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順治對崇禎到底是什麼情感?爲他修墳立碑還經常在墳前痛哭

順治對崇禎到底是什麼情感?爲他修墳立碑還經常在墳前痛哭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順治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順治和崇禎,一個是率兵入關定鼎中原,被子孫們尊稱爲世祖,一個則剛愎自用,親手把大明王朝送進了棺材。雙方功績相差懸殊,評價更是不同。更何況要不是滿請人在大明邊疆搞事情,明朝也未必會滅亡。作爲既得利益者的順治和失敗者的崇禎,這樣的開國之主和亡國之君會有什麼交集呢?

順治對崇禎到底是什麼情感?爲他修墳立碑還經常在墳前痛哭

(順治和崇禎,一滿一漢,一開國一亡國,他們會有什麼交集呢?)

還真有,而且是讓人大跌眼鏡的偶像和迷弟關係,清世祖順治一直對崇禎皇帝抱有極大的善意,甚至不誇張的說,順治帝對崇禎頗爲尊重甚至是崇拜......

拋開崇禎皇帝這個亡國之君的身份,其實他在我們普通人心中也有不少的好感度。首先崇禎在位十幾年並不沉溺酒色,勤勤懇懇當老黃牛,留下了勤政的名聲(當然這樣的勤政卻造成了反效果)。再次是剛烈的性格,以往的亡國之君們嘴炮打得響,說什麼要與國家共存亡,可是隻要兵臨城下跪的比誰都快(這時候就要@一下李煜老哥了,嚷着要尋死,爲了表明自己的堅定決心還吩咐把柴火堆到皇宮,最不要臉的就是這貨還和宮中的尼姑約定,只要城池被攻破,大家共赴黃泉,結果尼姑們看見亂兵衝進皇宮紛紛自焚而死,李煜老哥轉頭就交了降表乖乖投降,這男人當得.....),所以崇禎皇帝起碼還有些“君主死社稷”的擔當。

崇禎皇帝是個可憐人,他空有治國之心而無定國之才,爲人剛愎武斷又無謀多疑,他的十幾年皇帝生涯是痛苦而絕望的。作爲一個有抱負的皇帝,他只能眼睜睜看着天災人禍,亂兵四起,大明江山四處戰火紛飛,民不聊生。他努力過,拼命過,但終究無法阻攔大明走向滅亡,他是天下間最尊貴的人,同樣也是最可憐的人。

順治皇帝呢?

同樣是個可憐人。

順治對崇禎到底是什麼情感?爲他修墳立碑還經常在墳前痛哭 第2張

他的童年缺乏父親的關愛(皇太極寵愛海蘭珠,忽視福臨母子),而他只是作爲各方博弈的結果被擁立爲帝,在他生命的前半段始終處於多爾袞的陰影之下,儘管他是皇帝,但多爾袞纔是實際掌權的主人,孝莊和福臨孤兒寡母無力與手握兵權的多爾袞抗衡,只能費盡心思的安撫。首先是孝莊做了犧牲,這就是歷史上著名懸案“太后下嫁”(當然我們在此不討論孝莊究竟嫁沒嫁多爾袞,就算沒有,在多爾袞面前孝莊母子也不敢有半點太后和皇帝的威風,恐怕這個嫂子還得拉下臉來籠絡小叔子,至於這倆人發生了啥沒,從後續福臨對多爾袞咬牙切齒的態度我們大概能明白一二),接着就是入關後多爾袞的權勢地位直線上升,從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一直到皇父攝政王。

皇父攝政王?您也別遮遮掩掩的了,直接說認了個爹不就行了麼!又是爹又攝政,那福臨呢?得看多爾袞的顏色行事,整日戰戰兢兢,生怕多爾袞哪天興致一來就謀朝篡位自己當皇帝。

好不容易熬到多爾袞死了,福臨能稍微快活點了吧?也沒有,這時候矛盾從多爾袞轉移到了孝莊身上了。儘管孝莊是歷史上有名的賢后,她苦心培養了順治、康熙兩代帝王,受到人們讚頌。但我們不得不指出的是,晚年的孝莊是個成熟而睿智的政治家,但在順治時期孝莊太后很多手段並不如後來那麼圓潤自如,有些強硬態度傷害了母子之間的感情,激化了雙方的矛盾。

(出乎意料的,孝莊和福臨的感情並不怎麼好,母子矛盾很深)

