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歷史上的趙太后是一個怎樣的人?

歷史上的趙太后是一個怎樣的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統一中國以前這段歷史被稱之爲戰國,顧名思義,這段時間戰火不息,紛爭不斷,幾乎每一年都在打仗。因爲歷史的原因,這時候的女人是不上戰場的。從春秋到戰國,打仗可以獲得金錢、土地和爵位,爲家族和個人帶來最大的利益。又因爲打仗的都是男人的事情,因而從士民到大夫,再從諸侯到天子,獲取這些利益的是男子,相應的,掌握家國直至天下權力的也都是男子。由於長期處在戰爭環境當中,一旦戰爭失敗就會失去財產利益甚至整個國家,所以這家國王位的繼承者一般都是成年男子。這既是父系社會男權主義的觀念使然,也是戰爭環境自身需求的必然選擇。但社會從來都不會是以一種面孔出現在人們面前的,趙國就有這種例外。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歷史上的趙太后是一個怎樣的人?

(圖片與文章內容無關)

公元前266年,趙國的惠文王趙何死了,由於新即位的孝成王趙丹太小,國家實際上是由王太后執掌,這就是那個有名的趙太后,史稱惠文後。這個時間是秦昭襄王四十一年,也就是秦始皇的曾祖父執政的時候。這個時間看起來好像挺長的,實際上,由於秦始皇的祖父、父親執政時間都很短,所以,趙太后執政到秦王嬴政當王,前後只有二十年的時間。趙太后掌權,史書上有明確的記載。《史記·趙世家》記載的是:趙王剛剛即位,太后掌權。《戰國策》中那篇有名的篇章《觸龍說趙太后》說的是“太后新用事”,都說明她就是趙國實際上的女王。

孝成王元年(前265),秦國趁機攻打趙國,很快就攻下了三座城池。趙太后請求齊國出兵相救,齊王提出了一個條件,必須趙太后的小兒子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趙太后捨不得,大臣們極力勸阻不聽。勸的人多了,趙太后對左右人說:“有誰敢再說讓長安君去做人質的,我一定吐他一臉吐沫。”左師觸龍說他希望拜見太后,太后就怒氣衝衝地等着他。觸龍上殿後慢慢走上前去,到太后跟前道歉說:“老臣的腳有毛病,不能快走,很久沒有拜見太后了。私下裏因腳疾而寬恕自己,只擔心太后的身體欠佳,所以還是希望看看太后。”趙太后說:“我也只能靠車輦代步了。”觸龍說:“飲食該不會減少吧?”太后說:“靠喝點兒粥罷了。”觸龍說:“老臣最近很不想吃東西,就勉強散散步,每天走上三四里,漸漸地就喜歡吃東西了,身體也舒服些了。”太后說:“我可做不到啊。”說了這會兒話,太后的臉色稍微和緩了些。

觸龍說:“老臣有個兒子叫舒淇,年齡最小,不成才,可我已經衰老了,私下裏很疼愛他,我希望能讓他在宮中衛士中湊個數,來保衛王宮,因此冒死來向太守稟告。”太后說:“好吧。他幾歲了?”觸龍說:“十五歲了。年紀雖小,老臣想趁着沒死之前把他託付給您。”太后說:“男人也疼愛自己的小兒子嗎?”觸龍回答說:“比婦人家還要厲害。”太后笑着說到:“婦人家疼愛小兒子才特別厲害呢。”觸龍說:“老臣私下裏認爲您疼愛燕後勝過疼愛長安君。”太后說:“你錯了,我疼愛燕後遠不如疼愛長安君那樣厲害。”觸龍說:“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您送燕後出嫁時,在車下握着他的腳後跟,爲她掉眼淚,因爲想到他要遠嫁,也是感到傷心啊。燕後走了以後,並不是就不想她啊,祭祀時總要替她祝福,祈禱說:‘希望她不要被趕回來。’這難道不是替她做長遠打算,希望她的子孫世代爲王嗎?”太后說:“是的。”觸龍說:“從現在起,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推到趙國立國的時候,趙王子孫被封侯的,後繼有人嗎?”太后回答說:“沒有。”觸龍又問:“不只是趙國,就是其他諸侯的子孫,他們的後代還有在侯位上的嗎?”太后回答說:“我沒有聽說過。”他們當中遭禍早的,禍患就降到了自己身上;遭禍晚的,禍患就降到了子孫身上。難道國君封侯的就一定都不好嗎?只是因爲他們地位尊貴卻沒有功勳,俸祿豐厚卻沒有勞績,而且還擁有大量的貴重器物啊。如今您使長安君的地位很尊貴,又封給他肥沃的土地,給他很多貴重的器物,卻不讓他趁現在爲國家立功。有朝一日太后去世,長安君憑什麼在趙國站住腳呢?所以老臣認爲您替長安君的打算不夠長遠,所以說您疼愛長安君不如疼愛燕後。太后說:“是這樣,那就任憑你安排吧。”於是爲長安君準備了一百輛車子,送他到齊國做人質,齊國也出兵救趙。

這個故事幾乎是家喻戶曉,儘管重點在於敘說觸龍的勸諫說話藝術,但趙太后最終的開明大義,也不得不令人敬佩。

趙太后執政時間很短,兩年,但是她卻非常懂得治國理政之道。

齊國有使者來訪,書信還沒有打開,趙太后就問:“今年的收成好吧?百姓安居樂業吧?你們的大王身體好吧?”齊國使者很不高興,說:“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問好,您不先問大王狀況卻打聽年成、百姓,這有點兒先卑後尊吧?”趙太后回答說:“話不能這樣說,如果年成不好,百姓憑什麼繁衍生息?如果沒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稱王?豈有捨本逐末的道理?”這和孟子的“民爲重,社稷次之,君爲輕”的理論如出一轍。這是一種“民本”思想,就是在當今社會仍然有用。

趙太后在趙孝成王二年去世,執政兩年,此後不久就發生了長平之戰。假如這個惠文後能多活那麼幾年,趙國在長平會不會死那麼多士卒?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個惠文後是不是又是值得人們懷念?再聯繫到整個先秦時期,我們看到的都是男人在縱橫捭闔,女人要麼是“紅顏禍水”,要麼只是爲了生育而嫁人,像這樣執掌國柄的女子真是難得。而她們爲國家做出的貢獻,更是令人欽佩和感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