卻很愉悅。爲什麼呢?因爲承寵交歡,對賤妾有利。韓向秦求救,要拿什麼讓秦不覺得沉重,而感到愉悅呢?”

這種開放,不止於言辭,且見於行動。執政期間,秦宣太后曾與秦國北方強敵之主“義渠君”私通生了兩個兒子,換來秦國北方邊境的三十餘年平靜;晚年又在甘泉宮詐殺“義渠君”,徹底剿滅了義渠國。此外,秦宣太后長期豢養情夫,也是當日人所共知之事。

揭祕:羋月的私生活爲何如此開放?

這種開放,一般被解讀爲兩大原因:1、秦國地處西陲,受戎狄文化影響較大,故不似中原國家那般重視禮教;2、宣太后取得執政地位後,權勢熏天,自我放縱。其實還有第三大原因,也是特別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商鞅變法。商鞅曾把禮樂、詩書、良善孝悌、誠信貞廉、仁義、非兵羞戰,列爲毒害國家的“六蝨”。認爲國家要想強盛,必須先剷除仁義、和平、善良、孝悌;只有杜絕了“六蝨”,兵民纔會爭先恐後樂於被國君所用。

商鞅於秦孝公時代將上述理念付諸實踐。孝公死,秦惠文王即位,商鞅被車裂,但其法未變。秦惠文王,即是宣太后的丈夫。秦國的立國理念,既然排斥禮樂詩書、誠信貞廉,宣太后如此作風,自然也就不足爲奇了。

二、商鞅建立的理想國家,讓整個社會付出了道德倒退的代價。

細說起來,商鞅的理想國,本就是以整個社會的道德大倒退爲代價而建立的。消滅大家族後,小家庭面對國家機器毫無抵抗力;家庭倫理也隨之墮落。

爲強化國家對民衆的控制,商鞅用律法阻絕了任何大家族存在的可能性,即所謂的“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家中有兩個男丁而不分家者,田賦加倍徵收。如此,大家族制消亡,原子化的小家庭直接面對強大的國家機器,自然毫無抵抗力。同時,也直接導致秦人家庭倫理的墮落,漢人賈誼後來形容說:秦時,兒子借給父親一把鋤頭,常流露出施恩的神色;母親拿幾隻瓢碗笤帚,兒媳就會說難聽的話,簡直快趕上禽獸了。

商鞅還規定:編民五家爲伍,十家爲什,一個編制裏的百姓,若有人犯法,其他人不向政府告密,會被株連腰斬,告密者則可得到重賞。如此,整個秦國就變成了一個遍地告密者的“特務國家”。不獨鄰里之間,同牀共枕的夫妻也負有互相告密的義務。

據睡虎地出土的秦簡,秦律規定:丈夫行盜,妻、子知情,並共享所盜之物,妻、子與丈夫以同罪論處。凡盜竊及其他犯罪,同戶之親屬都須連坐。反之,如丈夫犯罪,妻子在案發前主動告密,則妻子的嫁妝可以不被沒收。這種告密制度,將民衆牢牢捆綁在國家機器上不得動彈,也導致社會風氣的嚴重敗壞。史載,直到漢文帝時代,民衆樂於告密的風氣纔得到扭轉。

三、以“愚民弱民”爲基本統治手段,扼殺民衆求學啓蒙的可能性。

商鞅爲秦國制定的國策,以農、戰爲核心。民衆生活在秦國,只有兩種選擇,要麼從事農耕,要麼出征作戰。如果想去經商、求學,或者耕作不積極,達不到政府的要求,那麼,對不起,本人及妻子兒女要被抓起來淪爲官奴。在商鞅看來,除了農耕和作戰,其他行業,如商賈、隱士、學者、遊士、手藝人,對國家都是有害的,合稱“五害”,因爲這些職業的存在,不利於讓民衆保持愚昧。國家要強盛,必須消滅“五害”。

在這個問題上,商鞅說得非常直白:“民愚則易治也!”民衆愚昧,就易於治理;“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強國之道,在於讓民衆保持孱弱;“昔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勝強敵,必先制其民者也!”能夠制服天下的統治者,必須先制服他的百姓;能戰勝強敵的國家,必須先戰勝他的百姓;“民貧則力富,力富則淫,淫則有蝨,……故國富而貧治,重強!”民衆貧困,就會有求富的上進心,就會努力勞作,一旦富了,就會有額外的追求,這些額外的追求,會產生危害國家的“六蝨”。所以讓國家富有,讓民衆保持貧窮,纔是強國之道;“民樸則弱,淫則強;弱則軌,淫則越志;弱則有用,越志則強!”民衆沒有知識就弱,有知識就強;民衆弱,就安分守己,民衆強,就會逾越本分對抗政府。

