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萬曆後宮的真正人生贏家,不是王恭妃也不是鄭貴妃

萬曆後宮的真正人生贏家,不是王恭妃也不是鄭貴妃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萬曆皇帝的後宮中,有兩個女人最出名,一個是王恭妃,一個是鄭貴妃。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王恭妃是太子朱常洛生母,原本也只是個默默無聞的小宮女,要不是萬曆帝臨幸了她懷上龍嗣,且生下的還是皇長子,恐怕王氏都不會在史書留下任何足跡。

鄭貴妃就不用多說了,萬曆皇帝最寵愛的妃子,甚至爲了她,打算廢長立幼,可惜沒能如願。萬曆駕崩後,鄭貴妃還搞出一系列事情,一心想要成爲後宮執掌者。

但實際來看,在萬曆的後宮,王恭妃與鄭貴妃都輸了,反而無子無寵的她纔是贏家。此人是誰,這話又從何說起呢?

萬曆後宮的真正人生贏家,不是王恭妃也不是鄭貴妃

良家女子

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留下訓示:

“凡天子及親王、後、妃、宮人等,必須選擇良家子女,以禮聘娶,不拘處所;勿受大臣進送,恐有奸計。但是娼妓不許狎近。”

所以明朝一直以來,在選妃方面都十分慎重,能不能入宮當妃子,相貌倒是其次,最主要是品行端正。而且僅她一個人品行好還不行,還要通過對其族人的調查,來判斷是否符合“良家女”這一點。

今天要說的這位主人公姓劉,她是陝縣上村(今河南省三門峽市湖濱區)人,祖父是個老實的生意人,從不佔人便宜,鄉里鄉親都十分尊敬他。劉氏的父親劉應節本爲錦衣衛千戶,後來因劉氏入宮爲妃,被提拔爲錦衣衛僉事。

從劉氏祖父這裏開始,就特別注重對子女的教育,因此劉應節也爲人忠厚善良、品德端正,劉氏母親也是良家女子。劉氏兄弟姐妹也秉承家風,其中劉氏的弟弟劉岱,在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後,率全家舉火自焚殉國,可謂忠烈之士。《明史》中用三個字概括劉氏爲人:

“性謹厚。”

由此可見,在這樣一個家族環境中長大的劉氏,的確符合“良家女”的條件。因此在萬曆六年,21歲的劉氏一路過關斬將,成爲最終的皇后候選人之一。按照慣例,最終脫穎而出的三位女子,會有一位被皇帝欽定爲皇后,而另外兩位一般都會冊封爲妃,甚至是貴妃。

與劉氏一同進入“決賽”的,還有王氏和楊氏。最後,王氏成爲萬曆帝的皇后,即孝端顯皇后王喜姐。楊氏被封爲宜妃,可惜兩年後便去世了,年僅20餘歲。劉氏被封爲昭妃,開啓了新的人生。

無子無寵

在這場選秀中,王皇后、劉昭妃和楊宜妃是勝出者,至於那些落選的秀女,會選出一部分留在宮中爲宮女,剩下的譴回故里。在留下來的宮女中,就有朱常洛的生母王氏,她當時被安排到皇太后的慈寧宮做事。

可以說,劉昭妃的起點比王恭妃高得多,可惜命運有時候偏偏捉弄人,一個毫不起眼的宮女,竟然生下皇長子,從而飛上枝頭,被封爲恭妃。而就在王恭妃生下皇長子朱常洛的同一年,朝廷備選九嬪,這次鄭氏殺出重圍,被封爲淑嬪。在此之後的四年裏,鄭氏逐步晉升爲德妃、貴妃、皇貴妃,寵冠後宮長達三十八年。

短短几年,萬曆後宮的形勢就出現大反轉。中宮皇后王喜姐無子,劉昭妃無子,楊宜妃又早逝,第一場選秀的三位勝出者,並沒能延續優勢。而原本人生無望的小宮女王氏,生下萬曆朝皇長子;後來居上的鄭貴妃,寵冠後宮的同時接連生下三子三女。

看似爲皇后與昭妃之間的“子嗣競爭”,沒想到王恭妃與鄭貴妃,卻成爲“國本之爭”的相關人物。不過,王皇后雖然無子,卻得到萬曆帝的尊重,穩居中宮之位。可劉昭妃就不同了,她既無子,也無寵。

在這種境況下,如果換成鄭貴妃,她一定想盡辦法獲得聖寵,但以劉昭妃的性格來說,她只能被迫接受無子無寵的生活。王皇后母儀天下,無子也不受影響;王恭妃雖不受寵,兒子卻是皇長子;鄭貴妃恃寵而驕,在後宮橫行霸道。沒辦法,劉昭妃只好安分守己,默默忍受着數不盡的獨孤日子。

時來運轉

萬曆二十九年春,皇長子朱常洛移居迎禧宮,十月被立爲皇太子。長達十五年的國本之爭,鄭貴妃輸了,他的兒子朱常洵沒能坐上儲位。

朱常洛成爲太子,看似最大贏家當屬其生母王恭妃,然而王恭妃一生悽慘,丈夫冷落、寵妃迫害、奴才欺凌,長期被幽禁,最後哭瞎雙眼,悲憤而終。說起來,王恭妃與鄭貴妃都不是贏家,無寵無子的劉昭妃纔是,怎麼說呢?

