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一個才貌雙全的絕世美人,戚夫人的情商到底如何?

一個才貌雙全的絕世美人,戚夫人的情商到底如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戚夫人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戚姬可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美人,不僅長得如花似玉,更有一身讓劉邦癡迷不已的才藝。

根據歷史記載,戚夫人擅跳“楚舞”以及“翹袖折腰”之舞,其舞姿優美異常,尤其是甩袖和折腰的動作,相當有技巧,角度與柔順程度把持的極好。戚夫人縱舞時,只見兩隻彩袖凌空飛旋,嬌軀翩轉,極具韻律美。

除了舞蹈方面,戚夫人在音律鼓瑟上也有很深的造詣。她的詩歌節奏分明,情感細膩,讓人情感融入其中,或開懷大笑或流連忘返。

戚夫人的出身也很高貴,歷史上雖然對於戚姬出身的記載寥寥無幾,只知道她出身於定陶戚氏家族,其父戚鰓乃是秦朝將領。不過隨着漢代文物《戚伯著碑》的出土,從中可以看出戚氏一族其實大有來頭,乃是姬姓周王室的後裔,其祖孫林父因有功受封於戚邑而得姓戚氏。

可以說,戚夫人既有富貴的出身又有才華與容貌,當真是一位絕世無雙的女子。劉邦寵愛戚夫人十餘年之久,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她的才華,每當劉邦征戰疲憊之時,都有戚夫人在旁悉心照顧,以歌舞洗滌劉邦疲倦的身心。

一個才貌雙全的絕世美人,戚夫人的情商到底如何?

正因如此,戚夫人在劉邦心中的地位遠超呂雉。可佔據如此優異局勢的戚夫人,爲何結局這麼悽慘呢?歸根結底,還是她自己咎由自取,乃是情商低的表現。

戚夫人爲了爲了讓兒子劉如意成爲太子,仗着劉邦對自己的寵愛,夜間就在枕前向劉邦哭訴(《資治通鑑》——“日夜啼哭,欲立其子代太子”)。這一行爲讓劉邦無法拒絕,打定主意要廢掉呂后之子劉盈的太子位,改立劉如意。也正是這個原因才導致了戚夫人與呂后完全對立。

不過從羣臣的態度中可以看出,他們基本都是支持劉盈的。根據《資治通鑑》中的記載,有三位重量級大臣反對劉邦的決定。如御史大夫周昌、博士叔孫通直面頂撞劉邦。至於另外一位留候張良,則是用更高明的策略幫助呂后保住了太子之位——給呂后出主意,請商山四皓(隱居的四位高人)輔佐太子。

見到有如高人輔佐太子,劉邦感慨太子“羽翼已成,難動矣”,最終打消了更換太子的念頭。對於這件事,《資治通鑑》認爲,劉邦並非僅僅因爲商山四皓纔打消改立太子的念頭,而是因爲劉邦知道這件事背後是張良出的主意,張良乃是劉邦最信任器重的人之一,再加上其他大臣的反對態度,劉邦自然不會因爲一個寵妃而與如此多的大臣們鬧翻。

他是一代帝王,自然懂得判斷形式。因此劉邦只能以商山四皓輔佐太子爲由,給自己找了個臺階下。而這件事也表明了一點:戚夫人在朝中除了劉邦再無助力,尤其是這次奪嫡爭鬥中敗北,也使得她與其他大臣交惡。

其實劉邦對這一點心知肚明,擔心自己百年之後戚夫人母子遭呂后報復,爲此劉邦馬不停蹄的開始給戚夫人安排了諸多後路。

就比如奪嫡事件剛過,劉邦就與戚夫人吟歌頌詩,劉邦唱到:“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劉邦除了歌唱之外,歌詞中其實還有另外一層含義:這件事我已經無可奈何了,你自己好自爲之吧!

