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允炆因削藩丟了皇位,到底是爲什麼呢?

朱允炆因削藩丟了皇位,到底是爲什麼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允炆因削藩丟了皇位,到底是爲什麼呢?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漢朝和明朝有一個極其相似的地方:藩王問題。漢高祖劉邦對異姓藩王不放心,就把自己的兒子和其他劉姓旁系子孫分封爲同姓藩王,讓他們配合中央政府管理國土,鎮守邊疆。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又把自己的兒子分封成藩王,每個藩國佔據一塊國土,配合中央政府管理當地百姓。不管是漢朝還是明朝,藩王的手裏都有兵權。一旦中央政府有事,藩王就能配合朝廷抵禦外侮或平定叛亂。比如,在吳楚七國之亂中,漢景帝弟弟樑王劉武的軍隊就配合中央政府抵禦叛軍的進攻。明朝時期,燕王朱棣和寧王朱權的軍隊就能在北方抵禦蒙古南下。然而,藩王問題對於中央政府而言也是心腹之患。一旦藩王做大,其必然威脅皇權。吳楚七國之亂和靖難之役就是漢朝和明朝藩王威脅皇權的真實寫照!因此,漢朝和明朝的皇帝都想了一系列辦法削除藩王勢力。但是,漢明兩朝皇帝削藩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漢武帝和明成祖削藩徹底解決了尾大不掉的藩王問題,而建文帝削藩卻被藩王趕下龍椅。這背後到底有哪些深層次原因呢?

第一,漢武帝和明成祖削藩手段既照顧到藩王的部分利益,又維護中央集權,可行性很強。建文帝削藩手段強勢急躁,引發藩王的激烈對抗。公元前127年,主父偃向漢武帝建議:實施推恩令削除藩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採納了主父偃的建議。推恩令規定:藩王除了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餘的庶子在原來的藩國內封侯,新封的候國不歸原藩國管理,而歸地方各郡管理,等於中央政府直接管轄各地候國。這些越來越小的藩國候國,小到什麼程度?大一點的藩國只有十餘座城池,小一點的候國也就數十里地區,通過推恩令,漢朝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地區佔全國領土的80%到90%。中央政府直轄行政單位——郡的土地和諸侯國犬牙交錯,郡的土地還佔據有利地形。即便藩國敢反抗中央,中央政府也能迅速平定叛亂。推恩令實施的結果爲:藩國越來越小,藩王子孫等級越來越低,最後成爲平民。

朱允炆因削藩丟了皇位,到底是爲什麼呢?

公元1402年,朱棣登基,改年號爲永樂。爲了加強中央集權,朱棣開始削藩,其削藩做法分爲以下幾點:首先,對於聽話的藩王,“削兵權不削待遇”。明成祖就削掉了周王、岷王和遼王三個藩王的護衛,保留三個藩王的待遇,讓藩王心安理得的服從中央管理。沒有軍隊的藩王等於無牙老虎。其次,不聽話的藩王直接貶爲平民。齊王朱博性格飛揚跋扈,朱棣登基後,朱博更加驕縱狂妄。朱棣曾告誡齊王,希望齊王能安心服從中央管理。但齊王就是不聽朱棣的話,暗中招攬刺客和異術人士,欲搞地方割據。朱棣及時採取措施,將齊王拘留在京城,不準其返回藩國,齊王護衛軍隊的指揮官柴直被朱棣拘捕殺害。1405年農曆八月,朱棣將齊王貶爲平民。谷王朱穗驕橫跋扈,在封地殘害忠良,預謀發動政變推翻朱棣。1417年,朱棣將谷王貶爲平民,爾後又關進監獄。

最後,不讓藩王返回封地。寧王朱權幫助朱棣奪取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朱棣內心深處始終對“善謀”的寧王不放心。爲此,朱棣沒有讓寧王返回自己的封地,而是讓寧王搬遷到南昌居住。寧王是個聰明人,他在南昌整日彈琴寫書,所交的朋友也只談學術,不談政治。朱權懂得韜光養晦,一直活到正統年間,得以善終。通過漢武帝和明成祖的削藩手段,我們就能看出:漢武帝和明成祖的削藩手段既照顧藩王的待遇,不給藩王反抗中央的口實,又達到維護中央集權的目的。漢武帝的推恩令並沒有直接推翻藩國,讓藩王享受原有生活待遇的同時,逐步縮小藩國的面積,進而達到削藩的目的。明成祖採取了“收兵權保待遇”的做法,讓藩王享受原有的生活待遇,但在軍力上無力和中央對抗。漢武帝和明成祖的削藩手段和政治思維是相當成熟的。

反觀建文帝朱允炆,其削藩就急躁了很多。朱允炆登基後聽從黃子澄的建議,派出一支部隊直接襲擊周王駐地開封,拘捕周王併發配到雲南。這等於徹底剝奪了周王的藩王待遇,將其貶爲平民。緊接着,朱允炆又採取極其急躁而強硬的手段,用同樣的辦法削掉了岷王、湘王、代王的權力,將他們統統貶爲平民。爲了反抗朱允炆不顧親情的急躁削藩政策,湘王全家自焚身亡,但湘王的行動沒有打動朱允炆的內心。當朱允炆以同樣的手段將削藩矛頭對準朱棣的時候,出於自保的目的朱棣只好起兵反叛,由於朱允炆的瞎指揮,百萬明軍打不過10萬燕軍,朱棣成功登上龍椅,成爲明成祖,朱允炆的削藩以徹底的失敗而告終。如果朱允炆多學學漢武帝的推恩令,採取既保留藩王待遇又維護中央集權的做法,循序漸進的削減藩王的政治和軍事特權,朱允炆的削藩可能會成功。只可惜,朱允炆沒有漢武帝成熟的政治頭腦,朱棣的削藩手段也比朱允炆成熟穩重得多。

