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長孫無忌的下場 唐高宗李治爲何會殺親舅舅

長孫無忌的下場 唐高宗李治爲何會殺親舅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孫無忌的下場:長孫無忌,是唐初政治舞臺上的一個風雲人物。從李淵開創大唐,到李世民喋血宮門,再到李治順利接班,每一個關口都承載着長孫無忌的智慧、謀略和心血。長孫無忌對大唐可謂忠心耿耿,始終不渝;同樣,李唐前三任皇帝也對他代代禮遇,寵眷甚隆。李淵在位時,封其爲齊國公,後徙趙國公;李世民臨死前,還對大臣們說“我有天下,無忌力也”;李治即位後,封其爲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然而,到了顯慶四年(659),也就是李治當上皇帝的第十個年頭,長孫無忌卻因“謀反”罪被削職流放,三個月後被逼自縊身亡。一代名臣落得如此下場,既讓人扼腕,也催人深思。

關於長孫無忌之死,普遍認爲是武則天及其黨羽下的毒手,原因是長孫無忌曾在唐高宗廢立皇后問題上得罪了武則天,武則天懷恨在心,便指使許敬宗構陷長孫無忌謀反,繼而伺機逼其自盡。這樣的觀點,看似合乎邏輯,其實不然。其一,長孫無忌是三朝元老,且是皇親國戚,武則天雖爲皇后,但絕不可能輕易撼動這位人望極高的功臣元勳,更何況是許敬宗之流了;其二,長孫無忌死後的第二年,也就是到了顯慶五年(660),武則天因李治患病纔開始代理國政。所以,武則天當時即使有殺長孫無忌之心,卻無殺長孫無忌之力。

作爲唐太宗的第九子,李治除了嫡子這一優勢外,要能力沒能力,要才幹沒才幹,他能當上皇帝,全靠長孫無忌從中周旋。對於長孫無忌,對於這位有着一定血緣關係的親舅舅,對於這位把自己推上權力巔峯的第一功臣,究竟是什麼讓唐高宗迸發出殺機呢?  唐高宗在位期間最大的政治事件,莫過於廢立皇后之爭。在這場政治風波中,產生了兩派針鋒相對政治勢力,即以許敬宗、李義府等人爲代表的支持派,和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爲代表的反對派。許敬宗、李義府等人雖然在政治上比較失意,但他們善於鑽營,見風使舵,看到唐高宗對武則天的眷戀之情,便投奔到武則天麾下,爲武則天當皇后搖旗吶喊,充當嘍囉;而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是一批元老重臣,功勞大,根基深,從內心裏反對出身寒微、當過尼姑、且心狠手辣的女人母儀天下。兩派之間實力懸殊,勝敗很容易分曉,而當唐高宗這位急着娶老婆的皇帝鐵了心非要立武則天爲皇后時,勝敗就已經註定。

長孫無忌的下場 唐高宗李治爲何會殺親舅舅

唐高宗雖然比較懦弱,比較溫和,但在立武則天爲皇后的問題上卻相當果決。在中國歷史上,向臣子行過賄的皇帝不多,宋真宗是一個,明代宗是一個,開此先河的恐怕就是唐高宗了。據《舊唐書》記載,“帝將立昭儀武氏爲皇后,無忌屢言不可,帝乃密遣使賜無忌金銀寶器各一車、綾錦十車,以悅其意。”對此,《新唐書》也稱“帝欲立武昭儀爲後,無忌固言不可。帝密以寶器錦帛十餘車賜之,又幸其第,擢三子皆朝散大夫”。接着,武則天趁熱打鐵,先是讓母親楊氏“自詣無忌宅,屢加祈請”,後又派禮部尚書許敬宗“屢申勸請”,希望通過懷柔政策買上通達皇后寶座的門票,結果卻遭到了長孫無忌的“厲色折之”。

