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阿奴律陀:緬甸蒲甘王朝的創建者,緬甸三大帝之一

阿奴律陀:緬甸蒲甘王朝的創建者,緬甸三大帝之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阿奴律陀(梵語:Anawrahta,巴利語:Anuruddha,1015年-1078年),緬甸蒲甘王朝的創建者(1044年-1078年在位)。與莽應龍(Bayinnaung,1551-1581年在位)、雍籍牙(Alaungpaya,1752-1760年在位),被稱爲緬甸“三大民族英雄”或“三大帝”。又由於其對佛教的大力護持而被尊稱爲“緬甸的阿育王”。阿奴律陀是宮錯姜漂(一作混修恭驃)之子,即位後,首先統一羣雄割據的局面,先後征服了南部的打端、西部若開族的阿拉幹王國,並與北方的大理國維持和平均勢,爲蒲甘王朝奠定了二百四十三年(1044-1287年)的基業。當時王朝的領域,北起八莫,南濱大海,東部統領撣族諸部,西臨北阿拉幹,爲緬甸最早統一的王國。

登上王位

阿奴律陀是蒲甘王國君主宮錯姜漂(一作混修恭驃)之子。當時蒲甘王國的王位落入一個叫良吳蘇羅漢的農夫手中,出身原王族的宮錯姜漂在1001年奪回王位,並搶奪良吳蘇羅漢的三個王后爲妻。其中的南宮和中宮王后已懷上了良吳蘇羅漢的兒子,分別是後來的國王基梭和叟格德,他們成爲宮錯姜漂的養子;而北宮王后則與宮錯姜漂生了阿奴律陀。1021年,基梭和叟格德兄弟發動政變,廢黜了宮錯姜漂,迫使其出家爲僧,其後這兩兄弟相繼即位爲王。

阿奴律陀是其義兄叟格德手下的臣子,而其母北宮王后則侍奉廢王宮錯姜漂。一日叟格德對阿奴律陀說:“弟悉子輩,哥乃母輩。”阿奴律陀不解,將此話告知其父宮錯姜漂,宮錯姜漂指出叟格德欲霸佔阿奴律陀之母爲自己的王后,阿奴律陀大怒,遂與其父共謀推翻叟格德。其後叟格德果然立了阿奴律陀之母爲王后,阿奴律陀則進攻叟格德,在與叟格德單挑於蒲甘城時用父親留下的寶矛刺死了叟格德,這是1044年的事。

阿奴律陀奪位以後,請求父親宮錯姜漂還俗復位,但被宮錯姜漂謝絕,並傳位於阿奴律陀。於是阿奴律陀受命登基爲新任蒲甘國王,尊宮錯姜漂爲僧王,4年後宮錯姜漂駕崩。

阿奴律陀:緬甸蒲甘王朝的創建者,緬甸三大帝之一

南征北戰

1044年阿奴律陀即位之時,緬甸還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緬族的蒲甘王國只是當今緬甸地域衆多國家中的一個。驃國在9世紀中期已經瓦解,但在緬甸中部和北部廣大地區,一些強大的驃族部落仍在活動;上緬甸的廣大地區,由各撣族部落首領統治;西部阿拉幹仍是若開族的獨立的國家;而南部沿海地區,是歷史悠久、文化發達的孟族國家,其中最主要的是直通王國。

但是,在阿奴律陀登上王位之前,蒲甘王國已經歷了近200年的發展,爲阿奴律陀發動的統一緬甸的戰爭準備了有利的條件。蒲甘王國立國於欽敦江與伊洛瓦底江匯合處以東的廣大地區,這一地區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當時被稱爲“大澤之鄉”。皎克西地區在公元11世紀之前已成爲糧倉。從蒲甘時期的碑銘看,蒲甘附近地區當時已種植水稻、高粱、豆類、冬瓜、茄子、胡椒、葡萄、甘蔗、檳榔等61種農作物,農業生產已具有相當的發展水平。

蒲甘王國的經濟發展,爲阿奴律陀發動統一緬甸的戰爭打下了物質基礎。緬人又嫺於騎術,阿奴律陀首次大規模地運用了戰象,騎兵成爲蒲甘軍隊的組成部分。蒲甘的軍隊後來在緬甸縱橫馳騁,南征西伐,騎兵起了重要作用。同時阿奴律陀治軍極嚴,誰稍微有違他的命令就被處以死刑。他利用新建立的強大軍隊,實現了蒲甘王國的穩定和統一。

