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獻忠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張獻忠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末農民大起義時,有兩個極其出名的起義軍領袖,一個是李自成,一個便是張獻忠。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張獻忠通過造反所創立的基業比李自成小得多,他最後只是在四川境內建立了一個地方性政權。

不過,也不能就此小瞧張獻忠的本事。

在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之後,當李自成陸續吞併其餘農民起義軍時,張獻忠依舊能保證自己所部的完整性和獨立性。

在幾乎全國的農民起義軍都被迫向李自成俯首稱臣,如此強大的壓力下,能做到這一點,已經很不容易了。

在張獻忠十多年的造反生涯中,雖然屢遭危機,但因其流動作戰的便利,同樣屢屢逢凶化吉。

其中,有兩次戰役,可以算是張獻忠造反生涯的最高光時刻,分別是奇襲鳳陽和奇襲襄陽。本文對此略作介紹,供讀者參考。

一:奇襲鳳陽,掘明朝皇室祖墳

張獻忠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正月,在陝西的農民起義軍不敵洪承疇指揮的明朝剿匪大軍,絕大部分被明軍趕到了河南。

並且,洪承疇已經率部出潼關,準備在河南徹底解決掉農民起義軍。

爲擺脫危機,所有農民起義軍領導人被迫於滎陽召開緊急會議,商討抗擊明軍的辦法,《明史·流賊傳》中記載:

八年正月,大會於滎陽。老回回、曹操、革裏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橫天王、混十萬、過天星、九條龍、順天王及迎祥、獻忠共十三家七十二營,議拒敵,未決。

當時,還只是高迎祥(首任“闖王”,李自成繼任)部下的李自成提出了四面出擊、分散作戰的戰術,《明史·流賊傳》中記載:

自成進曰:“一夫猶奮,況十萬衆乎!官兵無能爲也。宜分兵定所向,利鈍聽之天。”皆曰:“善。”乃議革裏眼、左金王當川、湖兵,橫天王、混十萬當陝兵,曹操、過天星扼河上,迎祥、獻忠及自成等略東方,老回回、九條龍往來策應。

實際上是農民起義軍就算聯合起來也打不贏明軍,無奈之下想出的逃跑戰術。

所以李自成都說“利鈍聽之天”,就是大傢伙能否成功逃命,聽天由命。

於是,農民起義軍按照李自成提出的戰術,開始以河南爲中心,分兵向湖北、陝西、山西、安徽出擊或逃亡。

張獻忠在滎陽會議上領到的任務是,和高迎祥部聯合起來“略東方”,也就是往安徽方向打。

在他們前進的路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城市,明朝的中都鳳陽。

鳳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這裏建有朱元璋父祖的陵墓,也就是說,所有明朝皇帝的老祖宗全埋在這裏。

因此,鳳陽被朱元璋定爲“中都”,這座城市在政治上的重要性是不必諱言的。

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因爲農民起義軍從沒有往這個方向流動過,鳳陽周邊沒有多少能戰的明軍來防備。

而在農民起義軍背後窮追猛打的明朝剿匪總督洪承疇是“總督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五省軍務”,偏偏沒有安徽。

也就是說,當張獻忠、高迎祥所部往安徽前進時,洪承疇都來不及安排軍隊阻擊,即使他想調動鳳陽周邊的軍隊,也沒有這個權限。

這個方向是洪承疇大軍圍剿農民起義軍的漏洞。

而這個漏洞也被農民起義軍抓住了,張獻忠率本部兵馬爲張、高聯軍前部,很迅速的經河南汝寧府東入安徽,直接殺到鳳陽境內。

鳳陽文、武守臣及明軍,對於張獻忠大軍的到來,毫無防備,守城官軍大部被殲,餘者皆降,鳳陽被張獻忠攻佔。

在鳳陽,張獻忠幹了幾件大事,掘了老朱家的祖墳,砍光了皇陵周圍所有的樹木,焚燒了皇陵,以及當初朱元璋出家的寺廟。

另外,張獻忠還公然打出了“古元真龍皇帝”的旗號。

張獻忠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2張

其後,張獻忠在退出鳳陽後,跟高迎祥分兵,他單獨繼續向東出擊,“圍廬州、舒城,俱不下。攻桐城,陷廬江,屠巢、無爲、潛山、太湖、宿松諸城”,連明朝的南直隸都震動了。

經此一戰,張獻忠在明朝政府的眼中,開始從諸“流賊”之一,變成了跟“闖王”高迎祥(名義所有起義軍的領導)齊名的“巨宼”。

二:奇襲襄陽,打破楊嗣昌的圍剿

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崇禎委派內閣輔臣楊嗣昌出京督師平寇,這是明朝從農民起義軍造反以來,委派的官職最高的剿匪官員。

