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韓安國從平民爬到三公,爲何最後卻抑鬱而終?

韓安國從平民爬到三公,爲何最後卻抑鬱而終?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韓安國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韓安國年輕時,學習《韓非子》及其雜家學說,雖然未能成爲顯赫的法家名人,但能夠通過此進入仕途,可謂其學識淵博超於常人。

他起初侍奉於樑王劉武,擔任過中大夫一職。

這樑王劉武可不是一般人,他是漢景帝同母的嫡親弟弟,深得竇太后的寵信。

劉武本人也是能文能武,不僅封地在各諸侯王中最廣大最富庶,他本人對中央朝廷也可以說是忠心耿耿。

所以當發生了“七國之亂”之時,劉武的樑國成爲了捍衛長安朝廷的最後的防線。

也是因爲這場動亂,讓韓安國得以出人頭地,他與樑王帳下的名將張羽,一攻一守,活生生在睢陽城拖垮了吳楚叛軍,也因此成爲了平定“七國之亂”的大功臣之一。

這可以算是韓安國在歷史舞臺上的嶄露頭角。

因爲平定動亂有功,樑王劉武的心裏開始出現了變化,尤其是仗着竇太后的寵信,劉武對皇位繼承人的位置產生了想法。

這不知不覺體現在他平時的出行之中,其出行儀仗甚至與天子差不多。

到了這個地步,不要說漢景帝心裏不舒服,就是竇太后都覺得有點太過分了,所以樑王派入長安的使者都受到了太后的嚴厲斥責,眼看着樑王和中央朝廷的矛盾大有爆發之勢…

韓安國從平民爬到三公,爲何最後卻抑鬱而終?

漢景帝

02

要說韓安國這個人了不起,他不僅會打仗,還很會遊說。

他通過樑王的同母姐姐館陶長公主向太后傳話。

一再表明當七國之亂時,樑王如何晝夜難眠,擔心太后和景帝的安危,在前線奮勇殺敵,只爲保得太后和景帝的安全。

如今車仗有些隆重,也是希望天下人都能看到太后和景帝對他的喜愛,絕沒有半點僭越之心,請太后和景帝不要抓住樑王某些行爲上的細節斥責他。

他的話讓太后轉怒爲喜,同時這些話傳到景帝的耳中,也讓景帝心中得以釋懷,並且更加寵愛樑王。

韓安國由此在太后和景帝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因此有機會與中央朝廷建立了聯繫,這爲他日後由地方到中央的仕途之路做好了鋪墊。

韓安國從平民爬到三公,爲何最後卻抑鬱而終? 第2張

韓安國

03

人有風光時,自然也會有低潮的階段。

後來韓安國犯下了一些錯誤,被投入監獄,獄吏田甲用極其惡劣的語言侮辱他,說他已經如死灰一般了。

他很平靜地對田甲說:“你難道就不曉得,死灰也會復燃嗎?”

田甲輕蔑地說,就算死灰復燃了,一泡尿再澆滅它。

田甲

只是世事就是如此無常。

後來,韓安國被任命爲樑國內史,這讓田甲感覺大禍臨頭,嚇得逃之夭夭,韓安國雖然逼着他回來,但是沒有難爲他,相反還算友好地對待他,其大將之風盡顯無遺。

這和李廣錙銖必較,報復殺死當初爲難他的守門官比起來,確實難得。

04

樑王復獲寵信,最終還是不知收斂,不僅依然覬覦皇位繼承權。

甚至還採納了近臣公孫詭和羊勝的餿主意,派刺客入京殺害反對的大臣,尤其是名臣袁盎因此遇害,極大的震怒了景帝。

景帝派人到樑國捉拿公孫詭和羊勝,樑王卻在此刻使起了小性子,窩藏了他們不許朝廷的人捉拿。

這一行爲極大的激化了景帝和樑王之間的矛盾。

韓安國此時趕往樑王宮內,好言勸慰樑王:

漢高祖與太上皇的關係、皇上與臨江王之間的關係,遠比您和皇上的關係更親吧?

