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諸葛亮的後代爲什麼大多數都默默無聞?原因是什麼

諸葛亮的後代爲什麼大多數都默默無聞?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7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司馬懿家風差,兒子都成才,諸葛亮家風好,後代默默無聞?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常言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如果有一個好的家風,孩子的品質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優良的,而家風不好的孩子,孩子的品質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好的。

然而在三國中,諸葛亮和 司馬懿子孫的情況完全相反,先看司馬懿的兩個兒子

大兒子司馬師雅有風彩,沈毅多大略,少流美譽。——《晉書》,當司馬懿把“高平陵事變”計劃告訴司馬師(大兒子)和司馬昭(二兒子)後,司馬昭擔心的整晚睡不着,而司馬師泰然自若,事變時親率兵屯司馬門,控制京師,連司馬懿都忍不住稱讚司馬師:“我的這個兒子,竟然這麼厲害”。後司馬師因功被封爲長平鄉侯,食邑千戶,加封爲衛將軍。

二兒子司馬昭則有著名的諺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早年隨司馬懿抗擊蜀漢,多有戰功。累官洛陽典農中郎將(管農稅,職似太守),封新城鄉侯。後進爵晉王。

而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成爲西晉開國皇帝 。

諸葛亮的後代爲什麼大多數都默默無聞?原因是什麼

司馬懿的兩個兒子皆人中之龍,個個都是坐鎮一方的諸侯,他倆爲曹魏的政權向司馬氏過渡起了關鍵性作用。

而令一方面,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在蜀漢危亡之際,不聽黃崇速佔險要的建議,出城與鄧艾決戰,兵敗被殺,綿竹失守,死前還哀嘆:“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進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反?”

意思是我對內不能除掉黃皓這個奸臣,對外不能制衡姜維,進軍有守不住江油,這三大罪,還有什麼臉面回來?

說罷帶着兒子諸葛尚(諸葛亮孫子)衝入陣內戰死。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從短期來看,儒家“仁義禮智信”的教條教育確實不符合現實需要,在羣雄逐鹿的三國,更吃香的還是叢林法則,所以諸葛亮的教育方法還是有問題。

但這種觀點是不對的,還應該更長遠地看待問題。

雖然司馬師家族後來控制了朝政,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建立了西晉,成爲開國皇帝,但天下並不認可西晉政權,而統治者自己也理虧,以“孝”立國。

爲什麼?

因爲忠義禮智信它都沒有。

諸葛亮的後代爲什麼大多數都默默無聞?原因是什麼 第2張

西晉從公元266年到公元316年,只有短短50年,歷經4帝,並因爲政權內訌發生“八王之亂”,內部不穩定時,外部也出了岔子,發生了“五胡亂華”事件,在胡人的野蠻殘暴的統治下,長期陷於戰爭,民生經濟大受破壞,人口銳減,這也是西晉政權最後的苟延殘喘,司馬氏家族不僅自己沒過好被滅族,也連帶着黎明百姓也過着水深火熱的生活。

司馬氏惡劣的家風導致了自己家族和天下人民的災難,所以說司馬家族並不算成功。

諸葛亮的後代爲什麼大多數都默默無聞?原因是什麼 第3張

再看諸葛亮的子孫們,他們戰死是爲了保家衛國,從當時的大背景看,蜀漢的國力和曹魏相差甚多,且蜀國一直再走下坡路,被曹魏統一全國只是時間問題,他們戰死爲人們樹立了一個愛國的好榜樣,諸葛亮父子的故事流傳千古,四川地區的人有頭上裹白布的習慣,原是孔明病逝人們爲其戴孝,千年過去,白布仍不肯摘下,人們還爲他們立寺祭拜。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