第二,漢武帝和明成祖削藩成功有兩大政治前提:漢武帝有其父親漢景帝削藩引發吳楚七國之亂的“反面教材”爲教訓可供參考,明成祖本人就是藩王出身,能站在藩王的角度設身處地的籌劃更加周全的削藩策略,這些都是從小在深宮中長大的朱允炆所沒法比的外在政治優勢。漢武帝爲何能削藩成功?除了推恩令“保留藩王待遇,維護中央集權”的兩全其美,其還有一重要原因:漢景帝的“反面教材”。漢景帝劉啓也曾想削藩,但漢景帝的削藩引發了藩王的激烈對抗。吳王劉濞、楚王劉交拉攏5個諸侯國發動叛亂,欲推翻中央政府。劉啓採取強硬措施,任命周亞夫爲大將軍,率領漢軍迅速平叛。僅用了3個月,漢軍就消滅了吳楚叛軍的有生力量。漢景帝削藩引發藩國叛亂等於給其子漢武帝提供了最好的“反面教材”,漢武帝必須想到既能杜絕藩王反抗,保留藩王待遇,又能縮小藩國,維護中央集權的削藩方法。最終,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就符合漢武帝的削藩思路。再加上漢景帝平定叛亂的軍事行動沉重打擊了藩國軍力,讓朝廷軍力相對於藩國軍力而言處於絕對優勢,讓漢武帝以朝廷強大的軍力爲後盾,大刀闊斧的展開推恩令削藩。即便某些藩王想反抗中央,漢武帝也能迅速破獲藩王的謀反案件。比如,淮南王劉安就有推翻漢武帝的想法,但計劃還沒實施,漢武帝就破獲劉安的謀反大案,數千人因劉安的案件被株連處死。

朱棣爲何能制定周全穩重的削藩策略?其重要原因在於:朱棣本人就是藩王出身,他在北平做了20年的燕王,爲明帝國鎮守邊疆。藩王的共同弱點在哪裏,如何在避免藩王反抗的前提下縮減藩王特權,朱棣都能想到。以藩王身份登基的朱棣自然能制定既能照顧藩王經濟利益,又維護中央集權的兩全其美的削藩策略。說得簡單點,藩王出身的朱棣能站在藩王的角度來削藩。

朱允炆因削藩丟了皇位,到底是爲什麼呢? 第2張

而朱允炆呢?從小在深宮中長大,沒經歷過什麼世面,其性格柔弱,政治經驗嚴重不足。朱允炆登基後,其手下重臣齊泰曾提出了一些正確的削藩建議,比如削藩首削實力最強的燕王朱棣,做到擒賊先擒王。但政治不成熟的朱允炆沒有采納齊泰的建議,而採納黃子澄先削掉其他實力較弱藩王的建議,給燕王朱棣準備以可乘之機。朱允炆沒有做過藩王,不會像朱棣那樣站在藩王的角度考慮更加周全的削藩策略。其削藩速度快,但又缺乏後續措施進一步跟上,導致湘王朱柏自焚而死,引發其他藩王普遍不滿。最終,朱允炆的削藩引發大規模內戰,最終被自己的叔叔趕下龍椅。

第三,漢武帝和明成祖在削藩的同時採取其他措施,鞏固削藩效果,維護加強皇權。而朱允炆沒有采取任何的配套措施,維護加強皇權。削藩是維護皇權的重要步驟之一,爲了鞏固削藩的效果,漢武帝和明成祖採取了一系列配套策略維護皇權。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將全國劃分爲13個監察區域,派出刺史監督藩國、候國和地方郡縣。爲了打擊藩王和地方豪強勾結起來危害中央,漢武帝還任用張湯等諸多酷吏暗中監視藩王和豪強,淮南王劉安的謀反案件就是張湯審理的。刺史和酷吏共同構成了漢武帝控制全國局勢的大網,漢朝在武帝時期真正的實現了全國大一統。而明成祖朱棣爲了鞏固皇權,除了設置分遣御史等正常的監察機構,還恢復錦衣衛特務組織,設置東廠監視地方。廠衛組織的設置給明朝政治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但在當時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維護中央集權的作用。

而朱允炆呢?除了以不成熟又強硬的手段快速削藩,其並沒有在政治上採取相應措施維護皇權,及時鞏固削藩成果,最終落了個被叔叔趕下龍椅的悲慘結局。漢武帝和朱棣削藩成功了,這兩位皇帝開創了漢朝和明朝四海賓服的盛世,漢武盛世和永樂盛世至今被國人津津樂道。而朱允炆不成熟的削藩讓自己被趕下龍椅,不知所蹤。朱允炆的治國水平和漢武帝,明成祖相比,實在差得太遠。參考資料:〔1〕《漢書》《明史》〔2〕《盛世西漢》 侯楊方 中信出版社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