朱常洛一生坎坷,好不容易繼承了皇位,卻沒想到只做了一月天子。之後,他的長子朱由校繼承皇位,改元天啓。朱由校即位時僅16歲,還沒有成婚,因此朝廷決定即刻爲皇帝選妃。

但一般來說,冊封后妃之時,需要呈報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知曉。可朱由校的嫡祖母、生祖母,嫡母、生母都已去世,祖父萬曆帝后妃中地位最高的鄭皇貴妃,又是移宮案的參與者,得不到朝臣的支持。朱由校的養母李選侍,既參與移宮案,又是謀害朱由校生母的罪魁禍首,因此也不合適執掌太后璽。

萬曆後宮的真正人生贏家,不是王恭妃也不是鄭貴妃 第2張

這些人一個個被排除之後,唯一合適的人選,就只有資歷深,且溫厚賢淑的劉昭妃了。此時劉昭妃已64歲,終於迎來人生的高光時刻,被尊爲“宣懿太妃”,居慈寧宮,掌管皇太后印璽。朱由校在詔書中,更是直接稱呼宣懿太妃爲“皇祖母”。

朱由校即位後,寵信太監魏忠賢,縱容乳母客氏,魏、客二人狼狽爲奸,屢次迫害朱由校后妃。就連皇后張嫣,也因看不慣二人爲非作歹,多次在皇帝面前提起二人過失,還以皇后的身份親自懲處客氏,從而遭到魏、客二人的迫害,導致再也不能生育。

宣懿太妃深知魏、客二人不能惹,卻也不願與之同流合污,所以她既不巴結,也不與他們作對。如此一來,使得宣懿太妃又順利度過天啓一朝。

安度晚年

朱由校在位七年就駕崩了,年僅23歲。由於無子,皇位便由其弟信王朱由檢繼承。朱由檢與皇后周氏對宣懿太妃更是尊敬,史書記載:

“莊烈帝(朱由檢)禮事之如大母。”

“大母”在母系社會,指母親的母親;在父系社會,指父親的母親。足見朱由檢夫婦對宣懿太妃的尊敬,那麼爲何他們會如此尊敬宣懿太妃呢?

原來,當朱由檢還是信王的時候,執掌皇太后印璽的宣懿太妃,在信王遴選王妃事件中,堅持執行了自己的職權。當時朱由校的皇后張嫣,並不太看好周氏,認爲她太柔弱,可宣懿太妃卻說:

“今雖弱,後必長大。”

正是因爲宣懿太妃這七個字,決定了周氏信王妃的地位。後來朱由檢繼承皇位,周氏也就順理成章被冊立爲皇后。可以說,宣懿太妃是周皇后的恩人,後者又怎會不尊敬她呢?

因爲這一層關係,使得宣懿太妃與朱由檢夫婦十分親近,朱由檢只要有空,便會去拜見太妃。有一次,朱由檢在拜見時打起瞌睡,他醒後覺得這樣十分失禮,急忙解釋最近太累了,沒什麼時間休息纔會如此。沒想到太妃聽後心疼得哭了起來,史書記載:

“太妃爲之泣下。”

崇禎十五年,宣懿太妃劉氏薨逝,享年86歲,諡曰“宣懿康昭太妃”。就在其去世兩年後,李自成便攻陷了北京城。

劉昭妃這一生,總體看來過得很是平淡。萬曆時期,由於無子無寵,她在後宮顯得默默無聞;天啓時期,由於魏忠賢、客氏橫行無忌,她又只能明哲保身;崇禎時期,由於成就了帝后的美滿姻緣,使得她得到極大的尊敬,安享晚年。

之前筆者寫了清朝的婉貴太妃,她在乾隆朝也是無子無寵,可最後卻成爲乾隆最長壽的妃子,活到92歲壽終正寢。由此可見,無子無寵的后妃,並不見得就會悽慘過一生,關鍵還是看心態。

如果不甘心於此,那麼後半生註定很痛苦。如果知足常樂,即使不能像劉昭妃這般,幸運到可以掌管皇太后印璽,至少也能像婉貴太妃這般,在後世皇帝的尊敬中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