經過10多年的經營,蒲甘的國力已相當強大,於是阿奴律陀先於1057年揮師南下,討伐孟人國家直通。他進攻直通的理由是因爲他想向直通求取三藏,而直通國王摩奴哈卻出言不遜,甚至罵蒲甘爲蠻夷,於是阿奴律陀親率水陸兩軍問罪直通。在強敵壓境的情況下,摩奴哈沒有反擊的力量,只好緊關城門,堅守不出。蒲甘軍隊猛攻不下,就改變戰略,斷其糧草。3個月後,城內斷糧,秩序大亂,蒲甘軍乘機攻入,孟人國王摩奴哈俯首投降,直通王國從此併入蒲甘版圖。其後阿奴律陀縱兵焚掠直通城,將其夷爲平地,並虜獲直通王族、各種匠人和技師以及大量僧侶、學者到蒲甘,並如願以償地獲得了三藏。隨後勃固等孟人國家也歸附了蒲甘。南方的征服使蒲甘王國得到了出海通道,而阿奴律陀把在直通得到的許多上座部佛教的經典和珍寶、及衆多僧侶帶回蒲甘,則對緬人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阿奴律陀:緬甸蒲甘王朝的創建者,緬甸三大帝之一 第2張

阿奴律陀征服南方孟人地區後,又向西面擴大領土,率軍翻越阿拉乾山脈,征服了阿拉幹北部。在東北方向,阿奴律陀把他的統治擴大到與今撣邦地區交接地帶,在傑沙、太公、曼德勒、八莫等地建築了43處要塞。他還征服了昭披耶河流域的泰人地域,並擊敗真臘,其影響力甚至擴展至錫蘭和爪哇。至此,阿奴律陀成功完成了緬甸歷史上的第一次統一。

據緬甸史書記載,阿奴律陀還曾到過大理國(緬甸史書記錄爲妙香國)。據說當時大理有一顆佛牙,阿奴律陀率水陸兩路7200萬人進入大理,但大理皇帝拒之於城門外,不肯給佛牙,阿奴律陀施以巧計,使大理皇帝同意交出佛牙並予以款待,怎奈佛牙始終滯留於天際,不肯降落在阿奴律陀的寶盤中,於是阿奴律陀只帶了一個碧玉佛像回國。在歸途中,接受緬甸北部撣族各土司的朝覲,娶木邦土司之女蘇蒙拉(一作修牟羅),提高了自己在撣族中的威望。

離開人世

阿奴律陀雖然信奉佛教,但爲維護其專制統治,採取了比較殘暴的手段。阿奴律陀的嚴酷無情不是專門用來對任何一個民族集團的,他對他的一切臣民都是如此,因爲他感到建立起一個新的國家需要嚴厲的措施。他從不接受“神王”崇拜,甚至對人民崇拜多神也表示不耐煩。人們傳說他曾用魔槍的一頭痛打諸神,阿奴律陀犧牲了他的名望,才實現了他獨尊佛教目的。他的臣民對他又敬又怕,但是並不熱愛他。他對手下也多有猜忌,在從大理回國途中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了兩員大將瑞品基、瑞品艾兄弟,此事引起衆人不滿。阿奴律陀爲平息衆怒,追封瑞品基、瑞品艾兄弟爲神。

阿奴律陀:緬甸蒲甘王朝的創建者,緬甸三大帝之一 第3張

而阿奴律陀與其子江喜陀的關係更加微妙。先是阿奴律陀從印度吠舍裏國迎娶般薩格羅亞尼公主爲王后,生下了江喜陀。但有大臣進讒言說該公主不是吠舍釐國王的親生女兒,阿奴律陀聞之大怒,把公主遷到北部勃粦馬地方,當時公主還懷着江喜陀,此時發生大地震,阿奴律陀詢問占星師,占星師告訴他國北有一胎兒將來做王,於是阿奴律陀下令殺光北方孕婦,殺了7000人,但江喜陀之母倖免於難。後來占星師告訴阿奴律陀說該胎兒沒有被除掉,阿奴律陀又殺了6000個嬰兒,但江喜陀也沒有被殺;再後來占星師又告訴阿奴律陀說該胎兒已到牧童般年齡,阿奴律陀又殺了5000個牧童般年齡的兒童。但江喜陀都逃脫了,後來占星師告訴阿奴律陀江喜陀並非奪取他王位的人,而是隔代繼承之人,阿奴律陀後悔誤殺那麼多人,於是令江喜陀回到自己身邊並加以重用,成爲阿奴律陀南征北戰的四員神騎驍將之一。後來炯國侵犯蒲甘屬國勃固,阿奴律陀派江喜陀等4員神騎驍將帶兵40萬前往征討,取勝後勃固國王將愛女瑪尼山達公主獻給阿奴律陀,在護送公主到蒲甘途中,江喜陀與公主有染,阿奴律陀聞後大怒,欲將其處死,但江喜陀又一次逃走。逼走江喜陀使阿奴律陀更加不得人心。

阿奴律陀:緬甸蒲甘王朝的創建者,緬甸三大帝之一 第4張

1078年,阿奴律陀在打獵途中遭野牛襲擊而死,一說是他的敵人伏擊並將其殺死。死後其子蘇盧(一作修羅)即位,不久後蒲甘即在孟人的反抗下分崩離析,江喜陀登上王位,恢復了蒲甘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