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崇禎帝處死袁崇煥的原因是什麼?

崇禎帝處死袁崇煥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崇禎帝朱由檢,17歲登基,在位17年,明朝的第16位皇帝,也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袁崇煥可能從來沒有想過,他殺掉毛文龍的時候,他悲劇的人生就開始了。

袁崇煥遭遇悲劇這件事情,如果拿給春秋戰國時期的人來看,一定會覺得非常奇怪,不知道崇禎皇帝爲什麼會猜忌並殺掉袁崇煥。

春秋戰國時期,吳王讓孫武爲自己訓練軍隊。他爲了考驗孫武的能力,把自己的妃子拿給孫武訓練。他說,你要是能夠把我的妃子訓練好,我就相信你確實能夠訓練出一支能打勝仗的部隊。

孫武在訓練的時候,由於妃子們不聽他的命令,他把吳王最喜愛的兩個妃子給殺掉了。當吳王聽說他要殺自己妃子的時候,還專門派人對孫武說,我知道你有本事,能夠訓練好軍隊,這些妃子你不用訓練了,你也不要殺她們。但是孫武不聽,還是把吳王的兩個妃子殺掉了。

崇禎帝處死袁崇煥的原因是什麼?

就嚴重程度來說,孫武殺掉吳王兩個他最喜愛的妃子,與袁崇煥殺掉毛文龍相比,孫武的性質要嚴重得多。因爲這兩個妃子與吳王有直接的關係,他們是吳王的女人,和吳王朝夕相處,同牀共枕,能夠給吳王帶來安慰。而毛文龍和崇禎皇帝幾乎沒有什麼關係。

再一點,吳王的兩個妃子,只是在孫武訓練軍隊的時候,跟着大家笑。就算孫武要整頓紀律,要殺人,也不能只殺她們兩個。憑什麼因爲她們獲吳王的喜愛,就要被孫武殺掉呢?可見她們有多麼冤枉!

而毛文龍並不是沒有問題,毛文龍的問題非常大,他經常和後金眉來眼去,表面上在抵擋後金,事實上在和後金進行利益交換。這種利益交換,既包括和後金換糧食,同時還有一種“養寇自重”的心理。也就是說,他從來不會着意地和後金打仗。只要後金存在,他的價值就會被無限放大。朝廷就會覺得,他毛文龍駐紮在那個小島上,有多麼重要。

總之,吳王的兩個愛妃和毛文龍比較起來,毛文龍確實該殺,孫武的兩個愛妃被殺,確實有點冤枉。但結果剛好相反,吳王並沒有猜忌孫武,反而重用孫武。而崇禎皇帝卻把袁崇煥殺掉了。

那麼,崇禎皇帝和毛文龍非親非故,他爲什麼卻爲了毛文龍殺掉袁崇煥呢?

這顯然是因爲崇禎當了皇帝以後,受慣性思維影響太大的緣故。

怎麼理解這句話呢?

崇禎在沒有當皇帝而只是個王爺的時候,他的思維中,覺得朝廷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魏忠賢專政的問題。

崇禎皇帝是深受皇權傳統思想影響的人,他覺得一個朝廷只能有一個權力中心,這個權力中心,就是皇帝本人。因此,他對魏忠賢把持朝政非常不滿。雖然不滿他,但那時候他只是一個王爺,也只能敢怒而不敢言。

但是他沒想到,他的哥哥會很快去世,而且他哥哥居然沒有子嗣,因此他撿了一個便宜,當了皇帝。

既然當了皇帝,那他就要大刀闊斧地解決他曾經十分憂慮的問題,也就是權臣干政的問題。他必須要在朝廷中重新確立權力中心,也就是以他這個皇帝爲核心的權力中心。因此,他一上臺就殺魏忠賢。而且,他解決魏忠賢的問題,解決得非常好,用了非常巧妙的手段,扳倒了魏忠賢,剪除了魏忠賢的黨羽,可以說崇禎皇帝大獲成功。

