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伯嚭是什麼人?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伯嚭是什麼人?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以上問題本站小編將在下文爲大家一一揭曉。

在歷史上有這麼一些人,受國君寵信,富貴得享,爵位得重。如此,本該感恩戴德,爲國君解憂除難,爲國家盡忠。可事實是,這些人慾壑難填,暗地裏拿着敵國的好處,挖着本國的牆角,毀壞本國的根基。他們以爲,國家倒了,可以在敵國繼續自己的富貴,結果往往成爲新君主平息民衆憤怒的出氣筒,富貴沒有享到,性命也丟掉了,可以說聰明反被聰明誤,反誤了卿卿性命。

(一)詆譭伍子胥、壞吳國根基的伯嚭

伯嚭( 音:pǐ )和伍子胥一樣,都是家破人亡命的楚國貴族,滿懷仇恨地逃到吳國政治避難。借吳國與楚國的矛盾,輔佐吳王,攻伐楚國,以報家仇。同是逃難之人,又是老鄉,常人想來,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異國他鄉,同鄉之人本該是互扶持,患難與共,共求發展。伍子胥是這麼想的,他比伯嚭到楚國早,在吳王闔閭還是公子光時,便在他身上下注。公子光有野心,伍子胥便推薦了刺客專諸,經過一番謀劃,專諸在魚腹裏藏劍刺殺了吳王僚。公子光自立爲王,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吳王闔閭。

伯嚭是什麼人?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吳王闔閭重用伍子胥,任命他爲行人,輔佐自己。這時,家破人亡的伯嚭聽說了伍子胥在吳國得到重用,便來投奔於他。伍子胥這個人,公正、剛直、嚴苛,對國家忠心,見同爲楚國官宦之後的伯嚭,推薦給了吳王,吳王很快讓伯嚭做了大夫。在衆人的輔佐下,吳國很快強盛起來。之後,吳王任用伍子胥、孫武等人,水陸並進,使用奇兵,攻破楚國首都,鞭屍楚平王,報了滅家之仇,吳國一時稱霸。

不久,吳王闔閭與越國交戰中受傷死亡後,其子夫差繼承其父遺志,勵精圖治,積蓄力量,幾年後,滅了越國。越王勾踐爲了生存,用財物厚饋伯嚭,使其在夫差面前進言,用吳國當了幾年馬伕的代價,換取不對越國滅國。之後,越王歸國之後,用計然七策,又派西施實施美人計,迷惑夫差,不斷損害着吳國的利益。

這時的伍子胥和伯嚭的關係也完全不同了。

伍子胥在闔閭面前得到重用,到了夫差那裏就不行了。年輕人逆反心理強,不願聽長者的絮叨。伍子胥的剛直不折使其與夫差的關係漸行漸遠。在對待的越國的問題上,伯嚭受了越王的賄賂,將其視爲自己的錢袋子,拿人手短,自然爲越國說話,讓夫差施仁義,越王的臣服使得夫差的虛榮心得到了滿足。

而伍子胥是主張滅越,殺掉勾踐的。利益方面的矛盾,使得伍子胥和伯嚭之間的裂痕越來越深,而在吳王面前的話語權之爭,也使得伯嚭將伍子胥視爲自己最大的政治敵人,當年的收留和舉薦之恩,在君子面前,值得用一輩子報答;在小人的眼裏,反而成了他最不願面對的過去。或許,沒有了伍子胥,他內心才能獲得解脫,自己終於不用欠別人的恩情了。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幾年,國家逐漸強大,一方面在吳王面前掩其爪牙,一方面,又將伍子胥視爲滅吳的最大障礙,於是又讓人有賄賂伯嚭,讓其在夫差面前構陷伍子胥。吳王夫差打敗越國時,北上爭霸,對臥榻之旁的威脅視而不見。眼前的成功使得夫差意氣圓滿,自恃其能,內心中的膨脹使其不願聽任何的不同意見。尤其是打敗越國之後,寵信越女西施,一次次放縱越國。

伍子胥對吳國是忠誠的,不願意輔佐的國家爲越國算計。他的剛直讓他一次次勸諫,可忠言逆耳,夫差覺得厭煩,伍子胥以功勞和地位讓他厭惡。伯嚭的曲意逢迎,則使他滿意,成爲他的寵臣。當伍子胥見吳國不可救藥時,把自己的兒子託付在了齊國,這也成爲伯嚭攻擊他的藉口。伯嚭的一次次讒言,已讓夫差對伍子胥產生懷疑,這個事件,讓夫差徹底放棄了自己的老臣,將伍子胥賜死,斷送了自己的最忠心的臣子。

