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承乾已經當上大唐太子,爲什麼還要冒險謀反?

李承乾已經當上大唐太子,爲什麼還要冒險謀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李承乾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唐太宗歷來爲史學家們奉爲聖明之君,他勵精圖治,文韜武略,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

然而他的兒子們似乎沒有遺傳到他的良好基因,諸子多有不善,尤其是其長子李承乾。他年少聰敏,深得太宗喜愛,八歲時即被立爲太子,卻在17年後,因謀反被廢,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那麼,本已是太子的李承乾,爲何要冒險謀反呢?

李承乾已經當上大唐太子,爲什麼還要冒險謀反?

關於李承乾被廢的原因,歷代史學家早有研究。《舊唐書》中說"承乾之愚,聖父不能移也。"指出李承乾悲劇的原因是其個人的愚笨和頑固不化所造成的,後來大多數人也都接受這一觀點,認爲李承乾的謀反被廢,完全是他咎由自取的結果。英國學者霍華德·韋克斯勒卻認爲"隨着年齡的增長,對中國的朝廷官員來說,承乾的行爲顯得在某些方面不正常和有失體統;他可能是精神失常。"然而這些看法都有失偏頗,導致李承乾個人悲劇的原因,除了唐太宗對其教育上的失誤外,主要原因還是其在貞觀初年黨爭中的失敗。

實際上,李承乾並非愚笨之人,相反的,他"時年八歲,性聰敏,太宗甚愛之。"唐太宗評價他"中山王承乾,地居嫡長, 丰姿峻嶷, 仁孝純深, 業履昭茂, 早聞睿哲……可立承乾爲皇太子。"李承乾身爲嫡長子,又兼有諸多優良品德,很得太宗喜愛,很早便被立爲太子,唐太宗又對其進行了一系列的培養和教育。

李承乾已經當上大唐太子,爲什麼還要冒險謀反? 第2張

首先,是爲他選拔名師,貞觀四年(630年)七月,選拔了前朝名臣李剛任太子少師,御史大夫蕭瑀爲太子少傅,又選了名儒孔穎達爲太子右庶子,而李承乾對他的老師們也是敬重有加,師徒之間相處甚歡。其次,是對其政治能力的培養,貞觀四年(630年)五月,李承乾十二歲時,唐太宗下詔:"自今訟者,有經尚書省判不服,聽於東宮上啓,委太子裁決。若仍不服,然後聞奏。"即讓李承乾開始聽訟,有意培養他的行政能力,而李承乾的表現也讓唐太宗很滿意,直到貞觀九年(635年)唐高祖李淵去世時,唐太宗對這位太子都是持肯定態度的。

這一時期李承乾也有過失之處,他年紀漸長,貪玩的本性開始暴露,"好聲色,漫遊無度",然而太宗認爲卻是無傷大雅,是可以通過教育改正的。

然而,從貞觀十年(636年)開始,太宗對李承乾的態度開始有了變化,太子承乾本身患有足疾,行走艱難,當時的魏王李泰聲譽鵲起,太宗開始寵愛起李泰,李泰憑藉太宗的寵信和自身優勢,"潛懷奪嫡之計,折節下士以求聲譽",開始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此時的李承乾和太宗關係也開始惡化,太宗對他的猜忌也越來越深。

這樣的變化與李承乾的性格表現和太宗的教育是分不開的,李承乾由於跛腳,行動不便,本身性格就比較自卑,太宗對李泰的寵愛,以及殺害了他所寵愛的太常樂童稱心等做法,無疑對李承乾造成了影響。

太宗對李承乾的教育方式大多以批評爲主,對他的成績卻多有忽略,甚至給他選拔的輔臣也都是敢於"犯言直諫"型的,太宗爲了鼓勵他們勸諫,對於勸諫的大臣也都是有諫必賞,長期得不到肯定,對於李承乾的心理影響可想而知,以致他的行爲越加乖戾,到後來對於敢於提出尖銳意見的功臣,"往往遣人陰圖害之"。

李承乾已經當上大唐太子,爲什麼還要冒險謀反? 第3張

隨着魏王李泰的日益得寵和勢力的擴張,爲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李承乾坐不住了,開始和漢王李元昌、兵部尚書侯君集等人密謀攻打西宮。

貞觀十七年(643年),齊王李祐在齊州起兵造反,李承乾對他的衛士紇幹承基說:"我東宮的西牆,離大內只有二十步遠,齊王怎麼能比呢? "隨後,紇幹承基因齊王叛亂收到牽連,被捕入獄時,告發了此事,李承乾因此被貶爲百姓,流放黔州,後於貞觀十九年去世,死後太宗爲他停止朝會,並以國公之禮葬之。

李承乾本想以軍事政變的形式,除掉自己的競爭對手李泰,沒想到事情泄露,自己太子之位也保不住了,而魏王李泰雖然深得太宗寵愛,最終也沒能登上太子之位,反倒是晉王李治看似不爭不搶地撿了漏,登上了太子之位。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