首先順治和孝莊的感情深麼?也深也不深,深在於畢竟是親生母子,又有多爾袞這個威脅,母子只能相依爲命;不深在於自從清軍入關後,7歲的順治就住進了皇宮,與孝莊分宮而居,母子倆數月才能見上一面。您要說孝莊疼愛順治肯定不假,但關於順治的喜怒哀樂,愛好逆鱗孝莊是不清楚的,這也就爲母子日後的矛盾埋下了伏筆。

首先就是順治的婚姻,儘管順治有着二分之一的蒙古血統,但他對於孝莊太后爲他選擇的蒙古后妃持極力排斥和疏遠的態度。在攝政王和孝莊的共同安排下,順治迎娶了母親的侄女,結果多爾袞一死順治馬上就把她廢掉了,隨後在太后的強烈要求下順治又娶了吳克善(孝莊哥哥)的孫女。兩次婚姻都由母親操控,順治痛苦無比,他並不喜歡這個皇后,但母親是蒙古人,爲了保證大清與蒙古的和諧關係,皇帝必須源源不斷的迎娶蒙古女子,並保證她們在後宮的話語權。

順治對崇禎到底是什麼情感?爲他修墳立碑還經常在墳前痛哭 第3張

如果事情就此發展也許只是小矛盾,反正順治也是個好色的青年,頂多就多當種馬。但要命的是順治遇見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董鄂氏。從此以後,年輕的皇帝變得癡情而專一,董鄂氏於順治十三年入宮,同年馬上被封爲賢妃,過了一個月馬上又被封爲皇貴妃.......

這就叫坐火箭,董鄂妃升遷速度應該創下了歷史之最,要不是孝莊太后拼死反對,估計順治下一步就要頭腦發熱的再次廢后,立董鄂氏爲正宮皇后了。就算沒當成皇后,順治的行爲也讓孝莊無法忍受,首先在冊封董鄂氏爲皇貴妃時,順治竟然宣佈大赦天下(又是開天闢地頭一遭)。在董鄂妃爲他生下兒子後順治偏執的稱:“此乃朕第一子”(實際上是第四子,康熙等人哭暈在廁所),並舉辦了皇長子誕生的隆重慶典。

順治對董鄂氏母子如此看重,後宮的蒙古女人們會怎麼想?孝莊皇太后會怎麼想?所以儘管順治已經成年親政,但仍然面臨着來自母親的政治壓力,他試圖反抗,最後也只能被迫接受。事實上福臨繼位的十八年,是艱難的十八年。最初有多爾袞擅權,隨後又是水旱災害不斷,南方戰火紛飛,在鄭成功、李定國等人鏖戰下,滿清能否守住天下還兩說。朝廷滿漢對立,矛盾尖銳;後宮因爲蒙古妃嬪的事,母子更是對立嚴重。在這樣焦頭爛額而孤立無援的條件下,順治帝聽到崇禎的事蹟馬上就產生了親近和知己感。同爲天子,孤苦無依,兩人是何其類似!

所以我們能看到順治對於崇禎掏心掏肺般的敬重。1644年,崇禎皇帝被李自成下葬至田貴妃墓中,等到大清定都北京後,順治皇帝馬上命令將田妃墓改名爲“思陵”,並要求按照天子規格安葬崇禎皇帝,並對思陵進行改造。用時一年,思陵改造完成。《郎潛紀聞四筆》載:“本朝入關定鼎,首爲崇禎帝、後發喪,營建幽宮,爲萬古未聞之義舉。”

順治並沒有忘記崇禎,1654年他發佈了一道上諭:“朕念明崇禎帝孜孜求治,身殉社稷。若不急爲闡揚,恐於千載之下,竟與失德亡國者同類並觀,朕用是特製碑文一道,以昭憫惻。”您看,在順治皇帝看來身殉社稷的崇禎和那些個亡國之君完全不同,爲了避免崇禎的名聲受影響,順治決定爲崇禎帝立一道碑文來表達自己對於崇禎的肯定。