越王羽翼豐滿,便露出了自己的獠牙,趁夫差參加黃池之會、後方空虛時,攻破吳國首都,俘獲了留守的太子友。

幾年後,越國滅亡吳國,吳王夫差自殺。伯嚭自以爲在滅吳的過程中充當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在越國繼續自己的榮華富貴。

可越王勾踐是個什麼人,可以共患難,不可共富貴,連他身邊的重臣都不行,扶佐他的范蠡遠走江湖,文種被勒令自殺。何況收了越王財貨、作用盡無的反骨仔伯嚭,吳國被滅後,伯嚭被誅殺,罪名是“不忠於其君,而外受重賂。”

伯嚭是什麼人?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2張

他的所得也盡歸越王所有,真是天大的諷刺。在吳爲第一信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何其風光,爲些許財物,自掘墳墓,一切皆無,可笑之極。

(二)毀掉趙國長城的郭開

郭開,趙國的重臣,在其眼裏,沒有國家,只有私利。即使他從因家獲益非淺。在老趙王時,由於能夠趨炎附勢,阿諛逢迎,郭開便受到重用。當時,廉頗在魏國避難,趙國頻頻和周邊國家交戰,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趙王便想將廉頗從魏國請回來,繼續領導趙國的軍隊。便派使臣去魏國瞭解廉頗的狀況,看看是否還能領兵打仗,是否有意願回來。郭開和廉頗有私仇,暗中收買了使臣,讓他在趙王面前詆譭廉頗。

使臣到了魏國,廉頗見了使臣,很高興,吃了一斗米,十年肉,然後披盔戴甲騎馬演示了一番,意思是我雖然老了,但是還有勇力爲趙國奉獻。使臣回到趙國,見了趙悼襄王,說,廉頗吃飯還如當年,只不過,和臣會見時,“三遺矢”。

趙王一聽,信以爲真,就放棄了徵召廉頗的想法。

一代名將,從此在歷史舞臺謝幕,客死他鄉。千年以後,宋代大家辛棄疾在詞中寫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表達對廉頗晚年際遇感慨,也在垂嘆自己的相同命運

李牧,戰國四大名將之一,趙國的北方長城。在邊境抵禦匈奴時,先示弱於敵,堅壁不出,使匈奴人輕視自己,後用小利誘其深入,然後圍殲,大破之。斬殺十餘萬人,徹底消除了北部的邊患。秦王嬴政發起滅趙之戰,前兩次,趙王任用李牧,皆大敗秦軍。第三次,任用王翦伐趙。

伯嚭是什麼人?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3張

王翦知道李牧善戰,不易取勝,便使用反間計,讓秦王派人到趙國以重金賄賂郭開。郭開便在趙王遷面前進讒言,說李牧和司馬尚勾結秦國,準備謀反。 一向沒有主見的趙王遷大驚失色,便讓宗室趙蔥和顏聚去聚代李牧和顏聚,忠直的李牧不願趙國滅亡,憤而不從,戰場抗命,拒不交出兵權,被趙王派人用計捕獲斬殺,司馬尚也被罷免,亡命天涯。三個月後,趙國首都邯鄲被攻破,趙國滅亡,趙王遷被俘,郭開也投降了秦國。

一年後,郭開帶人回趙地取自己保存在邯鄲的財物,路上,被強人所滅。強人是趙國的亡臣或是秦國的軍兵,也是一個歷史之謎。

郭開年輕時,便是趙悼襄王的同伴,得兩代趙王的重用之恩,不爲國盡忠,以回報趙王的信任,卻幹着自毀靠山的勾當。在他眼裏,只有黃金和財物值得付出,卻不曾想,沒有了國家的保護,所謂的財富只不過天上的雲月,經不起一點折騰。

伯嚭、郭開,在其國,受君王看重,何其榮貴,卻利令智昏,爲財物而毀其國,人死財滅,是多麼諷刺啊!古訓:凡事太盡,事必緣盡。財物本是被人利用的,當人成爲財物的附庸時,離滅亡也就不遠了。後來,馮夢龍寫道:嗚呼!得金賣國,徒殺其身,愚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