在中國,有身份的人最注重的就是面子問題,就是招呼效應,當皇帝的更甚。銀子他收了,兒子也封官了,可長孫無忌就是不肯低下那棵倔強的頭顱,反而給前去辦事的人一副白眼。話傳到唐高宗那裏,他的臉往哪兒擱?他能不惱嗎?何況,娶誰當老婆,那是皇帝自己的事,長孫無忌這個當舅舅的是添的哪門子堵?與其說,長孫無忌的立場堅定得罪了武則天,還不如說他的不近人情深深地刺痛了唐高宗。唐高宗雖然老實,但他終究是至高無上的皇帝,他決定了的事,尤其是這種涉及到男女私情的問題上,誰出來反對都是螳臂當車。不久,也就是永徽六年(655)十月,唐高宗“竟不從無忌等言而立昭儀爲皇后。”

唐高宗冊立武則天的那天,長孫無忌一夥人有沒有去喝喜酒,史籍中沒有記載;不過,唐高宗要和他們秋後算賬,則是必然的。無論是“皇后以無忌先受重賞而不助己,心甚銜之”(《舊唐書》),還是“後既立,以無忌受賜而不助己,銜之”(《新唐書》),但以武則天當時的能量,她也只有暗地裏咬牙切齒了。然而,唐高宗疼老婆是出了大名的,武則天一撅嘴,他自然會出來打抱不平。褚遂良被數次降職,一貶再貶;韓瑗、來濟被貶到邊州,永遠不許進京;于志寧、柳爽被徹底免職;凡是與長孫無忌一起反對唐高宗立武則天的臣僚,大多被罷免或疏遠。這一大批元老級重臣,如果沒有唐高宗點頭授意,武則天能扳得動誰?

羽翼被一個個剪除了,長孫無忌見識到了唐高宗的面裏藏刀;冊立皇后成功了,唐高宗由此領略到了皇權的所向披靡。當皇帝這些年來,唐高宗一直生活的比較鬱悶,好多事情都是由長孫無忌替他操辦的,甚至連他頗爲得意的“永徽之治”也被看作是“貞觀遺風”。一般情況下,性格懦弱的人,內心越發要強。唐高宗不願被唐太宗的光環所掩蓋,更不願處處掣肘於長孫無忌,年齡越大,那種朝綱獨斷的信念就越強烈,那種控制與反控制的矛盾就越突出,廢立皇后無疑是反映這種君臣矛盾的焦點。長孫無忌雖然成了光桿司令,但他在朝野的影響力仍是舉足輕重。唐高宗想挺起腰桿一言九鼎,必須要除掉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的下場 唐高宗李治爲何會殺親舅舅 第2張

長孫無忌畢竟是長輩,是親人,唐高宗素以仁孝著稱,他不可能因爲一些家庭糾紛就狠下心來對親舅舅實施生殺大權。機會,總會是有的。在皇權專制制度下,誰要是沾上了“謀反”的邊,不論是皇親國戚,還是宗室王公,統統沒有好果子吃。何況,此時的長孫無忌已經遭到了唐高宗的厭惡。顯慶四年(659),中書令許敬宗爲了迎合唐高宗,派人上奏稱“監察御史李巢與無忌交通謀反”,朝野譁然。對於這樁大案,唐高宗先是“驚”,繼而“泣”,可他既沒有找來長孫無忌當面對質,也沒有做任何的調查取證,就把親舅舅發配到了黔州。這種處置結果,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即唐高宗內心已經默許了許敬宗的誣告。

長孫無忌“性通悟”,不難想到是誰下的黑手。爲了大唐,長孫無忌嘔心瀝血了一輩子,如今落得這步田地,如此大的反差換了誰都可能一蹶不振。其實,當政治生命被無端扼殺的時候,長孫無忌這個政治人物就已經死了大半個了。三個月後,唐高宗派人複合此案,長孫無忌在袁公瑜等人的“暴訊”下被逼自縊,享年六十三歲。長孫無忌死後,朝中再也無人能與武則天抗衡,此後,武則天一步步染指權力,最後自立爲皇帝,改國號爲大周,唐朝國祚一度中斷。唐高宗逼死長孫無忌,本想着就此獨掌大權,但最終卻被以武則天爲首的新的政治勢力架空。這,恐怕是唐高宗在逼死長孫無忌時所沒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