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康熙早年時期擒住鰲拜 康熙晚年時期爲何後悔了

康熙早年時期擒住鰲拜 康熙晚年時期爲何後悔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康熙和鰲拜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康熙晚年,爲何後悔擒鰲拜?甚至還親自爲其平反,誇讚他是忠臣。

說起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皇帝來,康熙皇帝定然是首當其衝、榜上有名,不僅僅是因爲康熙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大力發展國家經濟,開創了“康乾盛世”盛況的傳奇人生。

更是因爲,這位少年天子在親政第二年,即自己十五歲時,通過聰明才智將當時的第一大權臣鰲拜斬落馬下,爲日後施展政治抱負掃清了一大障礙。

常言道“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爲何在康熙皇帝晚年期間,竟出爾反爾,說出了“後悔擒拿了身爲清朝官場三代元老鰲拜”這樣的話,甚至還親自爲他平反,向天下人宣告鰲拜爲忠臣呢?

三朝元老,戰功赫赫

相信不少人對於鰲拜的印象都是,任意橫行、欺君弄權、結黨營私,在面對康熙皇帝時更是肆無忌憚,完全不將這位幼帝放在眼裏,將功高震主四個字詮釋的淋漓盡致。

事實上,鰲拜不將康熙皇帝放在眼裏是有原因的。首先,作爲滿洲鑲黃旗人,鰲拜年輕時就跟隨開創清朝的清太宗皇太極四處征戰,先後陪在皇太極的身邊攻克下察哈爾部,徵朝鮮等部落。

在皮島之戰、鬆錦會戰、西充之戰等戰役中更是用生命和鮮血爲大清皇室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爲了皇太極的心腹大臣,而讓鰲拜在官場上更上一層樓的,則是當年的繼位風波。

手握重兵的多爾袞妄圖謀取大清的江山,成爲繼皇太極後的第二位皇帝,作爲鑲黃旗護軍統領的鰲拜自然不同意,也並未投靠看上去更有優勢的多爾袞。

康熙早年時期擒住鰲拜 康熙晚年時期爲何後悔了

相反,鰲拜攜一衆重臣出聲反對,點名只接受皇太極之子登基,堅決擁護福臨爲帝,爲此鰲拜遭到了多爾袞的三次打擊報復。可以說,鰲拜在反對多爾袞、擁護順治登基的事情上,起着非常重要的決定性因素,

苦盡甘來,在順治登基之後,鰲拜等人均受到了順治的重用和讚賞,而且在鰲拜生病之時,順治帝還親自前往鰲拜府上探望,可見順治對鰲拜的寵幸。

不過,順治帝在位不久後便撒手人寰了,死前順治立年僅八歲的玄燁爲下一任帝王,並立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爲輔政大臣。至此,鰲拜開啓了晚年的專權時光,八歲的小皇帝在鰲拜眼中不過是黃毛小兒、不足掛齒。

少年天子,智擒鰲拜

八歲的康熙皇帝也許對鰲拜沒有什麼反感,但十四歲的康熙皇帝一定視鰲拜爲眼中、肉中刺,這一年,康熙皇帝逐漸脫離皇祖母孝莊太后的幫助,開始嘗試親政。

但少年天子康熙並沒有想到,曾經父親順治皇帝爲他立下的輔政大臣鰲拜,竟成爲他親政路上最大的攔路虎。作爲三代元老的鰲拜十分輕視康熙皇帝,不僅言語上輕佻散漫,甚至還常常諷刺。

在朝堂之上,他當衆呵斥康熙皇帝,給康熙皇帝甩臉子。在新年朝拜之際,鰲拜更是身着黃袍,其野心昭然若揭。除此之外,作爲三代元老,鰲拜的黨羽更是遍佈朝野上下。

他所行之事,完全不經過康熙皇帝的同意,年少的康熙皇帝就好似光桿司令般坐在這龍椅之上。少年人的血性與上位者的自尊,怎麼能允許有這樣一位朝臣,騎在自己的脖子上呼風喚雨呢?