當崇禎皇帝已經扳倒了魏忠賢,掌控了權力以後,事實上,他的着力點就應該發生轉移了。就如同咱們說的,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主要矛盾一樣。當我們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時候,我們社會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當我們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經濟也有了很好的發展以後,社會的主要矛盾,又變成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崇禎帝處死袁崇煥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也就是說,當崇禎皇帝解決掉魏忠賢以後,他急需解決的問題,已經變成了打敗農民起義、打敗後金入侵的問題。而當中心任務變成這個的時候,崇禎皇帝的操作方法,就和以前不一樣了。這時候,他需要研究,應該採用什麼辦法,才能培養出一支能打勝仗的隊伍。

對於古代的冷兵器社會來說,要培養出這樣一支軍隊,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一個卓越的軍事統帥。怎麼才能夠找到卓越的軍事統帥呢?皇帝除了要有一副眼光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對將軍充分信任。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漢朝時期,當“七國之亂”爆發的時候,漢景帝派周亞夫率軍前去打仗。說起來,漢景帝應該不相信周亞夫纔對。爲什麼呢?因爲在漢文帝時期,曾經發生過“細柳閱兵”的事情,當時漢文帝去軍隊視察,但是士兵卻不讓他進去。士兵們不知道漢文帝是皇帝嗎?當然知道。但是就算知道,他們也不準漢文帝進去。他們說。周亞夫將軍已經告訴過他們,在軍隊裏面只有一個統帥,只能聽一個統帥的命令。

其實這樣的周亞夫是十分危險的,既然軍隊只聽他一個人的,連皇帝來了都不聽。那麼假如周亞夫想舉兵造反,推翻漢文帝,可以說是輕而易舉的事。

“七國之亂”爆發以後,漢景帝最擔心的,就是藩國諸侯們擁兵自重。假如派周亞夫去平定藩國之亂,周亞夫卻和那些藩國勾結起來,矛頭對準漢景帝,漢景帝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事實上,周亞夫帶兵前去平定“七國之亂”的時候,還真有不聽漢景帝招呼的情況。當時,叛軍把樑王劉武給包圍了起來,樑王頂不住了,向漢景帝求救,因此漢景帝命令周亞夫前去救樑王。但是周亞夫堅決不聽。他認爲只有樑王頂住叛軍,才能贏得時機,打贏這一仗。這話當然是不錯的,但是這樣的結果,也有可能讓叛軍殺掉樑王。

可以說,周亞夫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人物,但是漢景帝依然選擇相信他。

崇禎帝處死袁崇煥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崇禎皇帝當時最正確的做法,就是一旦他選定了袁崇煥,他就應該堅決相信袁崇煥。袁崇煥既然要殺毛文龍,那就一定有殺毛文龍的道理,崇禎皇帝就不該過問袁崇煥軍隊裏面的事情。這樣的話,袁崇煥在軍隊裏面的威信,才能夠樹立起來。只有將軍樹立起了威信,他才能帶兵打勝仗。

崇禎皇帝當時如果選擇相信袁崇煥,說不定就能夠把袁崇煥培養成一代名將。有了這樣的一代名將,打後金纔會變得很容易。

崇禎皇帝不但應該培養出袁崇煥這樣的一個一代名將,而且還應該培養出更多的一代名將,只有這樣的一代名將變多了,面對農民起義和後金入侵的雙重夾擊,崇禎皇帝才能夠挽狂瀾於既倒,重新把明朝拉到安寧穩定的軌道上來。

可以說相信袁崇煥,還是不相信袁崇煥,對於崇禎皇帝來說,是一個生死抉擇。如果他選擇相信了袁崇煥,可能此後的戰爭走向,就完全不一樣了。而一旦他殺掉了袁崇煥,能打勝仗的將領就沒有了。這樣也就註定了明朝悲劇的結局。

可惜的是,崇禎皇帝還是以前的慣性思維,覺得某個人掌握了大權,對他是一種威脅。因此一看到袁崇煥殺毛文龍,就覺得這個人對他是一種威脅,他要像殺魏忠賢一樣,把這個人殺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