可高祖曾說,持劍打天下的是他,所以即使太上皇也不能過問朝政;

臨江王曾經貴爲太子,也因爲母妃的行爲不當,被皇上貶斥。

您如果再這樣一意孤行,其下場只會更慘!

皇上現在是因爲太后的原因纔沒有對大王動干戈,一旦太后不在了,您勢必就追悔莫及了。

這番肺腑之言終於讓樑王如夢初醒,公孫詭和羊勝自殺謝罪,景帝也暫時饒了樑王。

韓安國此行再度化解了樑王與景帝之間的矛盾,功不可沒。

樑王此後心思鬱悶,英年早逝。

韓安國也因偶犯小錯被罷官,閒居在家。

05

韓安國第二次崛起,得益於外戚田蚡。

漢武帝即位之後,作爲舅舅的田蚡獲得重用,擔任了太尉執掌大權。

韓安國向田蚡獻上重金,田蚡在王太后和武帝面前力薦,也因爲韓安國此前的才華已經獲得了武帝的注意,韓安國被重新起用。

他剛出山不久,就與大行王恢合作平定了閩越之亂,再度展現出其不凡的軍事才華。

之後田蚡出任了丞相,韓安國也晉升爲了御史大夫,一下子步入了“三公”的行列之中。

從戰場到內廷,從地方到中央,韓安國展現出其卓越的政治才能。

漢武帝是什麼人?

是一代雄主,是不甘心被匈奴欺凌的千秋一帝。

韓安國從平民爬到三公,爲何最後卻抑鬱而終? 第3張

可是在即位之初,在軍事上,漢朝確實沒有足夠的能力和匈奴對抗。

可皇上想打,下面的人隨聲附和。

韓安國在這件事上卻沒有人云亦云,仍然從大局上爲武帝分析,當前仍然要以和親爲主。

他爲武帝分析:

匈奴以騎兵爲主,戰略都是遊擊形式,我們追擊他們,算不上獲取他們的土地。

我們去追擊他們,只能說是以我們的短處去碰觸對方的長處,沒有任何益處。

考慮當下,還是應當以和親爲主。

武帝權衡當前利弊,同意了韓安國的主張。

田蚡去世之後,韓安國代行丞相的事務。

漢武帝本有意將其提拔爲丞相,怎料在這關鍵時刻,韓安國意外摔傷了腿,跛腳得很厲害,也因此再度被免職幾個月養病。

06

韓安國第三次被起用,擔任了衛尉一職,只不過這個時候的他,更多的是發揮餘熱了。

因爲此時的漢朝主要國策就是對匈奴的宣戰,依靠衛青、霍去病等年輕將領的強勢崛起。

漢武帝一改以往對匈奴作戰的保守,開始在西域大肆打擊匈奴的軍事力量,而對匈奴主張較爲保守的韓安國,不再成爲漢武帝的倚重。

但這位歷仕兩帝一王的名臣,依然被漢武帝任命爲材官將軍,在漁陽、右北平一帶駐守抵禦匈奴在這一帶的進攻。

在全國一片打擊匈奴的強烈聲勢之下,韓安國難得地還能保留一份冷靜,上書武帝希望能夠在匈奴退軍之時能夠有效地實施屯田之策,不然仗沒打完,莊稼也荒蕪了,得不償失。

可惜這份中肯的期盼,漢武帝直到晚年才意識到,讓人不勝唏噓。

07

“爲人多大略,智足以當世取合,而出於忠厚焉。貪嗜於財。所推舉皆廉士,賢於己者也。”——《史記· 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

“術家之流,不能創制垂則,而能遭變用權,權智有餘,公正不足,是謂智意,陳平、韓安國是也。”——劉邵

韓安國,漢高祖以來第一個從平民努力到三公的人,牛皮程度可以想象~

漢武帝朝外戚竇家和王家斗的那麼厲害,核心竇嬰和田蚡都出事,他一看衛青要上位,馬上全身而退。

這種智慧是真正的長者。

之後,領兵駐防,被匈奴所欺侮,損失傷亡很多,內心覺得非嘗諮愧。

希望能夠回到朝廷,卻更被調往東邊駐守,。

元朔二年(前127),失意而悶悶不樂的韓安國,生病吐血,抑鬱而亡。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