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陵李廣利能力不差,爲何無法和衛青霍去病相比?

李陵李廣利能力不差,爲何無法和衛青霍去病相比?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1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霍去病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衛青之前匈奴人對高潮大戰,損失可以說達到千人級的很少,但是經常毀滅漢朝城池,屠殺百姓,衛青以後對匈奴萬人級的大戰經常發生。匈奴人終於耗不過漢朝開始遠離漢朝邊境,然後漢朝開始對匈奴人遠征,開始戰略進攻。衛霍確實是天才,他們的天才並不需要用四千對戰四萬來證明。霍去病的天才在他成名戰斬首虜二千二十八級就奠定了。李廣是個典型的中原作戰,守城攻城都可以,但是問題在於你後面對的匈奴可不是中原作戰,需要高機動性,這點李廣到死都沒能明白。次次迷路先不說,畢竟像衛霍那種天生自帶gps的不好比,問題是李廣曾經對上過匈奴主力結果敗了。這大概也是武帝不願意讓李廣再次面對匈奴主力的一個原因,衛青其實沒做錯啥,就算有私心,也是武帝指示在前,衛青最多就是利用了一下這個機會

李陵李廣利能力不差,爲何無法和衛青霍去病相比?

李廣利能力有限,跟衛青、霍去病這兩個外戚實在沒法比。本來按作戰計劃,李廣利率主力,公孫傲、路博德各率一路迂迴包抄。剛開始李廣利贏了一陣,斬首萬餘,可能就有點飄了,隨後被匈奴主力打敗。回去的路上正好撞上了李陵這隻偵查小分隊,由於李陵絆住了匈奴主力,另兩路軍鬼影子都沒看到,只能回去。李陵見匈奴軍殺來,迅速退至兩山之間谷地,以戰車結陣,外置戟、盾,內設弓、弩(當時的漢弩比匈奴的弓箭射程遠)。匈奴久攻不下,匈奴單于調左右兩翼大軍助陣,總軍力八萬餘人,相當於當年衛青遠征時候匈奴主力了。

這等於是匈奴豁出去了用全部家當去打李陵了。要不是李陵軍中有人頂不住糖衣炮彈的誘惑背叛了他,李陵還可能殺回去了。所以李陵投降後,匈奴對他特別好。漢武帝,他何止偏袒,簡直就是偏袒,爲了維護李廣利,連爲李陵求情的司馬遷都遷怒了,可能聽說李陵還幫匈奴練兵也是一部分原因(儘管後來證明是誤會)。其次,李廣利的主力部隊失利讓他很生氣(主力部隊的戰績既然比不過一支探路的偵察兵)。

李陵李廣利能力不差,爲何無法和衛青霍去病相比? 第2張

李廣有什麼戰功可以封侯?每次自己損失比殺傷還高,總是在重要關頭迷路。如果最後漠北一戰,李廣不迷路,趕上決戰,還是可以跟隨大部隊封侯,可惜他又迷路,而且分給李廣的任務是截擊匈奴單于逃跑的後路,結果他沒趕上,衛青帶大部隊追了一天一夜,最終還是讓單于跑了。李廣個人武功高強,但性格就不適合幹統帥,做事不仔細,沒有大局觀,而且李廣治軍鬆散,部隊沒有戰鬥力,幾次都是全軍覆沒。李蔡其實是個很有能力的人,他當丞相的時候,漢朝一改公孫弘時期做事拖沓的作風,煥發勃勃生機,只可惜漢武帝這個人太專權,對於有能力的丞相一直就很警惕,再加上李蔡後面有關隴勢力,所以最後殺了李蔡。至於李陵,說實話漢武帝倒是按法律辦事,至於聽到公孫敖的謠言誤導,那是另一回事,當時也沒法求證(況且很有可能謠言就是匈奴故意放出來,斷了李陵回漢的念頭,畢竟趙破奴曾經就逃回了漢朝)。

西漢那時候投降本來就不被風氣和法律認可,要是開了原諒投降的口子,哪個投降的都可以說我是力戰不逮我沒在敵營是搞間諜戰。趙破奴李廣也被匈奴抓走過,可是人家沒投降,人家自己想辦法跑回來了,朝廷還是接着用。李陵確實也是運氣不好,被抓之後傳到漢武帝耳朵裏的都是李陵幫助匈奴練兵什麼的,漢武帝於是殺了他家人,對於朝廷來說我知道的只有你現在是陷在匈奴了,在幹啥想什麼我都不知道,現在聽到消息又是說你叛國,也就按常規處置了。這事很難去苛責誰,漢武帝草率了點但也應該不是故意殺人。李陵最大的錯誤就是他的戰績太好,與之對比顯示了主力李廣利的無能,也讓任命李廣利的漢武帝很沒有面子,大大得罪了漢武帝和李廣利,因此李陵就是最好的替罪羊。

李陵罪過不在於他投降,而是在他是一個根本不合格的將帥,以步兵打騎兵不是不可以,無論在他之前還是之後,都有步兵戰勝騎兵的戰例,但是無論戰勝還是保全自身,你都必須有機動能力,也就是說,要有馬,你打贏了,追擊殘敵,要馬,打輸了逃命,還是要馬,你跟漢武帝說不要馬也能贏,這不是扯淡麼?最後事實也擺那裏了,被人圍得死死的,連跑都跑不了,就這敗仗,八成就是個下獄死的結果。他爺爺李廣也一樣,個人能力優秀,但帶兵散漫,沒有紀律性,作爲衝鋒的將領也許是合格的,但是獨領一軍基本上就要糟糕,程不識當年早就對他有很透徹的評價了,結果司馬遷還以爲是誇李廣呢。打一次勝仗,可以說是運氣,但是常勝,那就不是運氣了,同理,打一次敗仗,也可以說是運氣,但是每次都打敗仗,那就是指揮能力有缺陷了。所謂的衛青霍去病運氣好,李廣運氣差,不過是後面的無能文人腦補而已。

李陵李廣利能力不差,爲何無法和衛青霍去病相比? 第3張

小編認爲:李廣和同時期的程不識對比是典型的治軍不嚴。七國之亂的時候,還接受了樑國的將軍印,在削藩的背景下,算是極大的政治錯誤了。史記的記載上,李廣打仗不是大勝就是慘敗。如果說沒有封侯,前期是有政治錯誤,後期就是純粹的無功可封。老是有人說李廣運氣不好,一次迷路可以原諒,兩次迷路運氣不好,每次都迷路還賴運氣的了。一個站錯隊伍的將軍,不但沒有死,反而能夠一次次的獲得機會,這是何等的受人看重,可惜自己不爭氣,屢戰屢敗,有什麼好惋惜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