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元璋身後疑雲:爲何要匆匆下葬?

朱元璋身後疑雲:爲何要匆匆下葬?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 1398年5月10日,大明帝國全國被悲傷籠罩,這一天,開國皇帝朱元璋駕崩,羣臣哀悼、舉國痛哭。按照舊制天子駕崩必須等諸侯回京,方能下葬。但是朱元璋卻不一樣,據說朱允炆死後幾天就把他埋葬了,這其中到底有何隱情?

過去民間關於朱元璋的死亡時間,有各種說法,一是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初十,一說是閏五月初五,一說是閏五月十七日等。但《明史·太祖本紀》上面對朱元璋死亡時間的記載還是相當清楚的,“閏月癸未,帝疾大漸。乙酉,崩於西宮,年七十有一。”對照一下萬年曆,“乙酉”,即是1398年閏五月初十,這個記載應該是最權威的。

朱元璋身後疑雲:爲何要匆匆下葬?

網絡配圖

確實,如果根據史書的記載,堂堂一位開國之君,死後幾天即下葬了,那麼多分封在外地的王子都沒有趕回來啊!這正常麼?所以,朱棣在聽說侄兒把他老子匆匆埋了後,十分惱火。談遷的《國榷》記載,“燕王入臨,將至淮安”,以爲父親奔喪爲名,要找朱允炆討說法,這爲以後篡位找到了第一理由。《明皇大政記》記載,“故燕王移檄,亦有此句,且指以爲罪。則葬之的據甚明。”

朱允炆到底是哪一天把朱元璋歸葬孝陵的,說法也有多種。現在史學界大多認爲,朱允炆確實是“速葬”了朱元璋。那朱允炆爲什麼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有史書上稱,這是朱元璋自己選擇的時間,“故即位而葬,同日並舉,皆高皇遺命,正以速葬消諸。”而祕史更稱,朱允炆實際上在即位的前一天,即閏五月十五日把朱元璋給下葬了。這是“領命於地下”。這裏說明朱元璋擔心自己死後出亂子,留下遺言要朱允炆從速辦自己喪事的。

朱允炆爲什麼要這樣,除了“遵旨”,還有原因嗎?急於即位?《皇明大政記》稱,“並初虞致祭,不啻數壇,尚稱皇太孫。寧有大葬無嗣皇帝主祭之理?”這裏說的很明瞭了,也有道理,就是朱元璋剛死時,爲他辦事的朱允炆身份還是皇孫,這與禮制不符,老皇帝死了,怎麼能沒有新皇帝繼位?國不可一日無君啊。

朱元璋身後疑雲:爲何要匆匆下葬? 第2張

網絡配圖

而從天氣的角度考慮,速葬朱元璋也不無道理。南京素有“火爐”之稱,閏五月時已是夏天了,很熱了。不早早埋了,還想發臭?那決定下葬後又發生了什麼?這同樣是一個謎團。在南京民間,連小孩子都知道這樣的傳說,朱元璋下葬那天出現了“迷魂陣”,就是南京的十三個城門同時出殯。此說法史書有記載,朱國楨的《皇明大政記》稱,朱元璋下葬那天“而發引,各門下葬”。爲什麼要這樣?在民間,有錢的大戶人家,爲了干擾視聽,防止有人盜墓,有意隱藏先人埋葬地點,而一個皇帝如此這般,實在令人不解。

在元朝,帝王無陵寢,搞搞迷魂陣倒是很合乎情理,既然朱元璋生前都爲自己的歸宿找好了地方,選擇紫金山陽的地塊築陵,誰不知道他葬在那裏?有必要擺迷魂陣,大造假象嗎?原來,在葬後不久即傳出,朱元璋不是葬在孝陵,而獨葬朝天宮。就是今天南京王府大街向南千米右手旁邊的朝天宮,具體地點是“世傳三清殿下爲明祖真葬處”。

朱元璋身後疑雲:爲何要匆匆下葬? 第3張

網絡配圖

在前人的文字中同樣可以找出這方面的記載,清代浙東學派代表人物全祖望的《從朝天宮謁孝陵》稱,“鍾阜衣冠是與非,朝天弓劍更傳疑。難尋玉匣珠襦地,但見神功聖德碑。開國諒無慚漢祖,嗣孫底是學曹丕。當年可笑山陵使,亂命何人爲弼違(自注雲:世傳高皇帝龍蛻在是宮,不在陵也)。”這裏說的很清楚了,明孝陵僅是朱元璋的衣冠冢,而真正陰間“睡覺”的地方在“宮”(朝天宮)。民間還有一個說法,來驗明這個觀點。據說當年孝陵內每到夜裏就傳出一個婦人的哭聲,原來這是馬皇后的哭聲,後來大搞法事纔沒有了哭聲。馬皇后爲什麼要哭?說是一人空守一座孤墳,悲傷所致啊,“後來孝陵傳夜哭,應緣馬後悲孤獨”,即是這個說法。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