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管仲流落魯國的時候爲什麼會那麼害怕施伯?

管仲流落魯國的時候爲什麼會那麼害怕施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管仲流落魯國的時候,曾經害怕過一個人,他的名字叫施伯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管仲是天縱奇才,是春秋戰國時代第一個最厲害的謀臣,齊桓公能夠稱霸諸侯很大程度上都跟管仲有關。只是就是這樣一個人物,當年流落魯國的時候,還曾害怕過一個人。那麼他是誰呢?正是魯莊公身邊的謀臣施伯。

當年魯桓公在齊國爲齊襄公暗殺,派人到魯國報喪之時,魯國就有衆多朝臣以國君在異國身死爲恥辱,試圖以戎車三百乘征伐齊國,而施伯則是認爲魯桓公之死充滿疑點,更重要的是齊襄公與文姜之間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本身就是曖昧之事,要是魯國大起三軍,本來一件家裏的羞恥事就搞得人盡皆知,對魯桓公乃至魯國的聲譽都有損,因此施伯不同意攻伐齊國,只是要讓齊國誅殺兇手彭生,以緩和齊國與魯國之間的關係。

施伯此時在魯國官位尚且不高,但在緩和齊魯外交關係穩固魯國朝局上,施伯是有功勞的。此時朝中尚有公子慶父、公子牙、季友等人,這三人即爲後來叱吒魯國政壇的三桓家族第一代,也都是不可小視的人物,因此魯莊公能夠順利即位本身不容易。而魯莊公即位之時,對這位施伯的態度,並不算如何親近,不過拜了個上士之職。

管仲流落魯國的時候爲什麼會那麼害怕施伯?

《孟子》:“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這即是說,上士的官銜還在下大夫之下。縱觀整個春秋戰國,那些上中下大夫們是相當活躍的,而所謂上中下士們則少有在主要舞臺出現的。而這位施伯顯然就是相當重要。當魯莊公剛剛即位,即面對齊國邀請魯國主持齊國與周天子聯姻之事,這是個燙手事。

對魯莊公而言,魯國前任國君死在齊國,本身就是怪事。魯國朝堂對此事多有看法,但在施伯策略之下,齊魯之間矛盾有所緩和。對是否主持周齊聯姻,朝中多認爲是辭之則逆王命,不辭則貽笑於人。而在施伯看來,這場聯姻之事,魯國人是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那麼魯國要去就正兒八經地去,還要爲魯國解脫掉三大恥辱。

施伯看來,魯國爲齊迎婚,有三大恥辱,一是魯桓公死在齊國,二是魯桓公死了文姜卻滯留齊國,三是魯莊公處服喪期間卻要爲齊國主持婚禮。因此,施伯提出了三種解決辦法,一是魯莊公新即位,那時候的諸侯國君即位,都要得到周天子的認可才能名正言順,魯莊公藉此機會正好請命於周,則可正名。二是魯莊公以禮迎接母親文姜歸國,就能成國君之孝道。三是以在喪期爲由,安排魯國上大夫親自送王姬到齊國。如此一來,三大恥辱皆可盡免。

而當齊襄公被弒,齊國派人到魯國迎接公子糾歸國。此時之施伯則是認爲“齊魯互爲強弱,齊之無君,魯之利也。請勿動,以觀其變”,這是以不變應萬變,想的是以逸待勞之策,即便是公子小白順利歸國即位,魯國人也能保得公子糾,其後聯合諸國,以齊國不尊嫡長子繼承製爲由,率領聯軍攻打齊國,這就比一個魯國跟齊國對抗上,勝算要多得多。可惜的是魯莊公求利,帶着大軍就去送公子糾歸國,結果遭到了慘敗。

管仲流落魯國的時候爲什麼會那麼害怕施伯? 第2張

此事之後,施伯之才爲衆所知,即便魯莊公也加強與施伯之溝通。在齊國鮑叔牙派人到魯國來要管仲之時,施伯提出了兩大決策,一是誘降管仲,二是殺掉管仲。管仲降魯國,服務魯君,則爲魯國之福,管仲要回齊國,魯國則要殺掉他。如此一來,齊國少了管仲,整個春秋史恐怕也要改寫。在施伯看來,管仲是“天下奇才,若不死,必大用於齊,必霸天下,魯自此奉奔走矣”。只是魯莊公或是受齊國之惑,再一次地放走了管仲。

魯莊公昏惑,但管仲不昏。管仲在迴歸齊國之檻車中,就認爲必須要快馬加鞭,才能逃脫生天,書中說的是“誠恐施伯智士,雖然釋放,倘或翻悔,重複追還,吾命休矣”,遂是催促馬車伕馬不停歇的回到了齊國,終究是逃脫了施伯的追殺。其後齊國拜管仲爲相,魯莊公大發感嘆:“悔不從施伯之言,反爲孺子所欺”,不過事後諸葛,多說無益。

管仲流落魯國的時候爲什麼會那麼害怕施伯? 第3張

其後施伯多半是對魯莊公已是死心,朝堂之中便是少再有良策,只有遭到重大危機之時,施伯纔會舉薦良才,以度難關,比如齊國派遣大軍攻打魯國之時,正是施伯舉薦了曹劌出戰,才保得魯國邊境平安。可見施伯既善外交,又懂策略,還會識人,即便是在齊國,也至少個鮑叔牙般的人物,但施伯舉薦的曹劌,打敗了齊國的鮑叔牙的大軍,可見施伯之才能,當可在鮑叔牙之上,所以管仲害怕施伯,也就是理所當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