那要怎樣讓民衆保持愚昧呢?商鞅的辦法有三:一是要驅逐知識分子,燒燬詩書;二是政府不要因戰功、農耕以外的任何理由獎賞百姓,如此,“則民不貴學問,又不賤農。民不貴學則愚,愚則無外交,無外交則勉農不偷;民不賤農則國家不殆。”民衆鄙視學問,就會變愚昧,就不會有多餘的外部交往,就會安心耕種,國家就不會衰弱。三是大臣、士大夫,不許做展示自己博學多聞、能言善辯的事情,以免成爲百姓的榜樣。

上述政策,確實產生了商鞅所期待的效果。據秦宣太后執政時期成書的秦《日書》,秦人普遍沒有讓自己的子女讀書上進的期望。幾乎都在祈禱兒子出生後孔武有力,利於耕戰;希望生子做“吏”,生女兒“爲邦君妻”。宣太后死後不久,荀子來到秦國,其所見所聞是:秦國沒有知識分子,百姓都很愚昧,服飾簡樸,相當害怕官府,相當服從。

揭祕:羋月的私生活爲何如此開放? 第2張

四、最終,羋月時代的秦國,已經成了一個“笑貧不笑娼”的社會。

據報道,有知名學者曾說:“秦制就是赤裸裸的強盜政治”。古人亦有定論,“秦國之俗,貪狠強力,寡義而趨利”。這種自商鞅時代開啓的強盜政治,一方面,大大降低了秦國社會的道德水準;另一方面,又徹底扼殺了秦國民衆受教育的機會,窒息了一切監督統治集團的輿論場。略言之,政府一手鼓勵民衆致富,努力耕作,一手控制和壓榨民衆,愚民弱民,最終使秦國淪爲一個“笑貧不笑娼”的國家。

秦律公開“笑貧”,把窮當成原罪,如規定:對那些無力娶妻只能入贅的窮人,不但不能分給他們田地,作戰時還要強迫他們衝鋒在最前線,早死早了事;他們的後代發達了,也要在檔案中明白寫上祖先是窮鬼,是贅婿。秦律當中,還給窮人設置了一個專用的侮辱性的代詞,叫做“人貉”。可資對照的是,《大戴禮記》“七出”之條包括“不順父母、無子、淫、妒、惡疾、多言、竊盜”,而秦宣太后時代之《日書》顯示,秦人不嫌棄女子“不順父母、淫、竊盜”,但很在意其餘四條。

總結起來,就是經過了商鞅變法,到秦宣太后的時代,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已經大滑坡了,“笑貧不笑娼”已經成了官方認可和宣傳的價值觀了。這種價值觀下面,自然不會對宣太后的淫亂,造成任何輿論壓力,知識分子都不存在了。秦宣太后臨終前,很有自信地公然要求以自己最喜歡的情夫來殉葬,也與此有關。相比之下,當時中原國家的不少君王,雖然也很淫亂,但終究不能這樣放肆,現在《詩經》裏頭,還留存有很多的篇章,就是在諷刺中原地區君王們的淫亂。這是當時中原國家的一種原始的“輿論監督”,也是中原國家的一種價值觀。這種“輿論監督”,和這種價值觀,在秦宣太后執政時期的秦國,那是完全沒有的。爲什麼沒有呢?因爲秦國搞了商鞅變法。

五、商鞅變法究竟有何歷史意義?其進步性和侷限性又在哪裏?

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魏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爲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爲主要內容的變法。

揭祕:羋月的私生活爲何如此開放? 第3張

進步性: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一次較爲徹底的封建化變法改革運動,順應了封建歷史發展的潮流,推動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型,符合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大大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歷史的發展。通過改革,秦國廢除了舊的制度,創立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壯大了國力,實現了富國強兵。爲以後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侷限性:但是商鞅變法中輕視教化,鼓吹輕罪重罰,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廣大人民所受的剝削與壓迫,在一定程度上給廣大人民帶來巨大的痛苦;並未與舊的制度、文化、習俗徹底劃清界限。“內行刀鋸,外用甲兵”、迷信暴力而輕視教化等思想,也有其明顯的歷史侷限。

秦宣太后羋月是秦始皇的高祖母,從楚國庶出公主到稱霸六國的大秦鐵血太后,她執掌秦國國政大權41年,其間主要政績就是堅持商鞅變法,主張國家統一,讓秦國走出內亂,把弱秦變成強秦,令得六國再無反抗之力。如果沒有秦宣太后羋月,也許就沒有後來秦國的一統天下。可以說,商鞅變法的進步性爲羋月長期執掌秦國國政大權奠定了基礎,而其侷限性卻使羋月成爲不受任何約束的風流太后。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