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天下莫敢相爭的神話!用兵如神的常勝將軍韓信

天下莫敢相爭的神話!用兵如神的常勝將軍韓信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前206年,劉邦拜韓信爲大將,採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率領大軍翻越秦嶺,襲擊陳倉(今陝西寶雞東),拉開了楚漢相爭的大幕。此後,韓信平定三秦,北上破趙國、滅代國、收服燕國,東下齊國,直到垓下(今安徽靈璧南)大戰、殲滅楚軍,兵鋒指處,所向披靡,無一敗績。

一、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劉邦建立西漢後。與韓信有過一場關於軍事才能的著名談話。劉邦問:“你看我能指揮多少兵馬?”韓信說:‘’陛下不過能指揮十萬兵馬。”劉邦再問:“那你呢?”韓信說:“我是多多益善。”這看似誇口,事實的確如此。從歷史記載看,他是一個很有組織才能、善於帶兵的將領,是古代傑出的軍事家。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韓信也仗劍從軍,投身項梁的隊伍。項梁戰死後,又追隨項羽,但始終沒有受到重用,只是充當一名小軍官。他多次向項羽獻計獻策,都沒有被採用。於是他憤然逃出楚營,投奔劉邦。開始時也沒有被劉邦賞識,只做了一個接待賓客的小官。蕭何與韓信多次長談後,十分器重他的才幹,向劉邦推薦,但沒有得到劉邦的迴應。這種局面讓韓信很失望,一天晚上,不辭而別,簫何聽說後,來不及向劉邦打招呼,就趁着月夜親自追趕韓信,演繹了一場“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千古佳話。

蕭何認爲韓信有大將之才,他建議劉邦要想奪得天下,非重用韓信不可。在蕭何的一再堅持下,劉邦擇定吉日,在廣場設置高壇,正式拜韓信爲將。然後,劉邦問韓信有何定國安邦的良策,韓信在客現分析了天下的形勢後,提出了“先定關中,後圖項羽”的戰略方針。一席話說得劉邦大喜過望,相見恨晚,言聽計從。

公元前206年五月,韓信派人大張旗鼓地修復劉邦進入漢中時燒燬的棧道,以迷惑駐守關中的雍王章邯。自己卻率軍悄悄沿南鄭(今陝西漢中東)故道翻越秦嶺,東出陳倉,大敗章邯軍一舉拿下了關中地區,不僅取得了對項羽的初戰勝利,還使劉邦有了穩定的後方恨據地。

天下莫敢相爭的神話!用兵如神的常勝將軍韓信

公元前205年,原來投降劉邦的魏王豹背叛劉邦投奔項羽,使劉邦的腹背受到威脅。劉邦勸降不成後,決定武力征服。八月,任命韓信爲左丞相,率兵征討魏國。魏王採取堅守政策,在黃河東岸聚集大量兵力把守,又封鎖了渡河的關口臨晉關(在黃河西岸)。韓信將計就計,集中大批戰般在此佯渡,主力卻埋伏在臨晉上游的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趁魏兵注意力集中在臨晉的機會,用木甕偷偷渡河,迂迴到魏軍後方,襲取了魏的都城安邑(今山西夏縣北),活捉了魏王豹,滅亡了魏國。這次滅魏之戰,不僅解除了劉邦的側背威脅,而且爲漢軍東進創造了有利條件。

公元前204年九月,劉邦、韓信率領部隊去攻打趙國。趙王歇和趙軍統帥陳餘集中二十萬兵力於太行山區的井陘關(今河北井陘西北),佔據有利地形,準備與韓信決戰。韓信一方面派遣兩千輕騎,每人帶一面紅旗,從小道出發,乘夜迂迴到趙軍大營的側後方埋伏。並吩咐他們趁趙軍出營追擊漢軍的機會,進入趙背,將趙軍的旗幟完全拔掉,換上漢軍的紅旗。另一方面派遣一萬人出井陘關,背靠河水擺好陣勢。趙軍望見漢軍背水列陣,無路可退,都譏笑韓信不懂兵法。戰鬥一開始,漢軍佯敗,把軍旗戰鼓等行軍物資扔的滿地都是。趙軍守營士兵禁不住戰利品的誘惑,都出營追擊,爭搶物資,得意忘形。這時預先埋伏的兩千輕騎乘機攻入趙軍空營,遍插漢軍紅旗。漢軍退到河邊,無路可退,英勇無比,人人拼死作戰。趙軍一時不能獲勝,打算收兵回營。卻見營中遍是漢軍紅旗,大驚失色,認爲漢軍已經把趙王及其將領全部俘虜了,於是陣勢大亂,四散奔走逃亡。韓信趁勢反擊,全殲趙軍,斬殺趙軍統帥陳餘,生擒趙王歇,取得了巨大的勝利。這次背水一戰,韓信用“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方式,激勵將士以一當十,再加上運用拔旗易幟的計策,以少勝多,充分顯示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

