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司馬懿既然已經看穿了空城計 司馬懿爲什麼還要撤軍

司馬懿既然已經看穿了空城計 司馬懿爲什麼還要撤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司馬懿早已看出了空城計,爲何還要撤軍?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看一看。

“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唐詩《蜀相》中,大詩人杜甫用這兩句詩表達自己對三國名相諸葛亮的讚美和敬佩之情。

諸葛亮曾是一介布衣,在窮鄉僻壤避世隱居。後來在劉備堅持不懈地盛邀之下,他才終於出山,拜在劉備麾下。從此以後,他鞠躬盡瘁,殫精竭慮,全身心地撲在蜀國大業上。

說起諸葛亮,我國正史和野史中有很多關於他的傳說。赤壁之戰大敗曹操,蜀魏之戰大罵王司徒,七擒孟獲收爲己用等等典故,都體現了他超羣的智慧和非凡的膽識,尤其是空城計的故事,堪稱兩大軍事謀略家的終極博弈。

司馬懿既然已經看穿了空城計 司馬懿爲什麼還要撤軍

正如後人所加,諸葛亮使用空城計擺了司馬懿一道,成功帶領全城將士百姓轉危爲安。可是,混跡官場多年的“老油條”司馬懿真的看不出其中的種種端倪嗎?或許,他早已看出了空城計,但他爲何依舊選擇撤軍?

對此,諸葛亮曾說過一句話:“他若不撤兵,必死無疑!”那麼,面對諸葛亮精心佈下的空城計,司馬懿究竟是怎麼想的呢?

司馬懿:魏國權臣,深得重用

諸葛亮的盛名,世人皆知。當年,周瑜因爲嫉妒他的才華,鬱結於心,曾說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毋庸置疑,諸葛亮才華出衆,足智多謀,以至於世人將他評爲三國時期最聰明的謀士。

實際上,當時出名的謀士還有很多,郭嘉、荀彧、龐統、徐庶,司馬懿等。尤其是司馬懿,他的才華與諸葛亮幾乎不相上下。

司馬懿,是三國時期曹魏重臣。早年間,他因支持曹操稱帝而得到了曹操的信任。後來,司馬懿被冊封爲太子中庶子,負責教導曹丕。公元220年,曹魏建國,司馬懿他以開國大臣的身份成爲新帝最器重,最信賴的人。

諸葛亮:臨危不懼,化險爲夷

那時,魏蜀吳三國稱霸,國與國之間有時互不干擾,有時又紛爭不斷。司馬懿和諸葛亮分別效忠於曹魏和蜀漢。所以,二人不可避免地會打交道,其中,最有名的一次非空城計莫屬了。

司馬懿既然已經看穿了空城計 司馬懿爲什麼還要撤軍 第2張

諸葛亮率軍北伐時,曾任命手下愛將馬謖鎮守街亭。但馬謖此人好大喜功,做事武斷,爲了多立軍功,竟然公然違抗諸葛亮的命令,放棄水源,將部隊駐紮在南山之上。

他的這一舉動正中魏國將領張郃的下懷。待到馬謖上了南山,眼疾手快地張郃迅速切斷馬謖部隊的取水之路,並發動進攻。直到部隊被打得潰不成軍,馬謖才知道自己違抗諸葛丞相的軍令導致了怎樣嚴重的後果。

街亭的失守也讓諸葛亮的北伐被迫夭折,只得返回一千多裏之外的漢中整頓。爲了給蜀國百姓一個交代,諸葛亮忍痛將馬謖等違反軍紀的將領處死。於是,就有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典故。

馬謖雖然死了,但他留下的爛攤子還得有人收拾。諸葛亮不得不從失去愛將的悲痛中振作起來,處理後續問題。正當諸葛亮焦頭爛額之際,司馬懿聽聞馬謖兵敗,他乘勝追擊,帶着15萬人馬來到了諸葛亮駐紮的西城,意欲將其擒獲。

若是在平時,諸葛亮一定毫不畏懼,直接應戰。可是現在城中只有5000兵力,其中有一半還去到城外運糧草去了。此時城中,只有十幾個文臣和兩千多兵力,還有幾百個手無寸鐵的老百姓。

聽到司馬懿帶重兵前來圍剿,西城中的衆人都亂了馬腳,大家都想逃出城外,博得一線生機。可是,此刻城,下場只有一個,那就是死。諸葛亮苦思冥想,終於想到一個良計——空城計。

在他的安排下,城裏的軍旗全部被收起來了,士兵們原地鎮守,伺機而動,遇見不配合的百姓和叛軍一律斬首!西城的四個城門也全部打開,幾十名士兵喬裝成平民百姓自如地出入城門。

諸葛亮則沐浴更衣,換上了一身新衣服,披上珍貴的大氅,坐在端坐在城樓上,悠閒地彈起了琴,當司馬懿軍隊趕到西城時,他所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寧靜安詳的畫面。司馬懿生性多疑。看着眼前的一切,他覺得非常奇怪。

不是說馬謖兵敗時已經損失了蜀漢的大部分兵力嗎?怎麼諸葛亮竟然如此“心大”,竟然還有心情撫琴?難道,他還留了後手?懷着這樣的疑問司馬懿決定按兵不動,靜靜觀察。

司馬懿既然已經看穿了空城計 司馬懿爲什麼還要撤軍 第3張

可是,他的兒子司馬昭卻等不及了:“父親,此時諸葛亮的手中一定沒有多少兵力。這都是他一手營造的假象,爲的就是迷惑我們,進而版保全自己!”

聽到兒子這樣說,司馬懿微微點頭,其實他也看出了破綻。緊接着司馬昭又說:“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父親,就讓我率領一支部隊殺進城去,斬下諸葛亮的項上人頭!”

司馬昭說罷,司馬懿不再沉思,連忙厲聲制止:“萬萬不可!我與諸葛亮打交道已經好多年,我都不敢妄言能參透他的意圖,你個年輕人怎敢貿然進攻?”

撤兵不戰:實則大有考量

司馬懿擡頭看了看城樓上的諸葛亮,又說道:“諸葛亮爲人謹慎,詭計多端,你萬一你進城後恰好中了他的圈套該如何是好?”在父親的勸誡之下,司馬昭只能心不甘情不願地放棄進攻。

其實,聰明如司馬懿怎麼會看不出諸葛亮的計謀呢?只不過,他有自己的考量。一方面,諸葛亮是蜀漢的丞相,若此時貿然進城,將其俘獲,那麼蜀漢內部一定會焦急萬分,甚至會出兵征討曹魏。

到時候,蜀魏兩國交戰,那麼坐享漁翁之利的就會是吳國。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一定不能點燃蜀魏之間的導火索。

司馬懿既然已經看穿了空城計 司馬懿爲什麼還要撤軍 第4張

另一方面,司馬家族在魏朝中的地位十分尷尬。雖說司馬懿是開國大臣,歷任皇帝都對他禮遇三分。可是,身爲臣子,最怕的就是功高蓋主,引起皇上的猜忌。

所以此時,是否攻入西城的這個決定,他不能自己做主。否則,被朝中衆臣口誅筆伐,就連皇上也不會再信任自己,甚至還會有生命危險!

因爲這兩個原因,司馬懿最終決定班師回朝。而西城內所有人都轉危爲安,這多虧了諸葛亮的空城計!

後來,當諸葛亮回憶此事時,曾這樣說道:“我猜測當時司馬懿不敢攻入城中,如果他真的這麼做了,一定會被魏帝猜忌,必死無疑!”由此可見,諸葛亮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