崇禎皇帝對楊嗣昌報以莫大的希望,該給的權力全都給他,還作詩一首鼓勵:“鹽梅今暫作干城,上將威嚴細柳營。一掃寇氛從此靖,還期教養遂民生。”

楊嗣昌出京最主要的剿滅對象就是在湖廣一帶作亂的張獻忠,因爲張獻忠此前嚮明朝投降,然後反叛,性質惡劣。

同時期,李自成躲進深山老林,勢力大不如前。

在李自成重新崛起之前,張獻忠一時之間,成爲了農民起義軍中聲勢最大的人物,明朝必除之而後快。

楊嗣昌出京後,到湖廣重鎮襄陽設立督師行營,指揮明軍對張獻忠的圍剿。

因爲明軍的戰鬥力超過張獻忠部,一開始,明軍多次擊敗張獻忠,明將左良玉等打得張獻忠毫無還手之力,《明史·流賊傳》中記載:

十三年閏正月,良玉擊賊枸坪關,獻忠遁,追至瑪瑙山。賊據山拒敵,良玉先登,賀人龍、李國奇夾擊,大敗之,斬首千三百餘級,擒獻忠妻妾。湖廣將張應元、汪之鳳追敗之水右壩。川將張令、方國安又邀擊於岔溪。獻忠奔柯家坪,張令逐北深入,被圍,應元、之鳳援之,復破賊。獻忠率千餘騎竄興、歸山中,勢大蹙。

張獻忠一度差點被明軍剿滅,但他用金錢賄賂左良玉,“獻忠遣間說良玉,良玉乃圍而弗攻。”換取了一條生路,

其後,張獻忠匯合另一股農民起義軍羅汝才部,率部向四川逃竄。

至崇禎十四年初,張獻忠所部被逼得只能在四川境內轉戰,狼狽無比,楊嗣昌率部苦追不棄。

明軍督師楊嗣昌還下令,“流賊”頭目中,誰都可以赦免,唯獨不再接受張獻忠的投降,《明史·楊嗣昌傳》中記載:

下令赦汝才罪,降則授官,惟獻忠不赦,擒斬者賚萬金,爵侯。

楊嗣昌爲剿滅張獻忠,把行營移至重慶,試圖堵住張獻忠回竄湖廣的道路,把張獻忠堵死在四川解決掉。

但百密一疏,楊嗣昌還是漏算了,《明史·楊嗣昌傳》中記載:

張獻忠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3張

初,賊竄南溪,(萬)元吉(監軍)欲從間道出梓潼,扼歸路以待賊。嗣昌檄諸軍躡賊疾追,不得拒賊遠,令他逸。諸將乃盡從瀘州逐後塵。賊折而東返,歸路盡空,不可復遏,嗣昌始悔不用元吉言。

張獻忠利用明軍防線的漏洞殺回湖廣,“賊遂下夔門,抵興山,攻當陽,犯荊門。”

然後,張獻忠讓羅汝才率部擋住追擊的明軍,自己率騎兵一夜奔襲三百里,攻陷襄陽,《明史·楊嗣昌傳》中記載:

鄖陽撫治袁繼鹹聞賊至當陽,急謀發兵。獻忠令汝才與相持,而自以輕騎一日夜馳三百里,殺督師使者於道,取軍符。以二月十一日抵襄陽近郊,用二十八騎持軍符先馳呼城門督師調兵,守者合符而信,入之。夜半從中起,城遂陷。

在襄陽城中,張獻忠抓獲明朝的襄王朱翊銘,將其斬殺,揚言:“我欲借王頭,使楊嗣昌以陷籓誅”。

襄陽城破,襄王朱翊銘被殺,楊嗣昌必須要背鍋,“嗣昌在夷陵,驚悸,上疏請死”。

加上李自成趁着楊嗣昌率明軍主力圍剿張獻忠,借勢復起,在張獻忠攻陷襄陽的同時,在河南攻陷洛陽,殺死了崇禎的叔叔福王朱常洵。

楊嗣昌因此憂慮交加而死,“聞洛陽已於正月被陷,福王遇害,益憂懼,遂不食。以三月朔日卒,年五十四。”

而張獻忠自崇禎十二年復叛明朝,在被明軍追殺了一年多之後,以奇襲襄陽,殺死明朝藩王的戰績,再次聲威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