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虞是什麼出身?他不想稱帝到底是因爲什麼?

劉虞是什麼出身?他不想稱帝到底是因爲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漢末年,朝廷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當時的州郡長官擁兵自立成爲了割據一方的諸侯。以上問題本站小編將在下文爲大家一一揭曉。

三國是一個爾虞我詐的年代,亂世紛爭軍閥混戰,人人都想着搶地盤、當皇帝,這樣的世界是不適合好人生存的。但幽州刺史劉虞是一個另類,劉虞不想當皇帝,做官的時候愛民如子,他甚至不會打仗……

純正的漢室宗親

劉虞,是東海恭王劉強之後,這個劉強是誰呢?他是東漢開國之君光武帝劉秀的兒子,而且劉強一度被立爲太子,後來因爲種種原因被廢。活躍在漢末三國政治舞臺的劉備、劉焉、劉表等人,雖然名爲漢室宗親,但他們是西漢的宗親,而劉虞是正兒八經的劉秀一脈,最純正的東漢皇室宗親。

劉虞的家族一直沒有沒落,祖父劉嘉曾任光祿勳(九卿之一),父親劉舒曾任丹陽太守,劉虞通曉《五經》,因此很早的時候就被舉爲孝廉。一開始擔任曹吏,因能履行職務而獲升爲郡吏,後因累積政績遷爲幽州刺史,劉虞任幽州刺史期間,在鮮卑、烏桓、夫餘、濊貊等外族間有崇高威望,隨時朝貢,不敢侵擾,百姓傳唱歌謠讚頌劉虞的功德。

愛民如子的好官

劉虞生性簡樸,爲政寬仁,基本上在哪個地方做官,都是好評如潮。任幽州刺史時,劉虞因公事免官。在家鄉的時候,附近的百姓有了爭執,不去找官府,都來找劉虞。劉虞根據情理進行裁判,百姓都非常信服、順從。

劉虞是什麼出身?他不想稱帝到底是因爲什麼?

曾經有一個人丟了牛,骨體毛色和劉虞的牛非常相似,就以爲劉虞家的牛是自己的。劉虞於是把自己家的牛給了這個人,後來這個人的牛找到了,感覺非常慚愧,於是把牛還給了劉虞,周圍人的聽說了這件事,更加的推崇劉虞。

劉虞之後任甘陵國相,當時經歷黃巾之亂,劉虞去後去安撫災荒後的百姓,以儉樸爲下屬榜樣,甘陵國大治。另外據《英雄記》記載,劉虞還曾擔任博平縣令,治正推平,高尚純樸,境內風化肅然,沒有盜賊。當時博平臨近的郡縣發生了蝗災,結果蝗蟲都飛過博平而不入。

雖然蝗蟲居然都感受到劉虞的愛民如子,過境不入有點匪夷所思,但足以見劉虞的寬仁愛民。漢靈帝后期,所有官員上任,都得明碼標價的交錢,有的爲了交錢搜刮斂財,有的因爲沒錢不能上任。但漢靈帝知道劉虞爲官清廉、寬仁愛民,特許他不用交錢。

忠於漢室,拒絕當皇帝

公元187年張純、張舉在幽州聯合烏桓等少數民族作亂,朝廷因爲劉虞在北方的威信很高,於188年再次任命他爲幽州牧。劉虞到任後精簡了部隊,廣泛佈施恩惠,派遣使者告峭王等人朝廷將寬大處理,可以免除他們犯下的罪責,又懸賞通緝張舉、張純二人。至中平六年(189年)三月,張純被手下王政殺死,首級被送到劉虞處。

永漢元年(189年),董卓專權,派使者授予劉虞大司馬,進封襄賁侯。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拜劉虞爲太傅,召他入朝任職。但因道路阻塞,任命竟不能夠到達。公孫瓚奉命征討烏桓時,受劉虞的節度。公孫瓚只注重自己的部隊強大,放任部曲侵擾百姓,而劉虞注重仁政,很關愛百姓,於是與公孫瓚之間逐漸出現了矛盾。

初平二年(191年),冀州刺史韓馥、勃海太守袁紹以及山東諸將商議,由於皇帝年幼且被董卓控制,想立漢室宗親的劉虞爲新皇帝,劉虞堅決不肯;於是韓馥等人又請劉虞領尚書事,以便按照制度對衆人封官,劉虞再次拒絕。劉虞是真正的乃心王室,自然不會受袁紹等人的蠱惑。

劉虞是什麼出身?他不想稱帝到底是因爲什麼? 第2張

不殺不燒,慘遭殺害

隨着與公孫瓚矛盾的深入,劉虞爲了控制公孫瓚,初平四年(193年),劉虞自己糾合十萬人進攻公孫瓚。臨行前,從事程緒勸阻,被劉虞斬首。劉虞告訴士兵:“不要多傷人,只殺公孫瓚一個就行了。”劉虞手下從事公孫紀,因爲同姓而被公孫瓚厚待,趁夜跑到公孫瓚處告發劉虞的計劃。

當時,公孫瓚的部衆都散佈在外面,公孫瓚自覺不敵,本想逃走。結果劉虞的士兵不擅於作戰,又愛惜百姓的房屋,下令不許焚燒城池,一時間竟攻不下來。結果被狠辣狡詐的公孫瓚趁機擊潰,最後公孫瓚假借朝廷使者的名義殺害了劉虞,自己統領四州。

縱觀劉虞的一生,他在亂世之中閃耀着人性的光輝,盡顯一代能臣的風采,如果生在治世,他的人生,將是一片輝煌。但是,爾虞我詐的亂世,是容不下天真與寬容的。生逢亂世,以劉虞的性格,他註定活不過“三集”。劉虞的人生經歷,似乎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生於曠野之中,就要學會與狼共舞!

但,我還是忍不住爲劉虞高尚的品德,忠貞的信念,對百姓的愛護而折服。劉虞這樣的厚道人,給三國增添了一抹難得的亮色,你可以說他“迂腐”,不會帶兵打仗,但任何一個時代,我們都需要劉虞這樣的人!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