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分析馬謖守街亭用計失敗是他本人剛愎自用嗎

分析馬謖守街亭用計失敗是他本人剛愎自用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無論是從北伐的目的還是從整肅軍紀,馬謖都必須要死,諸葛亮殺馬謖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殺了馬謖能夠換取全軍繼續北伐的腳步,這筆買賣還是很划算的。  

分析馬謖守街亭用計失敗是他本人剛愎自用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

諸葛亮六出祁山問鼎中原絕對不是要一直打到中原,因爲曹魏的勢力太大了,這點諸葛亮很清楚,他知道蜀國和魏國的差距,光復漢室只是諸葛亮的一個響亮的口號罷了,真正要是出去,連長安城的大門都不一定能見到,但是他還是堅持要北伐了。這首先是因爲北伐能夠轉移國內矛盾,並且藉機能夠奪了李嚴魏延的權利,所以諸葛亮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同意魏延的子午谷的計策,北伐之路是諸葛亮的一步好棋。

司馬懿是一個好對付的人麼?肯定不是,它是一塊難啃的骨頭,但是諸葛亮沒有派魏延趙雲或者是姜維而是選了馬謖。

我們都知道馬謖是諸葛亮的心腹之一,不管能力怎麼樣,人家忠心耿耿呀,他拍馬謖去就是爲了在軍隊中安插自己的棋子,然後排擠魏延的人。有人說諸葛亮是一個心胸廣闊的人,但是看看他怎麼對待李嚴的。再加上馬謖表現的並不弱,他的計策平定了南中,反間計對付司馬懿,他對馬謖能夠守住接聽還是抱有很大信心的,因此不在乎劉備死前的囑託。

在街亭失守之後,蔣琬用晉文公的話來回答諸葛亮關於馬謖如何處置的問題,其實諸葛亮心裏也明白,魏延等人就等着這個機會呢,如果馬謖不死,難做的就是諸葛亮。

 

馬謖失街亭敗給了誰

馬謖剛愎自用,不聽諸葛亮建議,不聽王平勸導,仍然駐紮在街亭山上,遠離水源。這件事情讓偵查的魏軍士兵知道之後稟告了魏明帝。 

分析馬謖守街亭用計失敗是他本人剛愎自用嗎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魏明帝是曹睿,當他知道馬謖守在了街亭山上之後大喜,這是一個好時機,在司馬懿的建議之下立刻派驍勇善戰的張郃整理兵馬前去街亭。

張郃到了之後潛伏下來,然後觀察水源的情況,確定馬謖捨棄水源上了山之後心中大喜,立刻讓士兵用大石頭堵了蜀國軍隊的水源,把糧道毀了,這樣一來,馬謖無水無糧食,在山上困住了,下令縱火燒山。

蜀軍士兵沒有水喝,飢渴難耐,於是軍心自己就散了,不用別人攻打,自己就敗了。趁着山上混亂,張郃集結一羣人開始進攻。馬謖集結主力人馬衝破了圍堵,一路奔回大本營,退回軍中,街亭失守。

馬謖沒有聽從諸葛亮的軍令,違背了靠山靠水紮營的原則,孤軍上山,讓蜀軍失了北伐的最好時機,馬謖必須要爲這件事情負主要責任。

諸葛亮開總結大會:異常痛心的看着被綁着的馬謖:“我選錯了你,你真讓我失望。”之後爲了整肅軍紀下令將馬謖斬首。

死之前,馬謖上書給諸葛亮說:“我知道您待我如父子一樣,這次我違背了您的指令,這讓軍法難容,您處罰我是應該的,我死而無怨,懇請丞相照顧好我家人。”諸葛亮老淚縱橫,心如刀絞,在馬謖死後將他兒子收爲自己的義子。 

 馬謖用計失敗

馬謖紙上談兵用的是韓信的計策,但是韓信的背水一戰成功了,馬謖的守街亭卻失敗了。身爲歷史上著名的兩個戰役,結果卻是一勝一敗,爲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結局呢? 

分析馬謖守街亭用計失敗是他本人剛愎自用嗎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實兩者在戰術上都有共同點,都是先斷了自己的後路,讓自己的軍隊只能向前和敵人拼命,不是生就是死。置之死地而後生,這就是韓信在解釋自己爲什麼在井徑口背水而戰時說的話;“人的潛力只無限的,有時候有了退路反而會讓人膽怯,一直在想着不勝利沒關係,但是把後路切了,就只能拼了!”馬謖在守衛街亭的時候也想這麼做,但是他沒有背靠水,而是靠着山,違背諸葛亮靠水紮營的軍令。他想製造軍隊危機感,想效仿韓信活捉趙王。

但是他沒有考慮時代環境,在秦末時期,是最不拿人命當回事的時代,秦始皇焚書坑儒大修長城死傷數十萬,項羽埋了二十萬秦軍,白起將數萬戰俘沉入江中……在那個年代,投降的軍隊是沒有好下場的,都是死路一條,所以哪怕不是背水一戰,要麼戰死,要麼投降之後繼續死,所以他們會拼命。

來看看馬謖在的三國時期,這是重視人才和軍隊力量的時代,除了董卓之外,幾乎沒有出現殺戰俘的事情。而且像孟達這樣的人可以幾次降而復叛,但是仍然在不同的陣營裏活得風生水起,所以這一招對於馬謖帶領的士兵來說,沒有威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