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馮勝是什麼人?朱元璋爲何容不下他?

馮勝是什麼人?朱元璋爲何容不下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馮勝,郢國公馮國用的弟弟,明朝開國名將。很多人都不瞭解,接下來跟着本站小編一起欣賞。

明朝建國後,明太祖朱元璋從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時開始,陸續封賞了一批功臣,其中,有九位功臣封了國公的爵位(死後最封國公爵位的不計)。

這九位公爵被朱元璋幹掉了四位,分別是韓國公李善長、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涼國公藍玉。

其中,馮勝被殺的時間最晚,他熬到了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時才被殺。

很可惜,馮勝如果運氣好一點的話,再有三年時間,就能熬到朱元璋駕崩了。

根據史書中的記載,馮勝不是因爲被牽連進“胡惟庸案”或“藍玉案”中被殺,而是無罪賜死,《明史·馮勝傳》中記載:

太祖春秋高,多猜忌。勝功最多,數以細故失帝意。藍玉誅之月,召還京。逾二年,賜死,諸子皆不得嗣。

根據上述記載,馮勝首先是“數以細故失帝意”,讓皇帝不爽了,但沒有什麼大罪,“藍玉案”發生後,他沒有被牽連,最後是賜死。

馮勝是什麼人?朱元璋爲何容不下他?

賜死和誅殺是有區別的,雖然都是殺人,但賜死相對人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賜死還是帝王給予臣子的一種恩典。

而且,馮勝被賜死後,雖然爵位被剝奪了,但家人並沒有被牽連,僅僅是“諸子皆不得嗣”,不像李善長、藍玉等被誅殺滿門。

也就是說,馮勝經常犯些小錯,不足以有被殺的理由,但朱元璋又必須要幹掉馮勝,最後只能以皇帝的權威強行命令其自殺。

那麼,馮勝有什麼必須要被殺的理由呢?

如果僅僅說是朱元璋喜歡猜忌和殺害功臣,這不是理由,朱元璋確實殺過不少功臣,但在其執政期間,功臣的存活率並不低。

以有國公爵位的功臣論,九位國公,朱元璋只殺了四個,還有大半都善終。

比如信國公湯和,資歷比馮勝還老,威望也不比馮勝差,和馮勝同年死去(馮勝二月被賜死,湯和八月病逝),可湯和就是善終。

這足以說明,朱元璋不是一定要殺功臣,除非有充分的理由,哪怕這個理由有可能不能公之於衆。

馮勝被殺的理由,就是不方便說出來,但又確實可能存在,是什麼理由?本文就聊聊這個事。

一:馮勝被賜死之前的政局變動

馮勝被賜死之前,明朝有一次影響深遠的政局變動。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朱元璋寄予厚望的繼承人、皇太子朱標突然病逝。

五個月後,朱元璋經過慎重考慮,立朱標次子朱允炆(朱標長子早夭)爲新的繼承人,是爲皇太孫。

朱允炆當上皇位繼承人後,朱元璋對身後事的安排出現了很大幅度的變動。

在此之前,一些有威脅,有野心的功臣,在“胡惟庸案”中已經被清洗,剩餘的,在朱元璋眼中,大多能被皇太子朱標震懾和掌控。

可朱標病死,換上了一個稍顯懦弱的朱允炆,朱元璋就沒有把握讓剩餘的功臣,特別是桀驁的軍中將領,能甘心被朱允炆所用。

因此,朱元璋再一次發動了大清洗,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藍玉案”爆發。

“藍玉案”幾乎就是爲朱允炆量身定做的,專爲他掃除後患的清洗案件。

在這起案件發起後的兩年內,只要是朱元璋覺得有可能對未來朱允炆執政可能產生威脅的將領,全部被清洗掉。

馮勝也差一點是其中一員,“藍玉誅之月,召還京。”

這就是馮勝被賜死前後,明朝的政局變動,以及馮勝將要被殺的政治背景。

馮勝是什麼人?朱元璋爲何容不下他? 第2張

關鍵是,馮勝是否能對皇太孫朱允炆未來的執政產生威脅?

二:馮勝確實能威脅到朱允炆的執政

馮勝沒有被牽連進“藍玉案”,因爲他的地位比藍玉還要高,他是洪武三年封的宋國公,藍玉在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才被封涼國公。

馮勝不可能是藍玉的小弟,也不可能成爲藍玉的小弟,馮勝自己就能成爲一個派系。

馮勝當時在軍中有相當的影響力,在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衛國公鄧愈陸續病死,信國公湯和遠離軍中去養老後,從資歷上講,他已經算是軍中第一人,《明史·馮勝傳》中記載:

皇太孫立,加太子太師,偕潁國公友德練軍山西、河南,諸公、侯皆聽節制。

從上述可知,馮勝在山西、河南練兵時,包括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被賜死的潁國公傅友德在內,所有在軍中任職的有爵位的將領都只能位居馮勝之下。

馮勝在軍中的影響力巨大

當能和馮勝在軍中分庭抗禮的藍玉,傅友德死後,除非湯和復出,軍中無人能制馮勝。

另外,馮勝家族的聯姻家族,組合起來的威力也很恐怖。

馮勝有兩個女兒,一個嫁給了朱元璋的第五個兒子、周王朱橚,一個嫁給了常遇春的長子、鄭國公常茂(公元1387年,洪武二十年被除爵,原因還是跟岳父馮勝互相攻訐,觸怒朱元璋)。

