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諸葛亮與黃月英什麼關係?他們是怎麼相識的?

諸葛亮與黃月英什麼關係?他們是怎麼相識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葛亮與黃月英什麼關係

諸葛亮年輕時外表倜儻,才華橫溢。一路遊學,所過之處桃花氾濫,但其醉心於學問,可謂是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一時間諸葛才子之名在民間廣爲流傳。

諸葛亮與黃月英什麼關係?他們是怎麼相識的?

  金城武飾演的諸葛亮

諸葛亮遊走至襄陽黃家灣結識一忘年交好友黃承彥,兩人一見如故,惺惺相惜。繼而每日相約酒樓、茶館談盡天下事,甚是暢快。

一日,黃承彥身邊帶一身形瘦弱的癩臉書童,書童臉雖癩但目光清秀睿智,跟隨左右卻不言語。因此,也未對這對忘年好友的談天說地起到任何影響。以後的每天,癩臉書童一直靜靜地跟着黃承彥和諸葛亮。

半月後的一天,諸葛亮在約定茶館的雅包內像平常一樣等候黃承彥,卻見一花容月貌、體態婀娜的年輕女子進入後自然落座,雖是子不言、卿不語,

原來,自第一次癩臉書童現身,諸葛亮已看出其女兒身。近半月,癩臉書童雖未說話,但每次他與黃翁談天說地時,書童的面部表情及眼神均有參與。說是兩人談心,不如說是三人談心。因而,在諸葛亮的心裏已然認可了女兒身的癩臉書童,也斷定她就是鄉間傳聞其醜無比卻又才華橫溢的黃翁年方十八的獨女。卻不曾想,傳聞也有假。

三盞茶後,黃姑娘起身離開。黑色鬥蓬一披上,卻又變成癩臉書童模樣。

既已認定,便不會錯過。即使聰明如亮,也逃不過世俗審美的眼光。這一點,黃姑娘比誰都明瞭,沒有人知道他們之間有過這樣的見面。

三日後,黃府張燈結綵,萬千名門閨秀的夢中情郎諸葛才子迎娶了黃家醜女。一時間這也成了一樁奇聞。

諸葛亮王朗的關係

諸葛亮,三國時最優秀的謀士,其智謀令天下英雄盡折腰。劉備三顧茅廬後,諸葛亮正式爲劉備效力。而王朗是三國時期曹魏的重臣。而王朗是怎麼死的呢?就是被諸葛亮活活罵死的。

  

諸葛亮與黃月英什麼關係?他們是怎麼相識的? 第2張

  諸葛亮像

諸葛亮拿下三城之後,士氣大旺,立刻整頓兵馬,出師伐魏。曹睿聽從司徒王朗的意見,命曹真率軍抗敵。當曹真問王朗有沒有退敵的妙策時,王朗自信地說他可以用幾句話就可以讓蜀軍不戰自敗。

第二日,兩軍對陣,王朗上前問:“你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回答:“在下正是諸葛孔明。”

王朗欠身說道:“早就聽說諸葛先生的大名了,今日見到先生真是王某的榮幸。我相信先生是個識時務的人,爲何要無故出兵,侵犯我國邊界?”

諸葛亮說:“我這是奉詔討伐奸賊,怎麼能算出師無名?”

王朗說道:“朝代的興旺更迭本來就是自然法則,天下本來就是歸有德之人。”

諸葛亮說:“曹賊篡奪大漢江山,霸佔中原,還敢稱是有德之人?”

王朗說道:“自從靈帝、桓帝以來,黃巾軍猖狂,天下大亂,生靈塗炭,魏武帝掃除霍亂,得到民心。曹魏的天下不是用權勢得到的,這是天命。而魏文帝更是仁德,天下歸心,這是天命,也是民意!先生的奇謀可與管鮑相提並論,怎麼能做這種有違天理的事情?更何況,你們小小蜀國要想攻打我魏國,簡直是以卵擊石。如果先生識時務,不妨投降於我,以先生的才智,定會封侯拜相。”

