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臨死要過皇帝癮——奸賊吳三桂衡州稱帝

臨死要過皇帝癮——奸賊吳三桂衡州稱帝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0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由於清軍陸續在湖南東部、南部開闢出新戰場,步步爲營,建立起穩固據點,使得人在衡州的吳三桂,日益處於清軍進逼之中。

至此,吳三桂叛軍的滅亡,其實已經是早晚之事!

得意之時花添錦,失敗勢成落井石。由於吳三桂在軍事上接連失利,逐漸開始出現了內部的互相傾軋。其手下將領各懷異心,或死或降。

如此關鍵時刻,吳三桂依舊任人唯親。其女婿夏國相率軍防守萍鄉,由於防備不嚴,被和碩安親王嶽樂所統帥的滿漢大軍接連攻破十二寨,萬餘人被殲滅,夏國相棄印敗逃,萍鄉失守。

臨死要過皇帝癮——奸賊吳三桂衡州稱帝

網絡配圖

如此損兵折將敗逃,本當重治其罪。但吳三桂因爲是自己女婿的緣故,僅削去夏國相兩級了事,這種處理手法,導致吳軍內部強烈不滿。

此外,吳三桂手下還有一名大將高得捷,非常勇猛善戰,其部卒也都是敢戰精兵。康熙十五年初,高得捷率手下數萬之衆攻取了江西重鎮吉安。

吉安乃戰略重地,清軍數次重兵進攻,均被高得捷殺敗!但是,高得捷副手韓大任由於擅於巴結,被吳三桂晉升爲“揚威將軍”,從此就在軍中能夠和高得捷分庭抗禮。對此,高得捷深感受辱,鬱郁成疾,竟然不久病死於吉安。

高得捷病死,草包韓大任獨掌吉安兵權。

韓大任以儒將自詡,每天詩酒自娛,和幕僚賞景談詩,其實在軍事方面完全是外行。這時候,清朝的簡親王喇布率江西總督董衛國等提軍十萬,把吉安重重包圍。

面對洶洶而來的清朝大軍,韓大任自然不敢出戰,只懂閉門堅守。

臨死要過皇帝癮——奸賊吳三桂衡州稱帝 第2張

網絡配圖

吳三桂得知吉安被圍消息,心內如焚,忙遣大將馬寶率領萬人前往增援。

抵達吉安之前,馬寶派人混進城,通報自己的援兵消息。但韓大任卻說:“我聽說馬將軍已降清,如果他真來增援,可到城下摘下帽盔,如果他沒有剃髮,我就出城當面會他!”

當時的馬寶,由於部隊被江水阻隔,不能即刻達於城下。如果當時韓大任能夠率領城內吳軍順勢殺出,馬寶在外面殺進,裏應外合,肯定能給清軍來個反包圍,消滅清軍圍城部隊,應該一點沒有問題。

望眼欲穿,過了好久吉安城中寂然無一炮相應,馬寶生出疑惑,也不敢前進。

趁吳軍猶豫,清軍卻忽然掉頭攻擊馬寶援軍,把馬寶所率的吳軍殺得大敗而逃。這一路救援部隊無功而返,悻悻退還湖南。

被圍困二百多天,吉安城中糧餉早已斷絕,最終,韓大任想出了一個“妙計“——跑!

康熙十六年三月二十一日夜,韓大任率領手下數萬部隊悄悄出吉安城南門,橫渡白鷺洲,然後,忽然發射大炮,還命令士兵四處擊鼓。

此時的清軍,全然無備,以爲吳軍劫營,各營兵馬驚擾至極。如果韓大任此時下決心對清軍展開進攻,得勝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但他當時鳴炮擊鼓之舉,目的不在於恐嚇清軍乘勢進攻,而是想掩護自己趁亂逃跑。

臨死要過皇帝癮——奸賊吳三桂衡州稱帝 第3張

網絡配圖

轉天,清軍才得知韓大任夜間逃跑了。由於韓大任手下都是從前吳軍悍將高得捷的精兵,清軍也不敢馬上躡追,任其暫時逃遁而去。

韓大任逃出吉安之後,在寧都、樂安、萬安、泰和等地往來兜轉,沒頭蒼蠅一樣瞎跑。由於韓大任所率都是吳三桂精兵,清廷嚴令追截。

逃跑途中,韓大任手下有一酒肉幕客叫王懷明的人(原名孫旭),就婉轉勸說韓大任降清。豈料,這個草包統帥馬上答應。不久,又在老虎洞被清軍追及,於是韓大任趁勢,決定派人到福建康親王傑書軍前投降。

領軍以來,根本就沒有和清軍打過一次硬仗,韓大任就親自率領手下軍士一萬多人,將員近千名,前往福州向傑書投降。

康熙帝聽到消息後很高興,派人把韓大任驛送京師後,當面接見嘉獎,特赦其叛逆之罪。

聽聞主帥投降,本來歸於韓大任名下統領的江西吳軍頓時喪失了主心骨,在很短時間內,四萬多人被殲,近5萬人投降。

至此,深受吳三桂寵信和重用的草包韓大任,率先爲吳三桂集團敲響了失敗的喪鐘!