有句俗語叫做“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這個時候戚夫人適當服個軟道個歉,再加上劉邦在中間做和事佬,事情總是有轉機的,即便無法冰釋前嫌,也能緩和一下關係吧。

可戚夫人偏不。

《資治通鑑》記載道:戚姬的宮殿原名叫做“養德宮”,此件事後,戚姬就將其改爲“魚藻宮”。“魚藻”一詞出自自詩經《小雅·魚藻》,代表着“魚戲藻之樂”,形容了周朝帝王與王后情感和睦聲色鼓樂的美好場景。

可戚夫人並非皇后,哪裏有資格用這個比喻?這更加加重了呂雉的厭惡之心。

不過劉邦還有其他的方法。

首先,劉邦讓劉如意遠離長安,去趙國做一個逍遙王爺。並且安排周昌爲趙國相國,暗地裏保護劉如意。

因爲在劉邦眼中,周昌爲人正直,必然會公事公辦,不會因爲之前反對劉邦改立太子之事而對劉如意產生偏見。另外,周昌在朝中聲望很高,連呂后都對他非常敬重,有周昌的幫助,呂雉不敢胡作非爲。

一個才貌雙全的絕世美人,戚夫人的情商到底如何? 第2張

劉邦知道劉盈心腸軟,於是就在《手敕太子文》中叮囑他要照顧好他們母女二人,當然,這段話自然也是給呂后看的。

聽到有人傳言“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時,劉邦就立刻派人將樊噲誅殺,一點不顧昔年樊噲爲其赴湯蹈火的恩情。劉邦此舉,目的就是爲了剪除呂雉的力量(樊噲是呂雉的妹夫),還有一層意思就是震懾,讓誰都不敢再有傷害戚夫人母女二人的念頭。

劉邦能爲戚夫人做的只有這四件事了,隨後便逝去了。

劉邦的這些挽救措施確實讓呂雉不敢太過分,後來呂雉只是將戚夫人囚禁在永巷,讓其做苦役。至於她的兒子劉如意,在趙國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呂雉心狠手辣,死在她手中的功臣有很多,甚至是很多人都是劉邦不忍心殺,最終被呂雉害死的。因此《史記》雲:“呂后爲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如此行事作風的呂后,對於這個差點威脅自己兒子地位的戚夫人,依舊能夠留其生路,並且對劉如意並未下手,可見呂雉已經算是手下留情了。

然而,戚夫人似乎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處境,依舊作出了一個極端低情商的行動。她在永巷感慨自己的遭遇,然後編唱了一首詩歌:

“子爲王,母爲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爲伍!相去三千里,當誰使告汝?”

從藝術角度上看,戚夫人的才藝確實非常高的,這首《戚夫人歌》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後四句,是最早的五言詩。讓人聽罷之後就能想到一個孤苦伶仃的弱女子遭到侮辱迫害的場景。與呂后惡毒的形象產生了強烈對比。

戚夫人的這首詩,似乎就是在說:我是一個遭毒婦迫害的弱女子,我有一個兒子爲王,誰能告訴他我在這裏受苦?

試想,呂后聽到這首詩會如何想?

自己的名聲必然遭到損害,更重要的是,這句話也給呂雉提了一個醒:我還有個兒子,能爲我報仇。

那麼,以呂后的狠辣程度,怎能容忍禍患?自己倒是無所謂,可兒子性格軟弱,說不定到時候就被他們算計了!那麼既然如此,何不斬草除根呢?

於是,呂雉就召集趙王劉如意來到長安,欲將其殺害。其中儘管有周昌以及劉盈的阻撓,也擋不住呂雉的殺心,最終劉如意被毒死,戚夫人也被做成人彘,下場極慘。

風華絕代的戚夫人最終落得如此下場,不得不令人感嘆。倘若戚夫人懂得收斂,或許也不會被做成人彘,她的兒子也很有可能依舊是一個逍遙王爺。結果卻因爲她的低情商,不僅害慘了自己,還連累的兒子。

《資治通鑑》對於很多人的結局以及事件都有過總結,比如說當霸王項羽自刎烏江前不肯渡江,隨後說道“天之亡我,我何渡爲!”,而司馬光就評價其爲“屈人者克,自屈者負。天曷故焉!”認爲項羽這只是在給自己的失敗找藉口罷了;再比如文章中間部分司馬光對請出商山四皓的分析。

可見《資治通鑑》對於歷史事件都有一個獨特的剖析,可司馬光對於戚夫人的結局卻並未過多解釋,可能是在司馬光看來戚夫人的行爲實在是令人無語,根本不屑去解釋了,之所以還記載她的事蹟,相比是將其當做反面教材的。

有點智商的人都能夠明白自己的處境,並且劉邦還給他安排了四條活路,可最終依舊落得這樣的結局,能夠怪誰呢?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