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王凌跟司馬懿之間是什麼關係?他是什麼結局

王凌跟司馬懿之間是什麼關係?他是什麼結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凌以爲司馬懿只是要他的權,其實司馬懿早都想好要他的命了,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平定王凌叛亂,是司馬懿生前做的最後一件重大的事情。叛亂被平定後,王凌被押送到曹魏都城洛陽的路上,本來王凌以爲司馬懿不會殺他,就想試探一下司馬懿到底有沒有這個意思,就問司馬懿要棺材釘,司馬懿真讓人給他了。王凌就知道了,司馬懿是不想給他活路了。所以,到項城的時候,王凌就服藥自殺了。

這是《三國志》裴注引用《魏略》的說法,之後又引用了幹寶《晉紀》的說法。幹寶留下的著作中,今天最著名的當然是《搜神記》,他對鬼神的事情記述得比較多,所以按照他的說法,是王凌在路過項城的時候,看到賈逵的廟,就對着賈逵的塑像說,賈逵啊,我王凌是大魏的忠臣,你如果在天有靈,一定知道。說完就自殺了。之後,司馬懿生病,經常夢到王凌、賈逵的鬼魂作祟,不久就死了。

幹寶晉紀曰:凌到項,見賈逵祠在水側,凌呼曰:“賈樑道,王凌固忠於魏之社稷者,唯爾有神,知之。”其年八月,太傅有疾,夢凌、逵爲癘,甚惡之,遂薨。

王凌跟司馬懿之間是什麼關係?他是什麼結局

就王凌自己來說,他自殺就是希望能夠罪止一人,不要殃及家人宗族,但司馬懿做得很絕。雖然王凌在淮南向司馬懿投降的時候,司馬懿還假惺惺的把他的節鉞、印綬都還給了他,裝作很尊重王凌的樣子。但是王凌死後,已經下葬了,朝廷還是在經過討論之後決定,要開棺戮屍,暴屍於市三日,然後“親土埋之”,也就是直接埋在土裏,不但沒有棺槨,而且連張草蓆都沒給,就直接埋在土裏了。

這時候的草爲朝廷朝廷已經經歷了高平陵之變,完全是司馬懿控制了,其他人當然是看司馬懿的眼色行事。如果司馬懿不想這麼做,其他人絕不敢提這個意見。既然有所謂的“朝議”,當然是爲了投合司馬懿的意思。

《三國志·王凌傳》:朝議鹹以爲春秋之義,齊崔杼、鄭歸生皆加追戮,陳屍斫棺,載在方策。凌、愚罪宜如舊典。乃發凌、愚冢,剖棺,暴屍於所近市三日,燒其印綬、朝服,親土埋之。

爲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爲司馬懿要做的是藉着王凌這個機會,儘可能徹底的剷除像王凌這樣仍然心存曹魏的勢力。所以,他把不僅把王凌開棺戮屍,其他相關的人也都一起夷三族,也就是斬草除根。王凌在起兵之前曾經和外甥兗州刺史令狐愚商量過,但還沒到王凌起兵,令狐愚就死了。王凌聯絡繼任的兗州刺史黃華一起發難,結果黃華向司馬懿告發了王凌。王凌被剖棺戮屍,早已經死了的令狐愚也未倖免。

爲什麼司馬懿這麼恨王凌,而且一定要斬草除根呢?裴注引用《魏氏春秋》做了一個解釋:

太傅嘗從容問蔣濟,濟曰:“凌文武俱贍,當今無雙。廣等志力,有美於父耳。”退而悔之,告所親曰:“吾此言,滅人門宗矣。”

其實王凌當初並沒有反對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曹爽,反而是支持的。所以,在司馬懿掌控曹魏政權後,還給王凌升官,從司空升遷爲太尉,假節鉞。這時候王凌駐守淮南,又有在芍陂之戰中擊敗東吳全琮率領的吳軍的功勞,外甥令狐愚又是兗州刺史,所以曹魏東南重兵都在王凌掌握之中。所以蔣濟稱讚他說,王凌文武雙全,天下無雙。

