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郭子儀最後能得以善終,是怎麼做到的?

郭子儀最後能得以善終,是怎麼做到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古伴君如伴虎,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本站小編一起看下去。

郭子儀(691—781年),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父親郭敬之,曾任刺史。他不僅長相魁梧、面貌英俊,就是現在流行語所說的帥呆了酷斃了,還是一個剛強勇敢、公正無私之人,在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做過官。據傳他遇難時李白救過他,爾後兩人相交爲友。後世人評價他是中國古代最有出息的武狀元。

這位“四朝元老”做人當官到了這種份上,有啥祕訣呢?

(一)治軍有方 深得人心

郭子儀從軍幾十年,是個屢打勝仗,善打硬仗,即使面臨危險也能夠設法轉危爲安的軍事統帥,他靠的就是治軍有方,深得人心。每次作戰前,他都要認真謀劃做好安排,危急關頭總是身先士卒衝鋒在前撤退在後。和將士同甘共苦,與他們同吃同宿,不搞特殊化。

打了勝仗朝廷有獎勵,他總是按功勞大小分配,從不個人去貪功。有啥過失,他總是主動承擔責任從不推諉,想方設法妥善處理。他嚴格執行軍紀,對事不對人。他所率領的部隊將士,都以對父母般聽他的話,願意拼出死力爲他效力。他還十分重視在實際工作和戰鬥中培養人才,先後提拔了60多名部下,後來有至將相。

據史載,郭子儀功勳蓋世,威震四方,久而久之,連敵人和亂臣賊子都折服他。吐蕃和回紇稱他爲神人,一聽說他率領大軍出戰,皆望風而逃,真格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安史之亂後,大唐王朝逐步走下坡路,國內社會不太穩定,有些地方的掌權人總是挖空心思撈實惠,動不動就想動粗滋事。節度使田承嗣圖謀不軌,有想造反打算,郭子儀奉詔派員前去調查。田承嗣面向西方下跪說,我膝蓋不下跪多年了,如今我要向郭公下跪,發誓決不背叛朝廷。

李靈曜盤踞汴州時,不管公私財物只要經過此地,一律扣留自用,但對郭子儀部隊的糧餉、武器等,他不僅不敢掠奪,還派兵護送出境。

(二)不居功自傲 忠於朝廷

郭子儀最後能得以善終,是怎麼做到的?

郭子儀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在征戰中度過的。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史稱的“安史之亂”從此開始。郭子儀即以朔方節度使的身份參與平叛戰爭,屢立戰功。唐肅宗登基後收復兩京,主要的依靠力量就是郭子儀的朔方軍。平定安史之亂後,郭子儀先後領軍鎮守河中、邠州,捍衛京師。雖然兵少將寡,但抵擋住了敵人的來侵,確保了京師的安全,使得關中老百姓免受敵人塗炭。史書上誇郭子儀,“天下以其身爲安危殆30年”。

安史之亂後,不少節度使由於手握重兵,對朝廷貌合神離,拒不聽令,爲非作歹欺壓老百姓。郭子儀雖然權力大,臣民都很擁護他,但是他從來不以此爲資本,去要挾朝廷,謀取私利。相反他始終忠於朝廷,別無二心,只要皇上有令,他百折不扣地堅決執行,毫無半點猶豫。

當時朝廷是宦官專權,郭子儀是個資深大功臣,爲了避免樹大招風引來的麻煩,他不僅嚴於律己,還不計較個人榮辱,甚至犧牲個人利益。祖墳被盜在古代是個很嚴重的事情。郭子儀父親的陵墓被盜了,人們都懷疑是宦官魚朝恩悄悄指派手下人乾的,但官府沒有捕獲到強盜,不能口說無憑。

郭子儀從外地回京,朝廷內外都很緊張,不少人估計他不會善罷甘休,弄得不好要發生政變。但時任皇帝唐代宗給他說起此事,他卻流着淚說,自己長期帶兵,以前對兵士約束不嚴,曾發生過部衆盜掘墳墓的事,這次父親的墳墓被盜了,是對自己的報應啊!與誰都無關。雖然魚朝恩之流屢進他的讒言,橫加誹謗,由於他爲人坦蕩,忠於朝廷,每次都化險爲夷,因此能夠永保功名,長壽而終。

(三)嚴格要求 不徇私情

唐代宗駕崩,遺詔郭子儀在三天的治喪期間代理朝政,郭子儀奉命入朝。按照慣例,在先皇的治喪期間嚴禁殺生。郭子儀的本家仗着同宗族的關係偷偷地殺了一隻羊,掌管宮中和京城警衛的左金吾準備把這事報告給唐德宗,郭子儀知道後對左金吾表示感謝,並立即嚴懲了那個本家。

郭子儀最後能得以善終,是怎麼做到的? 第2張

郭子儀有八子七婿,他們都在朝內做官,算起來子孫有數十人,家族人丁興旺喲。估摸本人年紀大了,偶爾老眼昏花,某個孫子來向他請安,他有時一下子還分辨不出來。

郭子儀對家人的要求是很嚴格的,那次慶賀郭子儀七十大壽,兒子郭暖的妻子昇平公主沒有按時到場。這兒媳的身份特殊,平時就驕橫慣了。派人把她催來後,她還一副不在意的樣子。臉上掛不住的郭暖打了她兩個耳刮子,說道:不要以爲你老爸是皇上,我老爸還不想當這個皇上呢!昇平公主不依不饒大鬧起來。兒子說這種話是犯上啊,郭子儀不由兒子分辨,用繩子捆起來押到皇上那兒去請罪。皇上寬宏大量,原諒了兒子郭暖,郭子儀謝過皇上,回家後把兒子郭暖痛打一頓才了結。

文末補白:建中二年(781年)郭子儀去世,享年85歲。死後被追封爲太師,陪葬在唐肅宗陵旁。按唐代制度,郭子儀的墳高爲一丈八尺,葬時破格增加一丈,爲二丈八尺,這是一般大臣身後難以獲得的榮譽,也是對他評價“功高主不疑權重人不嫉”的最好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