公元前203年十一月,韓信又用重兵急襲的辦法攻破了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楚將龍且急領二十萬人馬來救援,與敗退的齊軍會師於高密(今山東高密)。然後與漢軍隔濰水對峙。韓信祕密派人用一萬多個沙袋,乘暗夜在上游把濰水堵住。天明後派部分軍隊渡過濰水,在側後方攻擊楚軍,然後假裝打敗,把部隊撤了回來。龍且果然中計,商興的說:”我就知道韓信膽子很小。”於是率主力渡過濰水迫擊。待楚軍渡至中流時,韓信命令士兵撤去上游堵水的沙袋,河水洶涌直下,楚軍大半被水淹死。漢軍趁機攻擊,龍且被殺。沒來得及渡水的齊楚聯軍四處逃跑。韓信趁勢揮軍追殲逃敵,俘虜齊王田廣,全部平定了齊地。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楚漢兩軍在垓下展開決戰。劉邦以韓信爲主將,統一指揮四十萬各路大軍。韓信採用十面埋伏的戰略戰術,把十萬楚軍層層圍在中間。入夜,韓信又讓漢軍將士在楚軍曹地的四周唱起楚地民歌,終於使楚軍將士喪失鬥志,除項羽等少數人逃脫外,其餘被漢軍一舉聚殲。項羽突圍後,見大勢已去,在烏託邊自刎身亡。歷時五年的楚漢戰爭以漢王劉邦奪得天下而告終。

曾有人評論說:“漢朝之所以能夠得天下。主要是韓信的功勞。”劉邦對韓信這種“戰必勝,攻必取”的軍事才能也是敬佩不己,自嘆不如。

二、忍胯下之辱,成容人美名

韓信從小喪父,家境貧寒,在苦難中長大。但他人窮志不短,經常佩戴一把寶劍,刻苦練功,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所作爲。後來他母親也不幸去世,家中無以爲生,就離開家鄉,四處飄泊。由於他性格放縱而不拘禮節,既不能被推選爲官吏,又無經商謀生的才能,也就只好是常常依靠別人賙濟來餬口度日了。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後來實在餓的不行,就到一條河邊釣魚充飢。一個在河邊漂洗絲絮的老婦人,見韓信衣衫檻樓,形容憔悴,很可憐他,就主動把自己帶的食物分給韓信吃,一連幾十天,直到漂洗完畢。天天如此,韓信很受感動,對老婦人說:“將來我一定會重重的報答您。”老婦人卻生氣地說:“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你自己不覺得難受麼?我只是可憐你纔給你吃的,難道希圖你的報答?”韓信聽了羞愧難當,發誓一定要努力幹出一番事業來。後來,韓信做了楚王,重回楚地,特地找到這位漂母,送給她千兩黃金作爲贈飯的回報(另有一個說法是,漂母已經去世,只好把千兩黃金投到了當初蹭飯的河裏。但不管是哪種結果,都體現了韓信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心態)。

韓信當時不僅貧困潦倒,還要受當地惡少的欺辱。一次,一羣惡少在淮陰城中當衆羞辱韓信。有一個人叉開雙腿擋在面前挑釁地對韓信說:“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刀佩劍,其實我知道你膽子小得很。如果你真有本事的話,就用你的劍殺了我;如果不敢,你就從我的褲檔下鑽過去吧。”韓信注視了對方良久,深知只要稍一衝動,動起手來,就會立刻有人把自己抓起來,甚至惹上殺身之禍,自己的滿腹韜略和遠大抱負也將付之東流。於是,當着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惡少的褲檔下鑽了過去,若無其事的起身,拍了拍手,走開。滿街的人都嘲笑韓信,認爲他是膽小鬼。後來,人們就把能忍“胯下之辱”作爲具有韜略、忍辱負重、成就大業的比喻。韓信封王回到楚地後,也把這個曾經侮辱自己的人找了出來,封他做中尉,並且對自己手下的將士說:“他當初敢侮辱我讓我殺他,也算是位壯士了,難道我當年真的不能殺了他嗎?我只是想殺了他也不會揚名,所以就忍了下來,這纔有了今天的成就。”這種以德報怨的行爲,雖有自誇之嫌,但氣度卻也是常人所達不到的。

雖然韓信在政治上缺乏眼光,幾次關鍵時刻,都優柔寡斷,最後發出了“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的千古之嘆,被呂后設計殺害。但作爲一個傑出的軍事家,韓信深通兵略計謀,運用自如,多次以弱勝強,建立了不可磨滅的輝煌戰績,在中華大地上受到了後人廣泛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