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大畫家齊白石軼事:“吝嗇”又大方也曾嘆物價之高

大畫家齊白石軼事:“吝嗇”又大方也曾嘆物價之高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起齊白石,恐怕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作爲一介農家子弟,他帶着一手熟練的木匠手藝步入畫壇,最終達到執畫壇牛耳和引領一代風氣的高度;在他筆下,大凡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無一不精、無一不新,爲現代中國繪畫史開闢了一個質樸清新的藝術世界;而且,他的作品在當今藝術品市場上獨領風騷,不斷創下令人驚歎的“天價”,銷售金額在全球藝術品銷售排行榜上也名列前位……他儼然是個“神話”。

但你知道嗎?在褪去這諸多光環之後,日常生活中的白石老人卻是個愛財又“吝嗇”的老人。近日,珍藏在山東中國文學藝術博物館中的一封出自齊白石的珍貴信札,就慢慢爲我們解讀出一個屬於“人間”的真實齊白石。

  一封信札,又顯露出一位山東名人

近日,記者在山東中國文學藝術博物館看到,一封齊白石的信札被掛在醒目位置。該信用毛筆寫就,不帶信封,落款爲“白石老人”。山東中國文學藝術博物館館長、中文圖書網創始人徐國衛告訴記者,這是白石老人寫給山東畫家王天池的一封私人信件。

說到王天池,徐國衛臉上立馬有了得意之色,因爲這又是一位咱們山東走出的名人。衆所周知,齊白石一生弟子衆多,有不少出身山東,王天池便是其中一位。而且,他還是最得齊白石真傳,把齊派畫風發揮得淋漓盡致的一位。

大畫家齊白石軼事:“吝嗇”又大方也曾嘆物價之高

據瞭解,王天池是煙臺黃縣人,早年在天津做生意,由於自幼喜愛繪畫,便經人引薦,於1944年冬拜齊白石爲師,隨侍學畫四年。1947年,王天池返回濟南,一生致力於花卉魚蟲的創作,先後任濟南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山東分會理事、濟南市國畫研究會副會長等職務。

徐國衛介紹,相傳在從師期間,王天池敏於世事、誠摯勤奮,深得齊白石讚賞。有一次,白石老人還題詩相勉道:“鐵柵三間屋,筆如農器忙,硯田牛未歇,落日照東廂。”王天池深知老師用心良苦,當即恭和老師原韻:“小犢雖無力,學耕日日忙,服勞甘代苦,豈敢臥東廂。”由此,可以窺見他們的師生情誼。

大畫家也節儉,信中大嘆物價之高

那這封書信爲何時所寫?又因何而寫呢?徐國衛說,這封寄給弟子王天池的信大約是在白石老人85歲高齡時所寫,但信上並未署上日期。有趣的是,信中內容十分家常,與購買文房用品有關。信中寫道:“……洋紅樣三種,其價皆太貴。商家居奇,不必爭買……”“通過信中內容,可以推測,這大概是齊白石託弟子王天池購買繪畫顏料,但齊白石覺得價錢太高,商家正囤積居奇,於是建議徒弟暫時不要買。”徐國衛說。

“由此可以看出,白石老人在生活中是位十分勤儉的人,做事也比較嚴謹。”徐國衛說,尤其85歲時的齊白石已是畫壇巨擎,德高望重,而他依舊會認真考察物價後再做定奪,可見其性格的質樸、勤儉與嚴謹。

此外,該信札還說明了齊白石在書法上的一些變化。徐國衛說,經過研究,他發現齊白石“衰年變法”之時,其書法仍有些拘謹。直到老人80歲左右,他的書法才隨畫風一起達到一個新的高峯,呈現豁達開放、萬毫齊力之勢,這從齊白石寫給王天池的書信中也可以看出。而且,齊白石不僅畫技爐火純青,書法也十分精妙,且被衆多藏家喜愛,只是其書法存世相對較少,多用於跋畫或書名、題識、書寫日記與便箋等,鮮少浮出水面。“我的這通信札,還是早些年從王天池先生家中購買齊白石的一幅《荔枝圖》時順帶買下的。”徐國衛說。

齊白石的吝嗇與大方“齊白石的很多故事家喻戶曉,他的畫、印、書、詩,人稱四絕。他一生勤於書畫,品行高潔,尤重民族氣節。但他的這份勤儉卻是我們在看齊白石書畫作品時所瞭解不到的,尤其那些藏在墨跡之中‘柴米油鹽’般的話語,以及那嚴謹、勤儉的性格,越發讓人在一種親切的情感中生出一種肅然敬意。”徐國衛說。

確實,很多人都不知道一直高高居於“神壇”的齊白石實際上是個愛財、吝嗇但又很大方的老頭兒。據瞭解,雖然齊白石並不缺少錢財,但他把畫賣出去後,都要把錢換成金子藏起來。齊白石的小兒子齊良末回憶,老人有錢了也不存銀行,東西都放在身邊,“我家院子裏有塊大木頭疙瘩,平時誰也不注意,就扔在院子裏,風吹雨淋日曬都沒事兒。後來有收破爛的過來,我媽一看這東西沒用,就想換點火柴。我爸正巧回來看見了,說,這不是我們家的嘛。人家說賣給我了,我爸說那不行,你回來,這個我不賣,我還有用呢。我爸把這木頭弄回來後,狠狠地罵了我媽一頓。他說這個你怎麼能賣?那裏頭藏着金條!原來,他是怕金條被別人拿走,才扔在不起眼的牆犄角里。”

大畫家齊白石軼事:“吝嗇”又大方也曾嘆物價之高 第2張

還有一件事情,也特別有趣。齊良末說,齊家老院曾年久失修,政府就說幫忙給弄弄,就讓人從上頭開始拆,“拆到牆半腰往下一點兒了,工人們就打了起來,原來那裏有金條出來了,是我爸在磚頭裏頭藏的。後來,他突然又想起可能底下還有什麼東西,就說你們都走吧,這房不修了。從此我們家那房就拆到這兒,底下沒再拆,就重新給恢復了。”

此外,齊白石還有個癖好也被人詬病爲“愛財”,那就是別人找他求畫,就得給錢,除非兩種情況:一是拿畫去請他修兩筆,二是徒弟給父母做壽請他畫祝壽的圖。齊良末分析原因說:“可能那時候他經濟上真的很拮据,他有兩家子人要養,家鄉那些親戚沒辦法了,常常會到北京來看他,臨走時再帶走點錢。”《白石老人自述》裏也有這樣的話:“我不希望發什麼財,得到一點潤筆的錢,就拿回家去,奉養老親,撫育妻子。只圖糊住了一家老小的嘴,於願已足。”

不過,有些時候,齊白石卻又大方得出奇,比如對來自湘潭的故人,甚至有的平生未曾謀面、但只要是來自他家鄉生活無着的人,他都會慷慨解囊。齊良末回憶:“除了自己至親的這些人,只要是湖南老家來的人,能夠說湖南話,能夠通報說自己是湖南什麼地方來的,可能沒錢回家了,不夠路費了,現在很艱難,我父親就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先請人家吃頓飯,然後拿出50塊錢來,給他做路費。那時候的50塊錢,除去北京到湖南的往返車費,還能剩餘好多。我親眼見過一個人,拿着我父親給的錢,手一直在那兒抖。”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