那麼從司馬懿的角度來看,這意味着什麼呢?雖然王凌生於172年,比司馬懿大七歲,但王凌的健康狀況比司馬懿要好。到發動叛亂的時候,王凌還沒有生病的跡象,而司馬懿實際上已經生病了,自治不久於世。王凌是曹魏元老重臣,又是宿將。司馬懿自然擔心,他死後,以他兒子司馬師的能耐,鬥不過王凌,所以他必須趁自己還在世,除掉王凌。

王凌早年和賈逵、司馬朗關係很好,都在曹操的司空府中共事。司馬朗死的早,賈逵死於公元228年,歷事曹操、曹丕和曹叡三朝,對曹氏有大功,所以才能得到建祠享受祭祀的待遇。司馬朗是王凌的哥哥,所以王凌和司馬懿其實也是很老的交情了,既是曹操府中的老同事,王凌也沒有反對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只是發現司馬懿有篡位意圖的時候,才起兵反對司馬懿。

王凌跟司馬懿之間是什麼關係?他是什麼結局 第2張

所以,在黃華告發之後,司馬懿力疾而起,率軍親征淮南,完全出乎王凌的意料。王凌看到司馬懿來了之後,就知道自己已經難逃失敗的命運,還特意寫信向司馬懿求饒說:“生我者父母,活我者子也。”這時候的王凌已經八十歲了,其實沒必要去洗求饒,之所以如此低聲下氣,當然是想保全子孫宗族。

因爲司馬懿出兵的時候先以朝廷名義下詔書赦免王凌,加上王凌自恃和司馬懿是舊交,所以並沒有負隅頑抗。在得到司馬懿允許投降的消息後,就自己乘小船向司馬懿投降了。但司馬懿卻讓他在淮河中間停船,王凌才知道司馬懿並不信任他,之前的下詔赦免之類都是爲了騙他。

凌既蒙赦,加怙舊好,不復自疑,徑乘小船自趣太傅。太傅使人逆止之,住船淮中,相去十餘丈。凌知見外,乃遙謂太傅曰:“卿直以折簡召我,我當敢不至邪?而乃引軍來乎!”太傅曰:“以卿非肯逐折簡者故也。”凌曰:“卿負我!”太傅曰:“我寧負卿,不負國家。”遂使人送來西。凌自知罪重,試索棺釘,以觀太傅意,太傅給之。凌行到項,夜呼掾屬與決曰:“行年八十,身名並滅邪!”遂自殺。

這就是說,對王凌來說,一方面以爲朝廷既然已經下詔赦免了他,那就不會把他怎麼樣,另一方面也是自以爲和司馬懿是多年老朋友,相信司馬懿會給他留條生路,從而選擇了放棄抵抗,面縛出降,結果卻發現自己被老朋友騙了。早知如此,王凌當然會和後來的毋丘儉、諸葛誕一樣,一面據城死守,一面向東吳求援,興許還可以拼一條生路。

雖然司馬懿用朝廷的名義把王凌定義爲叛亂,但王凌在起兵的時候的姿態很清楚,是反對司馬懿,而不是反對曹魏,也就是反司馬懿不反曹魏。而且他他廢黜的齊王芳在血緣上,比他想擁立的楚王彪要遠。司馬懿對此當然心知肚明,所以已經心中有愧。加上王凌本來可以選擇抵抗,卻被司馬懿誆騙,最後司馬懿又將王凌夷三族,斬草除根,就更加知道自己在道義上站不住腳了。

不過,相比後來司馬師誅殺夏侯玄、司馬昭弒殺皇帝曹髦,司馬懿雖然下手更加穩準狠,但在心底裏,還是知道自己道義上是有虧的,算是沒有完全良知泯滅。等到了司馬師、司馬昭,就連這點慚愧都沒有了。

王凌跟司馬懿之間是什麼關係?他是什麼結局 第3張

話反過來說,王凌也是幼稚。王凌的想法大概是,他起兵反對司馬懿只是要司馬懿放棄權力,並不是想要司馬懿的命,所以他覺得司馬懿應該跟他的想法是一樣的。但他大概沒想到,人和人的人品是有差別的,他要的是司馬懿的權,司馬懿早就想要他的命了。

問題在於,連這點覺悟都沒有,王凌怎麼救敢起兵反對司馬懿呢?這麼輕而易舉就放棄抵抗,難怪王凌要失敗,司馬懿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