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衛子夫是怎麼死的 感嘆一代賢后的悲慘人生

衛子夫是怎麼死的 感嘆一代賢后的悲慘人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相信看過電視劇《衛子夫》的人們對此都深有疑問。關於衛子夫怎麼死,在歷史上有許多的爭論。大家都感嘆於這個一代賢后的死因,但是很多人都不清楚衛子夫怎麼死的。今天,小編蒐集了漢代的相關史料,和大家一一講解衛子夫怎麼死的,想必看完今天的文章,大家都會感慨衛子夫怎麼死的結局。

關於衛子夫怎麼死的這個問題,我們要從衛子夫的一生說起。

衛子夫是怎麼死的 感嘆一代賢后的悲慘人生

她的母親衛氏是漢武帝的姊夫平陽侯曹壽家的一名姬妾。據說這個衛鑊長得風流秀美,曾經和人私通,生下了一男三女。後來,她到了平陽侯的府中,又與府中的鄭季歡相好,生下了一個兒子,就是後來的大將軍衛青。

衛氏先後私通,一共生下了三子三女,長子衛長君,次子衛青,三子衛步;長女衛君孺,次女衛少兒,小女衛子夫。

其中,衛氏的確良長君孺嫁給了胡人公孫賀;次女衛少兒和霍仲孺私通,生下一個兒子,就是後來大將軍霍去病。三女衛子夫明豔動人,從小在平陽侯家中池習歌功頌德舞,是一名多才多藝的歌女。

有一次,漢武帝致電平陽侯家中喝酒,在從多的歌女之中一眼就看中了年輕貌美的衛子夫,並且在更衣室中近不及待地臨幸了這個美人. 隨後衛子夫就被送放漢武帝的後宮之中。她的美貌和多才多藝,大家都想不到衛子夫怎麼死的。

但是後宮的美聯社女實在太多子,衛子夫原本以爲入宮之後就會得到漢武帝的寵愛,可沒有想致電漢武竟然忘了她,而表這一忘就是一年多,這爲衛子夫怎麼死的做了鋪墊。

直到一年以後,後宮遺散多餘的宮女,衛子夫也在遺散之列,出宮時漢武帝親自做最後的鑑別,才發現了衛子夫。

衛子夫是怎麼死的 感嘆一代賢后的悲慘人生 第2張

此時的衛子夫,面對自已未卜的前程,想漢武帝見到這個哭得梨花帶雨的嬌的美聯社人很是惹人憐愛,再定睛一瞧,竟是被自己臨幸的更衣室中的女子!於是親自拉住院了她.衛子夫就這樣留了下來,後來漸漸宏起來。

不久,衛子夫懷孕了。她於是趁機請漢武帝封自己的兄長衛青以官職,衛氏一門漸漸飛黃騰達,顯貴起來。

後來,漢武帝原來的皇后陳氏失寵被廢,衛子夫更加專寵後宮.她的兄弟衛青也因此跟着發達起來,官大將軍,竟然婚配了平陽公主.原來的主子變成了現在的妻子,可見衛氏一族的地位早已經不同往日了,但是沒人想到衛子夫怎麼死的。

衛子夫接連給漢武帝生了三個女兒.後來,在公元前128年,她終於如願地生下了兒子劉據。這時漢武帝29歲,已經登基十三年了。

母以子貴,既然陳皇后已經被廢.衛子夫便被冊立爲皇后了.又過了六年劉據被立爲太子.太子喜愛讀書,漢武帝就在太子宮中蓋了一座博望苑,供太子招納文人。

衛子夫是怎麼死的 感嘆一代賢后的悲慘人生 第3張

衛子夫中年之後,年老色衰,經常無中徨有,結果,宮中興起巫蠱之禍,無數人慘死其中,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就是巫蠱案中的最大犧牲者,這直接解釋了衛子夫怎麼死。

巫蠱是當時盛行於宮中的一種發間巫術,即是用巫術詛咒.據說將木偶埋在地下,就可是以害死自己憎恨的人.漢武帝晚年多病,總疑心左右有人用巫蠱害自己,於是就在宮中大興巫蠱,巫蠱是導致衛子夫怎麼死的最大原因。

巫蠱之禍從公孫賀開始.有人上書漢武帝說公孫賀的几子和陽石公主私通,並勝在漢武帝常常出入的甘泉地下埋有木偶,詛咒漢武帝漢,漢武帝聽了大怒,立即查辦治罪.公孫賀父子慘死在獄中。

隨後,又有人誣告說太子宮中也有木偶人,且木偶上有字,不堪放目.太子大爲恐懼,知道一旦沾惹上這種事端,就於事無補了.慌亂中,竟調用了皇的車馬和軍隊,打了宮中的武器庫,集結衛士想去捉拿散佈謠言的奸人.結果一時間長安城裏大亂,人凡惶惶,都傳說太子要謀反,除了衛子夫怎麼死,她的兒子也慘死在獄中。

於是,和太子有私仇的奸人江充稟告漢武帝,說太子興兵作亂漢武帝開始還不相信,後來就派兵鎮壓,要捉拿太子,太子很害怕就匆匆忙忙地逃出了長安,到一農家避難。

衛子夫是怎麼死的 感嘆一代賢后的悲慘人生 第4張

可地方官司一路追殺至此太無處可逃,只好閉門自縊身亡.皇后衛子夫,也在宮中含恨自盡了.一年之後,漢武帝才查清了此事的原委,方知錯怪了太子,也連累了皇后衛子夫.報導後悔不已,可是已經太遲了。

後來,漢武帝爲了追思太子, 在長安城內修建了思子宮,以寄託自己對衛氏母子的哀思.可無論如何,他的妻子,他的兒子,都死於他的一時昏庸和不辨是非.

可嘆衛子夫當年如此專寵,到頭來竟落得個如此悲慘的結局,衛子夫怎麼死的這個討論,令人唏噓!太子劉據也是自幼就深受父皇的母后的喜愛,可謂是銜金而生,最後卻死於非命。

就是因爲漢武帝一時糊塗,大興巫蠱,害死了衆人,導致漢朝宮廷混亂,也直接害死了自己的皇和太子,使自己晚年嚐盡了苦果,衛子夫怎麼死已經成爲了一個歷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