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吳起的士爲知己者死!楚悼王死後也對楚國不離不棄!

吳起的士爲知己者死!楚悼王死後也對楚國不離不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起的士爲知己者死!楚悼王死後也對楚國不離不棄!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吳起事悼王,使死不害公,讒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義不圖譭譽,必有伯侯強國,不辭禍兇。——(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

三家分晉,韓趙魏而成諸侯。

作爲天下共主的周王室徹底衰弱淪爲了不入流的小國,根本無力主導中原大地上的政治秩序,崛起的諸侯國各自擴張自己的領土,兵革不休,以強並弱,形成了戰國七雄的競爭格局。

此時,社會制度也面臨着重大變革。

以舊貴族爲主導的奴隸制度面臨土崩瓦解,以新興地主階級爲主導的封建制度即將浮出水面,而加速這一過程的是諸侯國相繼的變法運動。

吳起的士爲知己者死!楚悼王死後也對楚國不離不棄!

而把這項運動推向頂端的是魏國的李悝變法,也正是因爲李悝走在了時代浪潮的前面,所以他的大名被印刻在了春秋戰國的歷史上,也正是因爲有了李悝的變法,魏國才能迅速富起來。

在戰國時期想要稱霸,單單國家富裕還不行,還需兵強,因爲對外征戰,沒有強大的武裝力量,即便再富有,還是會被別人打的滿地找牙。

此時的魏國是被眷顧的,當它缺少人才時,總會有合適的人冒出來,這次冒出來的人是吳起,魏國對外的戰爭,也正是有了此人的存在,才得以所向披靡、拓土千里。

但我們本篇要說的並不是吳起在魏國的成就,而是在楚國的變法。

吳起在楚國變法爲何舉步維艱?舊貴族盤根錯節,有楚王支持也不行。

吳起作爲職業官僚,楚悼王死後變法大業註定付諸東流,此時的他還有活路,爲何不再另謀高就?只因士爲知己者死。

此事我們還得從魏國的變法說起。

楚國不同於魏國。

自古變法者多流血,這是毋容置疑的,如果要找出變法道路上最大敵人的話,非守舊勢力的阻撓莫屬,一種社會制度的發展,就會成就一批既得利益者,變法的實質,就是要革掉這羣人的特權。

李悝的變法在魏國能取得成功,除了魏文侯的支持外,另一個因素就是魏國是分晉而成爲的新興諸侯,魏國從立國到滅亡一共歷經了9位國君,魏文侯排在第一位,也就是說李悝在魏國開始變法時,本國的舊貴族還並沒有形成氣候,李悝說變,魏文侯鼎力支持,變法這事就成了。

吳起的士爲知己者死!楚悼王死後也對楚國不離不棄! 第2張

反觀楚國,從立國開始一共歷經了42位國君,支持吳起變法的楚悼王排在第33位,也就是說到了吳起在楚國變法的時候,楚國已經有了700餘年的歷史了,此時楚國的舊貴族早已成勢。

景、屈、昭等大家族分散了楚王的權力,這在和平時期,或許因限制了君權,有利於政治的清明,但在戰國時期絕不是好事,因爲如果國家的拳頭握不緊,就發揮不出力量,國家只能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對魏國心灰意冷的吳起,來到了楚國。

吳起的變法逼自己上了絕路。

楚悼王是楚國爲數不多的有理想有抱負的君主之一,他看着魏國的崛起和魏武卒的威力,也想在楚國進行變法,但是此時的楚國沒有變法的人才,當他聽說吳起到了楚國的時候,他立志用吳起一改楚國積貧積弱的現狀。

此時的吳起已經不再風華正茂,楚悼王雖然早已聽說吳起的大名,但事情還要一步一步來,於是他任命吳起爲宛城太守,意思就是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結果吳起沒有讓楚悼王失望,在宛城吳起做得相當出色,僅僅一年,吳起坐上了他朝思暮想的令尹(丞相)之位(《史記》記載:居一年,王以爲令尹)。

吳起的士爲知己者死!楚悼王死後也對楚國不離不棄! 第3張

歷史這位導演留給吳起的表演不多了,當上令尹的吳起立即在楚國開啓了變法模式,在魏國吳起可以專心訓練魏武卒,但是在楚國卻不行,因爲他缺錢,當然楚國並不沒錢,只是舊貴族的蛀蟲太多。

吳起就大大闊斧的拿舊貴族開刀,比如世襲土地只能三代就要交回國家,比如廢除世官世祿制,比如精簡政府機構,再比如把舊貴族遷到邊遠的山區進行大開發等等,這些措施對貴族來說,可謂是刀刀致命,但楚國面貌卻爲之一新,楚國自此迎來了短暫的國富兵強,只不過吳起也把自己變成了楚國所有貴族的敵人。

吳起的士爲知己者死。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了,這個消息對於吳起來說猶如五雷轟頂,因爲他知道楚王活着時,自己可以專心變法,沒人敢動自己,但楚王一死,自己就猶如砧板上的魚肉,只能任人宰割了。

此時的吳起也清楚地知道,楚國的變法也隨着楚王的死而終結了,如果此時吳起像在魯國、魏國一樣捲鋪蓋走人,那麼至少不會有殺身之禍。

但吳起並沒有走,他選擇了去送楚悼王一程,儘管吳起知道只要進了楚王的宮殿,那就十死無生,但吳起還是義無反顧的去了,因爲在他的心裏,楚悼王不單是他的領導,更是他的知己,因爲楚悼王圓了吳起誓當卿相的夢想。

吳起的士爲知己者死!楚悼王死後也對楚國不離不棄! 第4張

當吳起走進王宮的時候,舊貴族門佈置的弓箭手早已就位,吳起倒也不含糊,被射傷之後,把腿就往楚悼王停屍的地方跑,結果弓箭手射殺吳起的同時,也射傷了楚悼王的遺體,這也是吳起的高明之處。

因爲楚國的律法規定對於傷害大王遺體的人,要誅其三族,楚悼王兒子繼位後,也正是依據這條法律,滅了七十多家舊貴族滿門,足見吳起之威(《呂氏春秋》記載:吳起死矣,且荊國之法,麗兵於王屍者,盡加重罪,逮三族)。

吳起在楚國變法爲何舉步維艱?舊貴族盤根錯節,有楚王支持也不行,經過幾百年發育,楚國舊貴族早已在楚國尾大不掉,上可逼君王,下可魚肉百姓,後來郢都被白起攻破,屈原憤而投江,亦和楚國舊貴族把持的朝政有着不可分開的關係

吳起作爲職業官僚,他本不必爲變法而犧牲,有了在魯國、魏國爲官而逃的經歷,離開楚國去往他國,一樣能繼續發揮光和熱,但楚悼王死後吳起爲何不另謀高就,而選擇了和楚王陪葬?

吳起的士爲知己者死!楚悼王死後也對楚國不離不棄! 第5張

這是因爲士爲知己者死,吳起把楚悼王當成了知己,可以不顧及性命的知己,吳起從離開家時,就對母親發了誓,不當卿相,不回衛國,吳起爲了魏國奮鬥了大半輩子,但一直沒能實現理想,在楚國卻輕鬆實現了,這勢必會令吳起對楚王感恩戴德。

伴隨着吳起的離魏,魏國再也無法壓制西部秦國地崛起,伴隨着吳起的去世,楚國的變法也隨之夭折,出將入相的吳起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而且創造了一個時代,人傑如吳起者,註定被歷史所銘記。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