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秦孝公是如何打下統一天下的基業的 秦孝公究竟是怎麼穩定局勢的

秦孝公是如何打下統一天下的基業的 秦孝公究竟是怎麼穩定局勢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秦孝公是如何打下統一天下的基業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前362年,西隅邊國的國君病逝,他一生爲收復失地而努力,然而最終一事無成,他將希望寄託於其子,新一任的秦國君上,一國興衰之重任,就此落在了一個年僅21歲的青年人肩上,他該如何去做呢?彼時,秦國四代亂政,民生凋敝,百姓悲苦,軍力廢弛,獻公繼位後,情況有所好轉,安定邊境,修養數年,但是總體情況並未有改觀,且河西之地盡喪,秦國失去了戰略的有利屏障,獻公一生征伐,渴望奪回函谷關,進取河西,然而成果甚微,接受秦國朝政的嬴渠樑該如何去做?歷史對他有着巨大的考驗。

從歷史局勢來看,當時正處於一個列國交鋒的重要時期,國力此消彼長,戰國的局勢已經初步形成,此時的發展決定這秦國能否繼續生存,在戰國的前期,各國都在通過變法,完成自身國力的質的飛躍,以期能夠在爭霸過程中獲得勝利。三晉之一的魏國,敏銳的意識到了這一點,率先進行改革,國力、民力、軍力,都有着較大程度的提升,率先崛起,進而侵佔秦國的河西之地,凌駕於列國之上。而秦國前進過程中的第一個對手,就是這個強國,秦孝公陷入了深思。

在繼位一段時間以後,秦孝公基本穩定了國內的局勢,對外方面也儘量不與列國發生糾紛,在這個難得的清淨之時,嬴渠樑深思熟慮,意識到只有進行改革除弊,變法強國,才能最終改變秦國的頹勢,不久之後,他公佈求賢令,向山東各國招攬人才,希望賢德之士爲秦國振興提供計策,不久,自魏國而來的文士,衛鞅引起了秦孝公的注意,他以霸道之說令秦孝公大爲興奮,又以強國富民之策令秦孝公如醍醐灌領般喜悅,他決心,任用衛鞅,啓動變法,勵精圖治。

公元前359年,經過精心的準備,衛鞅與秦孝公頒佈了第一批措施,作爲變法的開始,衛鞅在屯草令中宣,重農抑商,削弱貴族,統一租稅等措施,爲變法進行了良好的發端,兩年後,衛鞅正式開始主持變法,這次變法的力度之大,範圍之廣,在整個戰國年間的所有變法也屬罕見,可以說,衛鞅對於當前的秦國下了一劑猛藥,但是效果也同樣是顯著的。經過第一次變法後,秦國國力開始發展,變法的成果顯現出來,山東各國也開始對於秦國重視起來,先是楚王想要迎娶秦孝公的女兒,與秦國聯姻。

繼而秦孝公又與魏國會盟,這兩件事結束了秦國長期不與中原諸侯會盟的局面。爲了能夠便於新法的開展以及向函谷關以東的發展,秦孝公開始計劃尋找一片新的土地進行建設,在這片土地上建立起新的國都,很快衛鞅開始着手此事,公元前350年,衛鞅開始營造新都,須知,此時對於後來秦國的發展意義是巨大的,也正是從這開始,秦國正式開始了向東的征戰,開始逐鹿中原,尋求函谷關以東的發展。次年,正式遷都咸陽,在這裏,秦孝公與衛鞅策劃進行第二次變法。

秦孝公是如何打下統一天下的基業的 秦孝公究竟是怎麼穩定局勢的

這次變法相比前一次更加的強調細枝末節,對於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進行了規定,可以說,是想從根本上將秦國打造成一個戰爭的機器,爲戰國的列國爭雄而服務。經過兩度變法後的秦國 ,有了質的變化,民風爲之一變,曾經在秦國國內盛行的私鬥已然不見,但是百姓爲國家公戰的熱情卻十分高漲,秦軍的戰鬥力提高,社會的秩序也十分安定。

國力軍力上去,自然就有人看得起你,不久,周天子派使臣賜予秦孝公霸主的稱號,天下諸侯都趁此機會結交秦國,前來秦國祝賀。爲表示對於周天子的感謝,不久之後,秦孝公派遣自己的太子嬴駟率領西戎九十二國朝見周顯王,一方面表示對於周天子的尊崇,另一方面也彰顯了秦國西方霸主的地位。其後,秦國曆經河西大戰,西鄙之戰等多場戰役,收回河西,並且取得戰略的有利地位,爲將來的秦國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