諸葛亮在車上大笑,說道 “我還以爲你這個漢朝元老大臣會有什麼高談闊論呢?自從靈帝、桓帝以來,漢室衰微,宦官霍亂朝廷,除了黃巾軍,還有董卓、李厥、郭汜爲禍朝廷,民不聊生。朝廷之上,都是些廢物官員。使得漢室的江山變爲廢墟,百姓苦不堪言。國難當頭,王司徒你做了什麼?王司徒的生平,我諸葛亮也有所耳聞。你們世代居住東海之濱,因爲孝廉進入朝廷當官。你本應該輔佐君王,治理朝政,安漢興劉。現在反而幫助奸賊,合謀篡奪漢室江山。實在罪惡滔天,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都恨不能吃了你的肉,扒了你的皮。幸虧天意不將漢室趕盡殺絕,昭烈皇帝繼承並統一西川。我如今奉繼位的君王的旨意,興兵討伐賊寇。你這個阿諛諂媚的臣子,應該縮頭縮尾藏起來,暫且求溫飽,你怎麼還有臉在陣前,狂妄地稱這是天意。你這個白頭髮的老匹夫,白髮蒼蒼的老賊,你不久就要下黃泉了,你有什麼臉見24帝?老賊還不快退下,叫反臣來與我共決勝負。”

王朗聽完之後,滿腔氣憤,大叫一聲,就撞死在馬下。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

街亭,三國時著名的戰略要地。其山勢高聳,懸崖陡峭,最狹窄的地方僅容一輛車通過,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古往今來,大大小小無數惡戰在此發生。

  

諸葛亮與黃月英什麼關係?他們是怎麼相識的? 第3張

  街亭遺址

話說劉備去世之後,劉禪劉阿斗登基。因爲先父臨死之前千囑咐,萬叮嚀,所以劉禪對諸葛亮尊敬有加,政治軍事,大小事務,都要請教諸葛亮。蜀國境內休養生息,不幾年後就國泰民安。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諸葛亮並沒有偏安一隅,心中常常回響起劉備遺志。建安六年,諸葛亮厲兵秣馬,率蜀國大軍北上伐魏。一路之上,蜀軍軍紀嚴明,秋毫無犯,深的沿途百姓人心。於是每仗必勝,魏軍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魏明帝得知後寢食難安,後來手下有人說張郃熟讀兵法,可敵蜀軍。於是魏明帝派張郃率大軍前去抵抗。諸葛亮深知張郃用兵如神,非等閒之輩。於是派出得力戰將馬謖出戰。

誰知蜀軍久無敗仗讓馬謖十分輕敵,他認爲區區張郃完全不必放在心上。王平曾在魏國效力,深知張郃之勇猛,於是勸馬謖萬萬不可輕敵,但馬謖完全沒放在心上,甚至還覺得王平過分多事,他斥責王平道:你說了算還是我說了算?我身經百戰,什麼場面沒有見過?需要你來教育我?

王平只得作罷。

自古驕兵必敗。馬謖當然也是如此。張郃大軍壓境之後,斷掉蜀軍水路,馬謖被困,援軍無法趕到。後來自己率領幾人殺出一條血路逃出。不過,他還是沒有逃過軍法的處置。

揭祕諸葛亮一共幾齣祁山

諸葛亮出祁山出自於羅貫中的著名小說三國演義,這個情節在小說的後半部中稱得上是最出彩的一個環節。其內容是諸葛亮心繫光復漢室,爲了打敗曹魏,因此前前後後六次北伐,出兵祁山。祁山當時地段屬於曹魏的雍州,天水郡的西縣,就是現在的甘肅省禮縣東北。

諸葛亮與黃月英什麼關係?他們是怎麼相識的? 第4張

  諸葛亮劇照

第一次出祁山諸葛亮打敗的是魏國的附馬爺夏侯楙,並且成功奪取三郡(天水,南安,安定),接着兵臨祁山的時候又成功擊退了魏軍;但後來馬謖街在亭卻戰敗了,被逼着退到漢中,剛剛贏得的三郡全都失去了。

諸葛亮出祁山中的第二次是攻打陳倉,一開始戰勝曹真,但後來糧食不足導致退兵。第三次諸葛亮突襲陳倉然後再到倉山,原本是連連打敗司馬懿,但因爲身子發病於是只好退兵。第四次,魏國命司馬懿曹真分別爲正副都督,諸葛亮兵分兩路反擊,司馬懿設計誣陷諸葛亮要謀反,無奈之下諸葛亮只好退兵。

