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管叔鮮的名字是怎麼來的?他爲什麼不姓姬

管叔鮮的名字是怎麼來的?他爲什麼不姓姬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何姬昌兒子們的姓名看似都不是一個姓?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真實的歷史上,周文王與正妃太姒生子十人,分別是:伯邑考、武王姬發、管叔鮮、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鐸、成叔武、霍叔處、康叔封、冉季載。

你看到這十個人的名字,你會發現這好像不大對吧,爲什麼文王姬昌兒子們名字裏的姓氏都不一樣呢?

自古以來,華夏子孫以姓氏爲家族延續的標誌。姓名,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所以中國的許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爲區分氏族的特定標誌符號,如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中國上古時期著名的八姓:姬、姚、嬀、姒、姜、嬴、姞、妘。

管叔鮮的名字是怎麼來的?他爲什麼不姓姬

黃帝住姬水之濱,以姬爲姓,後來的五帝少昊、顓頊、嚳、堯、舜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契、周族的祖先農神后稷等,都是黃帝的後代。后稷承繼姬姓,他的後代建立了周朝。周初周天子姬發大封諸侯時,其中姬姓國53個。姬姓位於《百家姓》第297位,由姬姓演支出411個姓,再演化出來的姓氏更是數不勝數了。

周文王姓“姬”,周文王的兒子當然也都姓“姬”。長子伯邑考,姓姬,名考,也叫姬考,“伯”是伯(孟)、仲、叔、季兄弟姊妹的長幼順序的排序,“伯” 或 “孟”爲最長,“季”爲最幼,伯邑考被封了個官就是“邑”,最後的“考”纔是他的“名”,所以他叫伯邑考。

管叔鮮,姬姓,名鮮,周文王姬昌與太姒所生第三子,他是周朝諸侯國管國國君。因受封管國,又排行老三,故稱管叔鮮。

周公旦,姓姬,名旦,氏號爲周,爵位爲公,故稱周公旦,因排行第四,按照伯(孟)、仲、叔、季的排序,周公旦也稱“叔旦”。

管叔鮮的名字是怎麼來的?他爲什麼不姓姬 第2張

文王的其他幾位兒子姓名也以此類推,他們的姓名中看似不姓姬,其實卻都是姓“姬”。之所以會有這種誤解,那是因爲我們以現代人對姓名的理解和古代人不一樣。

《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爲二,男子稱氏,妊人(女子)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姓所以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三代之後,姓氏合而爲一,皆所以別婚姻而以地望明貴賤。注“貴者有氏”: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如智姓),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絕祀,無國無之。姓和氏,是人類進步的兩個階段、是文明的產物。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