康熙早年時期擒住鰲拜 康熙晚年時期爲何後悔了 第2張

於是,在親政後的第二年,康熙皇帝想了一則妙計來智取鰲拜。他先是招來了二十多位年輕的皇家子弟,至於爲什麼要挑年輕的皇族宗親呢?

一來年輕人身強體壯能夠擒住鰲拜,二來年輕人未經官場多年浸染易於控制,三來年輕人年齡較小不會引起鰲拜的注意與忌憚......事實證明這個做法是對的。

調教好人員後,康熙皇帝便開始實施自己的計劃,他先是招鰲拜前來覲見,待鰲拜邁入殿中站定後突然一聲令下,二十多個少年蜂擁而至用鐵鎖將鰲拜捆綁起來。

即使是曾經的大統領,鰲拜也在這種人海戰術的鉗制下寸步難行。與此同時,一旁的官員再高聲念讀鰲拜曾經犯下的罪行,可謂是牆倒衆人推。

不過,面對這位權臣,康熙皇帝並未立刻判鰲拜爲斬刑,而是先將鰲拜押入天牢。根據《清史稿》的記載:“鼇拜多戮無辜,功不掩罪。聖祖不加誅戮,亦云幸矣。”

也許是爲彰顯仁德之心,也許是一時不知如何處置,只是鰲拜雖未被判下極刑,但沒過多久就病死獄中了,至此一代權臣就這樣命喪少年皇帝之手。

追悔莫及,蔭庇後人

康熙這一出智取鰲拜,成功地給朝堂上下來了一場大抽血,也將肅清了原本混亂的朝綱,在親政之初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爲何到了晚年的康熙,竟懷念起這位人人得而誅之的大權臣呢?

康熙早年時期擒住鰲拜 康熙晚年時期爲何後悔了 第3張

不僅爲其平反,甚至還大呼鰲拜爲忠臣,或許原因有三。一乃是鰲拜確實勞苦功高,雖然鰲拜晚年玩弄權術,欺君罔上,但年輕時的鰲拜可以說在平定中原、建立大清的種種戰役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於是,康熙皇帝便命鰲拜後人再度承襲鰲拜爵位,繼續爲大清朝效力,也希望大清朝繼續出現這類人才,算是帝王之心的一種運用與操作吧!

二乃是康熙晚年,不少曾經效忠過康熙皇帝的心腹大臣紛紛叛變,導致康熙皇帝怒其不爭,更加思念起曾經堅決擁立福臨爲皇帝的鰲拜來。

即使鰲拜不把自己看在眼裏,甚至常常出言諷刺,但從康熙八歲登基到十四歲親政的六年時間裏,鰲拜並未有謀逆之舉,若是真有謀反之心,鰲拜早就趁着康熙皇帝羽翼未豐之時痛下殺手了。

於是,想通了這一點的康熙皇帝,開始爲鰲拜平反,稱鰲拜爲忠臣,甚至還追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用現在的話來說,康熙這麼做,實際上是想告誡大臣們“只要你忠心,我就不會辜負你,即使辜負多年後也會平反昭雪......”

最後一點則是康熙年紀大了,人年紀一大就愛回憶當年,回想起以前處置鰲拜時片面又絕對的手段,難免有些許愧疚,因此便改口稱其爲忠臣,與此同時還能彰顯自己愛護忠臣,追思忠臣的仁德之心。

其實,縱觀鰲拜的一生,他並未做出什麼大逆不道之舉,整體來說可以說算得上功大於過,後人對鰲拜印象的扭曲不過是源於影視化中的過度解讀,歷史上真實的鰲拜還是大多以正面形象面對公衆的。

康熙早年時期擒住鰲拜 康熙晚年時期爲何後悔了 第4張

面對康熙皇帝晚年的反水之言,只能說年齡不同,心境不同,經歷不同,在面對同一件事時也許會有不同的見解,但好在康熙皇帝最後還是給鰲拜的一生畫下了一個體面的句號!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