第五次諸葛亮再次出兵祁山打敗司馬懿,但李嚴由於糧草不足欺騙諸葛亮說吳國也要攻蜀,令諸葛亮退兵,諸葛亮在退兵中射死一名魏國大將,張合。第六次,諸葛亮分兵五路進攻,又一次的攻打祁山,魏軍見狀詐降,諸葛亮將計就計,打敗敵軍,接着燒了上方谷贏取渭南。司馬懿死守,諸葛亮在五丈原拼命屯兵,遺憾的是沒過多久,就疾病纏身去世了。

歷史上的諸葛亮是怎樣的

歷史上的諸葛亮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有本事,人非聖賢,更何況諸葛亮也不是神仙,沒有孫悟空的能耐,也沒有三頭六臂。諸葛亮只是凡人一個,比一般人多了一點聰明一點能幹一點時機罷了。

諸葛亮與黃月英什麼關係?他們是怎麼相識的? 第5張

  劉備三顧茅廬圖

諸葛亮出身並不富貴,也不是家中的大兒子,也不是受寵的小兒子。傳說諸葛亮有一些懼內,他有一個老婆叫做黃月英,長得並不漂亮,但是他的賢內助。

歷史上的諸葛亮只是一個書生,沒有書裏面描寫的那麼不食人間煙火,草船借箭的故事影響太大,諸葛亮已經被神化了。歷史上周瑜特別的帥,是三國有名的美男子,諸葛亮不如周瑜優秀,也不如周瑜帥。

歷史上的諸葛亮的確對劉備的稱霸事業作用很大,幫助劉備立穩腳跟,三國對峙,三足鼎立。而且在歷史上,劉備也的確把兒子交給了諸葛亮,劉備當初假惺惺的告訴諸葛亮說自己死了之後要諸葛亮做皇帝,諸葛亮怎麼可能在劉備面前說這個,因此當即表示,自己一定會盡心輔佐劉備的兒子。劉備的兒子,是蜀漢的末代君主劉禪,劉禪在諸葛亮死後不久便亡國了。

人有生老病死,諸葛亮也不例外,諸葛亮死在征戰之中,其實也算是年紀大了過勞而死。但是諸葛亮的人格魅力很大,人們都很喜歡他,百姓也很敬愛他。諸葛亮死後,大家都非常的難過。時至今日,四川仍有許多百姓喜歡戴白頭巾紀念他。

諸葛亮受遺詔內容介紹

諸葛亮是劉備的丞相,他是劉備最信任也是最不信任的人,面對劉備在白帝城病榻前的假意傳位,他在劉備臨終前也表示會盡心盡力輔佐少主。

諸葛亮與黃月英什麼關係?他們是怎麼相識的? 第6張

  諸葛亮劇照

少主是劉備的兒子劉禪,後人習慣稱呼他叫做“劉阿斗”。劉禪不當政,蜀國大廈將傾,諸葛亮其實也是無能爲力的。

這件事情在《三國志》中有所記載。諸葛亮是南陽人士,劉皇叔三顧茅廬,使得他出山輔佐。劉禪的江山因爲有了諸葛亮的存在,方得安穩。諸葛亮後來出兵討伐,南征北戰。他寫下著名的《出師表》,其中真情,潸然淚下,讓人看後唏噓不已。

其實與大家熟悉的《三國演義》中的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不同,歷史上的諸葛亮雖然賢明,但畢竟人無完人,諸葛亮處事極爲守成,不願走取捷徑。因此諸葛亮喜愛姜維、討厭魏延。劉禪統治岌岌可危,司馬氏將蜀國覆滅,與諸葛亮也並非毫無關係。

後來在征戰之中,諸葛亮在五丈原一病不起。姜維很聽諸葛亮的話,繼續守成執政。若是劉禪太蠢,早如同孫亮命喪司馬氏之手。只是劉禪之上有父親地位般的諸葛亮,後來又加上姜維,即是有心執政怕也是無能爲力吧。話反過來說,若是劉禪執政,也未必會像諸葛亮那般好。

孫權誇讚諸葛亮受詔 “國富刑清”“無以遠過”,孫中山曾稱讚諸葛亮說“諸葛亮很有才能”,甚至連毛澤東都誇讚過諸葛亮的本領。

可見,諸葛亮受遺詔,是劉備一生做過的最正確的事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