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劉細君爲什麼會被派去和親?她嫁到塞外後過着怎樣的生活?

劉細君爲什麼會被派去和親?她嫁到塞外後過着怎樣的生活?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烏孫公主,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在漢代,爲了與周邊的少數民族化干戈爲玉帛,朝廷常常採取和親的政策,即將皇室的公主或宮女嫁給少數民族的頭領,以聯姻的形式加強兩國之間的和睦友好關係。在許多出嫁的女子中,有兩個有詩傳世的女子,這就是烏孫公主和王昭君。烏孫公主是漢武帝時候的人,原名劉細君,沛(今江蘇沛縣東)人,比王昭君早生大約七十多年,是江都王劉建的女兒,故稱江都公主。元封年中,漢武帝爲聯合烏孫共同抗擊匈奴,便把劉細君作爲公主,嫁給烏孫王昆莫,江都公主便改稱爲烏孫公主。

劉細君爲什麼會被派去和親?她嫁到塞外後過着怎樣的生活?

早在漢景帝時張騫就曾建議:“現在烏孫強大了,可以多給他們些財物,讓他們返回故地,並以漢公主嫁給他們的首領做妻,結爲兄弟鄰邦,來抵制匈奴的侵擾。”這個建議當時沒有被採納,擱置起來。武帝即位後就令張騫帶了很多金銀珠寶、綢緞布匹、牛馬、土特產品等去說服烏孫昆莫。

烏孫人不懂漢禮。張騫見了昆莫,傳達了皇上的旨意,並把禮物送上,但烏孫王昆莫坐着不動,張騫有些羞惱,聲色嚴肅地說:“天子今天賞賜你這麼重的禮物如果不拜受,就請退回禮物吧。”昆莫這纔起來拜了兩拜。張騫又向昆莫提出:“你們如果肯歸附漢朝,並東遷故地,漢廷準備把一個公主嫁給你做夫人,並使烏孫與漢結爲兄弟,共同抗拒匈奴。”這時的昆莫已經年老了,由於體弱多病不能一人主政,尤其這樣的大事更是猶豫不決。當下暫留張騫居住,自己召集部衆商量。

烏孫大臣們平時不瞭解漢朝的強弱,加上歸附和親近匈奴好多年了,所以大多數人不願回故地。又恐怕與漢聯合,更使匈奴對烏孫忿恨,多招惹麻煩,所以商量了十多天也沒有結果。當時還有一個原因令昆莫確實左右爲難,不好決斷。原來昆莫共有十幾個兒子,太子早死,他臨終時哭着懇求昆莫,希望將來立自己的兒子軍須靡爲繼承者,昆莫很可憐太子,當面就應許了。可偏偏昆莫的中子最強健而且善於帶兵用將,官封大祿,現正在守衛邊防,手中有兵有權,他聽說太子病死了,就覺得憑自己的能力、才幹,王位的繼承人理應由他來接替。沒想到父親卻立孫子爲繼承人。

劉細君爲什麼會被派去和親?她嫁到塞外後過着怎樣的生活? 第2張

他大失所望,一氣之下就召集親信屬下,計劃攻打岑陬軍須靡,來奪取王位繼承權。昆莫聽到這個消息後很傷心,太子早死已讓他摧肝裂肺,立孫子爲繼承人,本是對太子的安慰,沒想到中子又鬧內訌,他實在有些承受不了。但立嗣的事既已確定,總得維護,不能出爾反爾,於是他趕忙分出一萬多騎兵給岑陬軍須靡,好讓他對付中子大祿的傷害。自己又調集一萬多騎兵作爲外圍,預防不測。這樣國中的兵力分成三部,無法統一管理。況且昆莫確實老了,萎靡不振,苟且偷安,哪還能集中精力管理國家大事。

張騫留了數十日並不見昆莫的回話,很有些着急,但也沒有什麼辦法,只好一邊等,一邊以這裏爲根據地,分別派出好幾個副使,到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國去宜傳漢朝的國力、國威,爭取和這些國家建立友好往來關係來共同箝制匈奴。又過了幾天,烏孫還是沒有商量出結果,昆莫只好派使者送張騫回國。

張騫與烏孫使者一同入朝,見了武帝,使者送上烏孫昆莫給武帝的幾十匹好馬,武帝看了很高興,命使者在長安多留些時日。使者在長安走了走,看了看,瞭解了漢朝的風情,看到漢朝確實富厚、強大,回去後就把所見所聞向烏孫大臣們作了介紹,這才堅定了烏孫與漢來往的信心。從此,雙方的交流更加頻繁。

