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允炆犯了什麼錯?爲什麼會丟了江山?

朱允炆犯了什麼錯?爲什麼會丟了江山?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生於應天府,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次子,在位四年,年號建文,史稱建文帝。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明朝靖難之役都是一場堪稱神奇的戰爭。擁有全國資源且有天子名分的建文帝朱允炆,竟然會在朱棣面前完敗,最終落得丟失皇位的悲慘結局!

朱元璋在逝世之前,給建文帝留下了很好的基礎,大明王朝國力空前富強,部隊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武將有擅長騎兵戰進攻的悍將郭英和防禦戰實力超強的耿炳文。文有卓敬這樣的戰略天才和方孝孺這樣的儒家大才,還有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卿黃子澄,可謂是人才濟濟。

可是天真的建文帝一上臺就要做一件最難的事情,削藩。做最難的事情要做最壞的打算,要做最詳盡的準備,抓住一切機會。可當朱棣之身來到南京時,建文帝卻莫名其妙地聽了黃子澄的話,放朱棣回去了。當卓敬建議調朱棣到九江,建文帝又沒有聽從正確的意見。等朱棣回到北京,建文帝卻又一步一步的緊逼朱棣,最後將朱棣逼反,當然朱棣也是早有反意,只是之前都還沒有下定決心。

建文元年七月,朱棣以“清君側”的名義公然起兵造反,史稱“靖難之役”。

朱允炆犯了什麼錯?爲什麼會丟了江山?

在軍事上建文帝以全國之力、百萬之師攻打燕王北平一隅、八百將士,本來應該是獅子搏兔之勢,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其實仔細分析一下,這也是耐人尋味的事情。

朱允炆繼位以後,因爲他在軍事系統的根基不深,在皇族裏面又弱勢,只能依靠文官去支撐地位,所以一再的重用文官,同時也直接開始打壓藩王勢力,其實主要就是武將代表。

從“靖難之役”前期來看,耿炳文大敗,寧王部下全體歸降朱棣都不是沒有原因的。

還有朱允炆的旨意“毋使朕有殺叔父名”。實際用意是不想背上親自殺害叔叔的名聲,可底下官兵這個執行方式可真是有意思。亂軍之中,兵器、箭矢是不長眼的,可朱棣數次卻能數次逃得性命,要說底下這幫士兵、軍官沒有貓膩,那纔有鬼。

另外就是選了個草包統帥,這個草包不僅打仗一塌糊塗,大敗而歸,還在最後關鍵時刻獻門投降,給個建文帝致命一擊。這個草包就是明朝開國的著名將領,被封曹國公的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

“靖難之役”的後期,朱棣的燕軍一直沒有擴大勝利的果實,實際控制區域十分有限,相持中,連朱棣自己都想放棄,想和建文帝談判。突然一波直搗南京,直接把京城拿下,把建文帝趕下皇位,這個畫風也變化太快了,這都得益於一個人,道衍和尚,姚廣孝。

朱允炆犯了什麼錯?爲什麼會丟了江山? 第2張

在人才上,牌面上建文帝並不差,但在實際效果上,卻是天差地別。朱棣造反來源於姚廣孝的攛掇和慫恿,朱棣野心是有的,也曾徘徊過。

朱棣擔心民心所向,姚廣孝卻說:“臣知天道,何論民心。”我只知道天道,何必去管什麼民心。建文元年,朱棣誓師起兵的時候,突然颳起大風,連帶着屋檐瓦片掉落一地,朱棣一臉驚色,認爲可能是不詳的預兆。姚廣孝解釋道:“祥也。飛龍在天,從以風雨。瓦墮,將易黃也。”堅定了朱棣的信心。

在圍攻濟南的戰役中,朱棣頗受打擊,幾個月都攻不下來,損兵折將無數。姚廣孝建議繞開濟南,直接攻向京城,正是這短短几句話,令朱棣豁然開朗,最終才能拿下京城。

反觀朱允炆的幕僚方孝孺,黃子澄、齊泰皆是書生之輩,根本不通兵法謀略,黃子澄甚至還建言放過了朱棣。有個卓敬,還不用。雖後期有盛庸、平安一些將領,卻都放在外面,造成自己成了最大的破綻。

朱棣還擁有大將張玉,朱能,都是能征善戰之輩,但戰場上最彪悍的將領還是朱棣本人。朱棣的兒子也是非常厲害,朱高熾,即明仁宗,朱棣長子,在朱棣“靖難”時,鎮守北平,擋住李景隆數十萬大軍,立下大功;朱高煦,朱棣次子,隨父親起兵靖難,累立戰功。

而耿炳文,郭英都已經老了,有強將魏國公徐輝祖卻不用,奈何建文帝用人的本領太差,但凡用對了人,也不至於兵敗身“死”,也不知是否真死了,這成了一個謎。

朱允炆犯了什麼錯?爲什麼會丟了江山? 第3張

在運氣上,朱棣可謂是好的魔幻。首先和平時期造反,以一隅敵全國,實力上不佔優勢,以藩王對正統,道義上不佔優勢,可偏偏就是運氣好。

白溝河之戰,朱棣面對大將軍李景隆,由於兵力懸殊比較大,朱棣眼看敗局已定,結果旋風驟起,吹折李景隆將旗,南軍認爲這是不祥之兆,而朱棣卻趁機乘風縱火,最終取得大勝,徹底擊潰南軍。(主要是李景隆領軍水平太差)

夾河之戰,朱棣對陣南軍大將盛庸,又是在關鍵時刻大風驟起,南軍迎風作戰,眼睛被風沙迷住,招架不住朱棣的進攻,南軍再次大敗。(主要是朱棣經驗更豐富)

在朱棣起兵之前,朱棣被要求去京城祭祖,當時情況危急,朱棣不敢前去,便令三個兒子代替自己去京城。朱棣的兒子都並非等閒之輩,齊泰要求抓住這三人,用來要挾朱棣。黃子澄則說:“不若遣歸,示彼不疑,乃可襲而取也。”(書生誤國呀)

朱棣進攻濟南的時候,守將鐵鉉佯裝投降,引朱棣進城,也許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朱棣就這麼去了。等朱棣到了城門的時候,城上的鐵板突然落下,直接砸到馬頭上,朱棣被嚇得大驚失色,馬上逃離了城門。鐵鉉的計謀就差那麼一點就成功了,如果朱棣被直接砸死,那就沒有之後的明成祖了。(天佑朱棣也)

建文帝是一把好牌,打成稀爛,在自焚之前還在大喊:“齊泰,黃子澄誤我”。而建文帝朱允炆犯了最大一個錯誤,就是急切擡高文臣地位,貶低武將地位,這也導致了這場內亂。朝中武將持觀望態度甚至支持朱棣,李景隆的最後開門獻城就是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