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有哪些與劉崇相關的軼事典故?他稱帝后有哪些爲政舉措?

有哪些與劉崇相關的軼事典故?他稱帝后有哪些爲政舉措?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6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崇(895年-954年),又名劉旻,幷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北漢開國皇帝,後漢高祖劉知遠之弟。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劉崇早年嗜賭無賴,後入伍爲軍卒,因劉知遠的緣故,累升爲河東馬步軍都指揮使。後漢建立後,官至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鎮守河東地區。

乾祐四年(951年),郭威滅亡後漢,建立後周。劉崇隨即也在太原稱帝,建立北漢,仍沿用後漢乾祐年號,但治下僅有十二州之地。他爲興復後漢基業,向遼國乞援,約爲父子之國,稱遼帝爲叔,自稱侄皇帝;遼國則冊封他爲大漢神武皇帝。劉崇在遼國的援助下,與後周進行了不少戰爭,但仍勝少敗多。

乾祐七年(954年),劉崇趁郭威去世,聯合遼國南攻後周,結果在高平之戰中被柴榮擊敗。他歷經艱辛,逃回太原,卻又被柴榮圍困在城中兩個多月。北漢至此元氣大傷,再無力南下。劉崇因此憂憤成疾,不久去世,終年六十歲,廟號世祖。

爲政舉措

劉崇稱帝后,以節度判官鄭珙爲中書侍郎,觀察判官趙華爲戶部侍郎,並居宰相,又任命次子劉承鈞爲侍衛親軍都指揮使,節度副使李存瑰爲代州防禦使,裨將張元徽爲馬步軍都指揮使,陳光裕爲宣徽使。他治下僅有幷州、汾州、忻州、代州、嵐州、憲州、隆州、蔚州、沁州、遼州、麟州、石州十二州之地,因而沒有修建宗廟,每月發給宰相的的俸祿只有一百緡,節度使只有三十緡。

有哪些與劉崇相關的軼事典故?他稱帝后有哪些爲政舉措?

劉崇在位期間,向遼國稱臣,與遼國結爲父子之國,以換取遼國的兵力支持。他即位後的第一年,便先後派遣通事舍人李、宰相鄭珙、翰林學士衛融、樞密直學士王得中出使遼國,或送重金行賄,或報謝遼國冊立北漢皇帝,或慶賀遼帝即位,但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請遼國出軍援助。

軼事典故

悔殺李驤

郭威出身微賤,年輕時曾在脖子上紋有一隻飛雀,因而外號郭雀兒。郭威兵變入汴後,要立劉贇爲皇帝。時人都知道這不是郭威的本意,但劉崇卻信以爲真,高興的道:“我兒爲帝,我還有什麼可擔心的。”他當即派遣使者前往汴梁。郭威指着脖子上的刺青,對來使道:“自古以來豈有雕青天子?你回去告訴劉公,請他不要對我有所猜疑。”劉旻更加深信不疑。

太原少尹李驤對劉崇道道:“郭威舉兵造反,已經不能再爲漢臣了,他肯定不會立劉氏後人爲帝。您應起兵南下太行,控制孟津以觀望形勢,如果郭威真立劉贇爲帝,您罷兵回鎮就是。”劉崇非但不聽,反而大罵道:“你這個腐儒,是想要離間我父子之間的關係嗎?”他命將李驤拉出斬首。李驤臨刑長嘆道:“我爲一個傻子出謀劃策,死也活該。我妻子有病,我死了她也活不下去,讓她和我一起死吧。”劉崇便將李驤的妻子一併處死,並將李驤的事上報朝廷,以表明心跡。

但沒過多久,郭威果然廢黜劉贇,代漢稱帝。劉崇這才悔不當初,爲李驤設立廟祠,加以祭祀。

有哪些與劉崇相關的軼事典故?他稱帝后有哪些爲政舉措? 第2張

無奈天子

劉崇稱帝后,曾對張元徽道:“我不忍高祖社稷淪喪,於道義而言又不能屈服於郭威,這纔不得已而稱帝一方,只希望能與你們勉力共復家國之仇。但我算是什麼天子,你們又算是什麼節度使?”他因此不改元,不設宗廟,只用家人之禮祭祀。

封贈黃騮

劉崇兵敗高平後,騎着契丹所贈的黃騮馬逃回太原。他封黃騮馬爲自在將軍,併爲它建造了一個用金銀裝飾的馬舍,還讓這匹馬享有三品官員的俸祿。

人物評價

薛居正:劉崇以亡國之餘,竊僞王之號,多見其不知量也。今元惡雖斃,遣孽尚存,勢蹙民殘,不亡何待!

歐陽修:或謂:劉旻嘗致書於周,求其子贇不得而後自立,然則旻之志不以忘漢爲仇,而以失子爲仇也。曰:漢嘗詔立贇爲嗣,則贇爲漢之國君,不獨爲旻子也。旻之大義,宜不爲周屈,其立雖未必是,而義當不屈於周,此其可以異乎九國矣。終旻之世,猶稱乾祐,至承鈞立,然後改元,則旻之志豈不可哀也哉!

有哪些與劉崇相關的軼事典故?他稱帝后有哪些爲政舉措? 第3張

王夫之:① 若夫高平之戰,則治亂之樞機,豈但劉、郭之興亡乎?郭氏奪人之國,失之而非其固有;劉氏興報讎之師,得之而非其不義。② 劉知遠之自立也,在契丹橫行之日,中土無君而爲之主,以拒悍夷,於華夏不爲無功。劉崇父子量力自守,苟延血食,志既可矜;郭氏既奪其國,而又欲殄滅其宗祀,則天理之絕已盡;撫心自問,不可以遽加之兵,固矣。

吳任臣:世謂世祖常致書於周,求立子贇而不得,後方稱帝。推其志,是不以喪君爲讎,而以殺子爲讎也。要之,贇得立,則漢祀未斬,贇故不獨爲世祖子矣,懼劉氏之餒而保一隅以圖存,其志洵有足悲者。高平之戰,僅以身免,所不亡者天耳。然則歷四君而卜年三十,嗚呼,夫豈盡人力也哉!

秦篤輝:旻庸人,重瞳亦不足重矣,然旻實能以謙柔守國。嘗謂其臣曰:“吾之帝一方,豈得已也。我是何天子,爾亦是何節度使?”故只稱乾佑,不改元,不立宗廟,其志亦可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