匈奴聽到烏孫與漢來往密切,很是惱火烏孫,準備攻擊烏孫。再加上當時的漢使都是從烏孫出發纔到達大宛、月氏等地,使者經常往來不斷。匈奴眼看着就要孤立,所以,把所有的怨恨都指向烏孫,揚言一定要攻破烏孫。烏孫王國上下非常驚恐,趕快派使者帶着好馬作爲禮物,去漢朝聯絡,說願意接受漢朝以前提出的建議,娶漢公主爲妻,並與漢結爲兄弟鄰邦,共同抵禦匈奴。

劉細君爲什麼會被派去和親?她嫁到塞外後過着怎樣的生活? 第3張

上次漢主動派張騫出使烏孫,願結爲親戚,而烏孫沒有痛痛快快答應,武帝就有些不高興,今天事情緊急了才又找上門來,當然不能馬上答應。武帝見過烏孫使者,就召集衆臣商量對策,羣臣一致表示,應該與烏孫結爲兄弟鄰邦,但嫁公主的事應按漢朝的禮節,烏孫先拿來聘禮,然後才能送去公主。

於是烏孫以千匹馬作爲聘禮來娶漢公主,漢朝在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把江都王劉建的女兒細君嫁給烏孫昆莫爲妻。行前,皇上送了車輿、衣服、各種用品,還派去侍御、宦官、各類屬官幾百人隨細君公主同去烏孫,昆莫把細君公主封爲右夫人。匈奴聽到烏孫昆莫與漢和親,娶了漢公主爲妻,也送了一個女子給烏孫昆莫,昆莫不敢不接受,把她封爲左夫人。

細君公主到了烏孫後,因不習慣烏孫住帳篷的習俗,自己建宮室與她的侍奉、隨行人員單獨居住,逢節日時用漢朝的習俗置辦酒席,與昆莫會面,同時也把一些綢緞、服裝送給昆莫的那些姬妾。禮儀看起來很豐華,而實際上只是表面熱鬧。每當此時,公主看着那個年老昏聵、語言不同的老昆莫,心中的悲涼和酸楚之情都會油然而生。她想起了家鄉,想起了親人,想自已遠別鄉親,來到這荒涼的草原,整日看到的是牛羊駱駝和茫茫無邊的草地,聽到的是胡音蠻語和刺耳的北風的呼嘯,心裏的寂寞失落、悲楚傷痛無處訴說,無處發泄於是作了一曲悲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爲室兮旃爲牆,以肉爲食兮酪爲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爲黃鴿兮歸故鄉。

劉細君爲什麼會被派去和親?她嫁到塞外後過着怎樣的生活? 第4張

不久,這首詩就傳到了漢廷,武帝聽後非常憐憫細君公主,馬上派人去看望,並告訴專門負責的人,每隔一年就派專使去探望一次細君公主,順便帶些漢朝的帷帳、錦緞之類的物品贈送給她,以減少些思鄉之情又過了幾年,烏孫昆莫因爲年老不能再理國政了,準備把王位傳給他的孫子軍須靡。按照他們的風俗,繼承王位者要繼承前王的所有權利,包括居室、用品、姬妾等,這樣細君公主還得再做軍須靡的妻子。細君公主不能接受他們這種風俗,於是上書武帝訴說情況,武帝只好勸說細君,遵從他們的習慣,以漢室利益爲重。細君只好忍辱曲從,繼爲軍須靡的妻子。

細君公主死後,漢廷又把楚王戊的孫女解憂公主嫁給軍須靡爲妻。漢王朝雖以“和親”政策換取了邊疆的安寧,但卻犧牲了許多女子一生的幸福,造成她們青春葬送、終身遺憾的悲劇。細君公主的悲歌就充分地反映了這一點。“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表達了她對“家”也就是朝廷的抱怨之情,不顧女兒的幸福,遠嫁她到遙遠的天的另一方,難道朝廷不狠心嗎?託身於異國一個老邁昏聵的人,能可靠嗎?異國的風俗、異國的語言、居處飲食,都難以接受,每一點都令人思念故鄉,思念親人。可是一個封建社會的女子,有如牢籠中的一頭羊,只有遙望天空,希望變成一隻鴻鵠飛回家鄉,飛回父母身邊

劉細君爲什麼會被派去和親?她嫁到塞外後過着怎樣的生活? 第5張

劉細君的悲歌,字字淚,聲聲怨,其言如泣,其情可悲,讀了令人心酸催人淚下。詩歌七言六句,句句押韻,爲後代的七言詩從形式上作了嘗試,楚辭句式又加強了悲嘆的感情濃度。開張的韻調與壓抑的心情形成強烈對比,給人一種既放而不能、既抑而不忍的感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