馮勝還有一個侄女(其兄馮國用之女),嫁給了鎮守雲南的西平侯沐英。

洪武二十五年時,沐英因朱標之死的打擊,患病而亡,承襲沐英爵位的沐春就是馮勝的侄女所生。

即使拋開被除掉爵位的鄭國公常茂,一個有實權的藩王(朱元璋時期,藩王是有一定兵權的)加一個世鎮雲南的沐家和馮勝是姻親。

再加上馮勝自己在軍中的影響力,朱元璋能不忌憚?能不擔心在自己死後,馮勝會威脅到朱允炆的執政?

三:馮勝的女婿周王朱橚的不穩定性

朱元璋曾爲了獎勵開國功臣們,大肆跟他們聯姻,讓自己的兒子們都娶開國功臣的女兒爲正妃。

這是朱元璋展示君臣一體的政治行爲,歷代開國君王都是這麼幹的。

不過,等到朱標死後,朱允炆成爲繼承人,因爲是隔代傳承皇位,相當一部分有野心的藩王叔叔們和皇太孫朱允炆的矛盾就凸顯出來了。

因此,除了軍中的驕兵悍將會成爲朱允炆執政的不穩定因素外,他的那些叔叔們同樣是不穩定因素。

朱允炆自己也心知肚明,根據明代史學家尹守衡所編著的《皇明史竊》中的記載,朱允炆曾和朱元璋有過這樣一段對答:

太祖語太孫曰:'朕以御虜付諸王,可令邊塵不動,貽汝以安'。太孫曰:'虜不靖,諸王御之;諸王不靖,孰御之?'太祖默然,良久曰:'汝意如何?'太孫曰:'以德懷之,以禮制之,不可則削其地,又不可則變置其人,又其甚則舉兵伐之'。

馮勝是什麼人?朱元璋爲何容不下他? 第3張

也就是說,朱允炆是非常擔心自己的叔叔們造反的,還和朱元璋探討過這個問題。

皇太孫朱允炆

不管朱元璋當時是怎麼想的,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朱元璋也有過擔心兒子會造孫子的反,但不會捨得對自己的兒子們動手。

在朱元璋生前,他有好幾個兒子,都有諸多不法之事,但朱元璋一個都捨不得嚴懲,基本上都是警告爲主,或招到京城看管一段時間後,就放過了。

馮勝的女婿周王朱橚就是其中一個,《明史·諸王傳》中記載:

二十二年,橚棄其國來鳳陽。帝怒,將徙之雲南,尋止,使居京師,世子有燉理籓事。二十四年十二月敕歸籓。

後來,朱允炆登基成爲建文帝后,想削藩,最先就是向周王朱橚動手,罪名是謀反,“橚亦時有異謀”,還是朱橚的次子告發的。

雖然朱允炆最先拿朱橚開刀,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朱橚和燕王朱棣是同母兄弟,擔心他們兄弟聯手,可朱橚有異心也未必就是空穴來風。

顯然,這位周王朱橚不是個乖寶寶。

在朱元璋生前,對自己的兒子們的想法,不會毫無察覺,特別是冊封了孫子當皇位繼承人後,兒子們有不滿也是很正常的。

朱元璋擔心身後事

這些藩王們是什麼德性,朱元璋未必不清楚,但朱元璋又捨不得殺兒子,怎麼辦?

朱元璋採取的辦法是,斬掉他們在軍中、朝中的臂膀。

從“藍玉案”爆發,到馮勝被賜死之前,朱元璋的兒子們的岳父們,只要是屬於開國公爵,還在世,且在軍中、朝中有一定影響力的,基本上都被朱元璋以各種理由幹掉。

如晉王朱棡的岳父、永平侯謝成,楚王朱楨的岳父、定遠侯王弼等,都是如此,包括藍玉,除了和死去的太子朱標是姻親,也是蜀王朱椿的岳父。

另外,早前在“胡惟庸案”中,也被牽連進去一批。

馮勝是什麼人?朱元璋爲何容不下他? 第4張

再剔除掉沒有爵位,官職低微的,如肅王朱楧的岳父孫繼達只是個指揮使。

加上早已經正常死亡的,如徐達、鄧愈、吳良、吳復等。

至馮勝被賜死的這一年,除極個別外(如湯和的女兒也嫁給了魯王朱檀,但朱檀已經死了,繼任魯王和朱允炆同輩,沒啥威脅),朱元璋把有能力給朱允炆帶來威脅的姻親全部都幹掉了。

這樣一來,在外的藩王們,朝中沒有了幫手,將來朱允炆執政時,他們的威脅就小得多。

如此,洪武二十八年時的馮勝能獨善其身?

萬一朱元璋死後,周王朱橚造反怎麼辦?外有云南沐家爲援,內有馮勝爲助,威脅不是一般的大。

因此,朱元璋必須要馮勝死,沒有罪名,就只能賜死。

這就是朱元璋不能公之於衆,但又必須讓馮勝去死的理由。依舊是給皇太孫朱允炆鋪路。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