繼韓大任之後,吳三桂的水師將軍林興珠也祕密降清。這個林興珠熟悉湖南水道,掌握許多吳軍水師機密,投降之時還攜帶了所屬船隻和大炮,使吳軍一直賴以得勝的水師優勢頓時失去。日後,長沙、嶽州決戰中吳軍大敗,和林興珠之降大有關係

兵力喪失,數將投降。沒有最壞,只有更壞!由於這麼多大軍駐紮湖南,拖延日久,吳三桂的糧餉也逐漸出現了大問題。

臨死要過皇帝癮——奸賊吳三桂衡州稱帝 第4張

網絡配圖

起兵以來,轉運頻繁,支出浩大,吳三桂在雲南、貴州的歷年儲積已經逐漸用盡。而這幾年恰遇荒年,致使吳軍佔領區米價騰貴,一石價高達白銀六兩,鹽價貴到每斤價值白銀三四兩。由於軍需不足,吳軍只得加稅田畝,軍用急切,徵催嚴迫,致使百姓怨聲四起。

日復一日,吳三桂逐漸失去民心,先前希望他戰勝的老百姓,逐漸就不再支持他這個巧取豪奪的“大周“,開始轉向支持清廷,希望”王師“重返……

康熙十七年,鬚髯斑斑的吳三桂起兵已有五年,年紀也67歲了。五年多來,終日操心軍事,心力勞瘁。隨着時間的流逝,初期的勝利如同泡沫一般,迅即消失。失敗、背叛、逃亡,等等壞消息,相繼不斷。這些壓力,更促使他衰老的速度增快。

眼見老王爺日趨憔悴,,情志不舒,吳三桂手下的心腹黨羽們就紛紛勸進,讓他馬上繼位當真皇帝。

想想稱帝之舉能夠安撫軍民之心,鼓舞士氣,再想想自己年已垂暮,吳三桂嘆息良久,就決定稱帝來娛己娛人了。

康熙十七年三月一日,吳三桂在衡州繼位爲帝。此前,他的手下在市郊匆匆先築一罈,置辦“御用“儀仗、鹵簿等“登基”一應必用之物。由於來不及建造宮殿朝房,就加緊趕工修造廬舍萬間爲“朝房”,以致於“宮殿”上面的瓦片來不及改成黃色,爲了趕工,工匠索性就用黃漆塗抹。

稱帝這天,吳三桂身穿大紅衣,頭戴翼善冠,到郊外登壇。衆人正行禮間,忽然天降大雨,這位“周帝”的儀仗、滷薄頓時被雨水打溼,泥污不堪,黃漆塗抹的瓦片也頓時變黑,使得參加儀式的“羣臣”大爲掃興。內心哀嘆,吳三桂也興味索然,大有不祥之兆的感覺。

臨死要過皇帝癮——奸賊吳三桂衡州稱帝 第5張

網絡配圖

雖然形同兒戲,畢竟也當皇帝了。於是,吳三桂宣佈國號爲“大周”,改元“昭武”,以衡州爲都城,並改衡州爲 “定天府”。

當皇帝后,吳三桂對親屬、部下逐一冊封。封妻子張氏爲“皇后”;封吳應熊庶子吳世璠爲“太孫”;加郭壯圖爲“大學士”,仍守雲南;封胡國柱、吳應期、吳國貴、吳世琮、馬寶等人爲大將軍;同時,吳三桂還製造新曆,鑄造錢幣 “昭武通寶”;在雲南、貴州、湖南、四川等地舉行鄉試,選拔舉人……——凡此種種,都是想給人造成“大周”新政權穩定的假象。

吳三桂不在兵勢極盛的時候繼位,而在耿精忠、孫延齡、王輔臣等人非死即降的倒黴時候繼位,完全就屬於一種政治兒戲。看到吳氏政權即將敗亡還稱帝,當時吳軍統治區老百姓和士大夫也不再擁護吳三桂。

吳三桂年號“昭武”一經頒佈,民間馬上傳出一首民謠:“橫也是二年,豎也是二年。”——因爲“昭”字,橫豎都是二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