順治對崇禎到底是什麼情感?爲他修墳立碑還經常在墳前痛哭 第4張

碑文是這樣寫的:“莊烈憫皇帝勵精圖治,宵旰焦心,原非失德之主。良由有君無臣,孤立於上,將帥擁兵而不戰,文吏噂沓而營私。……逮逆渠犯闕,國勢莫支,帝遂捐生以殉社稷。”崇禎皇帝是一個勵精圖治,勤勤懇懇的皇帝,他的一生並無失德之處,之所以丟了這江山完全是因爲臣子們各有私心導致崇禎孤軍奮戰,當然戰鬥到最後崇禎帝壯烈的選擇了死亡。整篇碑文強調的是,丟江山不關崇禎帝的事,主要是有君無臣,文官愛錢而武將怕死,這才導致大明就此滅亡。

除了特意爲崇禎立碑,順治甚至還多次前去拜謁思陵,看着蕭瑟荒涼的陵園,再想想崇禎苦逼的一生,順治感同身受,這時候的他又何嘗不是左支右絀,焦頭爛額?這時候也不分什麼亡國皇帝開國天子,想到難過處順治竟然失聲痛哭“大哥大哥,我與若皆有君無臣。”您看看,連哥都認上了,真是對難兄難弟!

除了對崇禎的經歷同情憐惜,順治更是對崇禎的書法高度讚賞。崇禎酷愛書法,曾先後學習董其昌、王羲之等字體,具有很高的藝術水準。早年的順治就是每天瘋玩,以至於親政時漢文水平不高,導致“閱諸臣章奏,茫然不解”,於是順治發奮苦讀開啓了學霸模式,甚至因爲勞累過度而咯血。隨着對漢文化的逐步深入,順治對漢文化愈發喜愛,“專厭胡俗,慕效華制”,尤其對書法更愛不釋手,這些書法名家中順治最喜歡的就是崇禎的字。

您看這就過分了啊!咱們中國歷史上的書法名家何其之多,王羲之、顏真卿、董其昌等等,哪個不是鐵劃銀鉤、名垂青史?可順治皇帝對古代書聖們的墨寶視而不見,偏偏對崇禎皇帝的字讚賞有加,您要說這不是情懷加成我可不信。可以說順治帝在理解、同情崇禎的過程中慢慢的把自己也模擬成了崇禎,以至於在各方面都想向這個“名爲亡國之君,實則英明神武”的崇禎帝學習。

《山志》就曾經記載,順治曾經請高僧弘覺進宮講經(順治還愛好佛學,孝莊太后就對順治的這個愛好大加痛斥,但可能是命中註定,順治皇帝最後還是選擇剃髮遁入空門),結果弘覺趁此機會向皇帝請求墨寶,結果順治謙讓說“朕字何足尚,崇禎帝乃佳耳。”而且皇帝還讓人拿來幾十幅崇禎的字向弘覺和尚展示,在這過程中估計是又觸動了順治的愁腸。“上容慘慼,默然不語”,看完之後順治又嘆息說“如此明君,身嬰巨禍,使人不覺酸楚耳。”(您看看,順治從來都沒有把崇禎當亡國之君,大明的滅亡也和崇禎無關,完全是天災人禍)

與此同時順治還對弘覺說:“近修《明史》,朕敕羣工不得妄議崇禎帝。”這是打算維護崇禎到底了,順治對崇禎懷着這樣深的感情,也就難怪弘覺說:“先帝何修得我皇爲異世知己哉!”而順治對崇禎的感情在董鄂氏病死後達到了巔峯。心愛的女人離自己而去,福臨心如死灰,在一次拜祭崇禎後他偶然發現了太監王承恩的墓。王承恩在崇禎死後殉死,所以順治對王承恩同樣大加讚歎,不但命令學士麻勒吉爲王太監祭祀一番,回宮後又安排大臣爲王太監撰寫碑文,讚歎王承恩忠心爲主,在明朝文武百官們各自逃難“獸驚魚淰,奔迫途窮,屈膝賊庭,冀賒餘生”棄君主於不顧時,只有這個太監陪伴在皇帝身邊,王承恩真可謂是宦官中的“千古一人”啊!

額,福臨啊,我們很能夠理解你對崇禎的感情,不過你這樣誇王承恩會不會有點太肉麻了......

但不管怎麼說,明朝的皇帝被清朝的天子如此吹捧崇拜並引以爲知己都是一件非常有趣而巧合的事情。崇禎皇帝自己可能也想不到,幾十年後奪取大明江山的滿清有這麼一個小皇帝聽到自己的事蹟感傷不已,甚至還口口聲聲稱呼自己爲大哥。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